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军  李泽滔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6):57-59,63
提出了一种采用LIN作总线为控制网络的电动车窗设计,通过驾驶员侧主节点对4个车窗从节点进行升降集中控制。阐述了车窗升降的工作模式和功能需求,给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通过使用逻辑分析仪测试,车窗控制模块的通信要求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
一种类似CAN的用于车载、单线、串行通信网络——LIN网络常作为车载CAN网络的子网络存在,主要应用于车身电器的网络化控制;文中针对车窗模块的控制功能特点,参考国际诊断标准ISO-15765,设计了LIN网络应用层诊断协议,并设计了上位机LIN网络数据监控测试程序界面,对车窗状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从而实现了车窗防夹控制及故障诊断功能;最后对车窗的控制行为进行了测试,验证其协议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既有线路上普通快速列车和动车组运行速度的提高,会车时两车之间的气动压力会明显增大;因此,会车压力波给交会的普通快速列车和动车组造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影响明显加剧;采用基于雷诺时均法(RANS)的RNG k-e二方程的湍流模型仿真计算普通快速列车时速140 km与动车组时速200 km时,明线和隧道两种工况下会车过程的压力波动情况,并用计算得到的车窗处压力从车窗玻璃的静强度、车窗玻璃的动态冲击强度和车窗安装强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交会过程的车窗安全性;结果表明:明线会车过程两车交会侧车窗受正压和负压的影响,隧道会车过程两车交会侧车窗主要受较大的负压的影响;受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叠加影响,交会压力波的头波波峰和尾波波谷的波动较小,而头波波谷和尾波波峰的波动较大;在隧道会车时,动车组车窗中心处的负压极值最大值约为明线会车的3.87倍,压力波幅值最大值和最大压力平均变化率较接近;普通快速列车车窗中心处的负压极值最大值约为明线会车的4.25倍,压力波幅值最大值和最大压力平均变化率相差较大;车窗的长宽比越大,安装结构强度越大,安装结构越宽,安装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CAN总线在汽车电动车窗和集控门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直  黄河 《微计算机应用》2002,23(5):261-265
本文利用CAN(Control Area Netork)总线,建立通信网络,实现电控门窗和集控门锁各控制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完成对车窗和门锁的多项复杂控制。  相似文献   

5.
LIN2.1协议是LIN协议中较新的一个版本,与它的前身LIN2.0协议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LIN2.1协议最主要的几处改进,全面介绍了节点配置功能,并设计了基于英飞凌TLE9832的防夹车窗控制系统的LIN通信模块,最后介绍了测试LIN总线通信和节点配置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玩意儿     
把iPad装上车窗:超好玩的确Toyta多媒体车窗系统日本丰田打算将汽车的车窗变成ipad多媒体查询、显示系统、车窗将变成一个透明的触摸屏,在上面可以像操作ipad一样点按和拉伸,实现与真实世界的交互。用车窗绘画,用车窗测距,用车窗放大眼前的景物……  相似文献   

7.
长城伴我行     
三木 《电脑》2009,(2):174-174
哈尔滨的陈先生是长城车窗净的忠实用户,和很多车主一样.他和长城车窗净的渊源颇深:哈尔滨的冬季气温很低,冬季来临后.陈先生的车窗反复结霜、起雾.时间长了.车窗玻璃就特别容易脏.用市面上一般的清洁用品清洗效果总是不大理想.特别是一些污物掉到玻璃上后.更是让陈先生烦恼不已,后来.朋友建议他用长城车窗净试试.一试之下.陈先生觉出好来了.以后就成了长城车窗净的忠实用户。  相似文献   

8.
养车有道     
三木 《电脑》2009,(1):178-178
家住北京的徐先生是长城喜世车窗净的忠实用户.他和喜世车窗净的渊源完全出于偶然。他说,以前没怎么注意车窗的保养,今年夏天发现小区榆树往车上落树胶,不管车有多干净。风挡玻璃、车窗、车身只要落上斑驳的树胶,就特别难清理,为此。徐先生费了不少事.却没多大效果。每次停车只好离榆树远点。  相似文献   

9.
珩珩 《电脑》2015,(1):178
功能多多,时刻保护车窗膜别看它那薄薄的一层,其实车窗膜具有相当多的功能,笔者在此就稍作举例吧。首先,车窗膜的隔热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即反射红外线的功能。质量有保障的车窗膜能将车内温度明显降低,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及使用强度,从而节省燃油;其次,得益于车窗膜的隔热功能,能降低汽车内饰因高温而散发的异味,优化车内空气的同时,更保障车内人员的人体健康;再者,车窗膜具备防爆防盗功能,即使玻璃  相似文献   

10.
Deng 《电脑》2014,(12):181-181
正车窗膜和建筑膜都是玻璃膜,都具备了安全、防爆、隔热的功能,但实际上,两者却有着不一样的性质与用途。如果你还以为两者可以通用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聊一聊车窗膜与建筑膜的区别,看看究竟这两个同名的膜有着怎样的区别。胶质车窗膜施工用的是普通的背胶(HPR),而建筑贴膜大多数为清原胶(CDF),而建筑安全膜用的则是粘贴性更强的专用胶。由于性质不同,车窗膜的使用寿命约为3-5年,而建筑膜正常使用为10-20年:如果用普通的车窗膜贴在建筑物玻璃上,由于建筑物的长时间暴晒容易很快导致膜的背胶变质,膜层脱落,褪色,龟裂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串口通信技术的系统分析,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研究串口通信技术在硬件通信中的应用.并与激光光斑图像测量系统结合起来,设计测量系统程序开发流程及硬件通信模块,在VC 6.0平台上完成通信模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内儿童滞留引起的儿童窒息死亡事件,设计了一种基于ATmaga及ESP32-CAM的车内防窒息救援系统,该系统包括自主救援(自救)和外界求救(他救)两部分,通过信息采集、远程通信、图像处理等,实现报警救援的目的,当发现车内仅有儿童滞留时,系统自动启动,当检测到温度、二氧化碳等超过正常值时会触发报警装置,采集图像和视频发送当前车内的实况,并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向管理人员发送车内信息及车辆定位,及时提醒车主车内有紧急情况发生,在报警的同时启动电机打开天窗与车窗实现自救。通过合理的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调试,完成硬件电路组装,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车内防窒息报警救援系统可以完成实时监测、车窗升降、与车主通信、发出声音报警等功能,可以有效地保护车内儿童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短波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为起点,分析了短波在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及通信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最后大致的介绍了短波在跳频电台及卫星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纯电动轿车车窗防夹使用安全方面的需求,以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H-/H∞性能指标的最优鲁棒故障诊断车窗防夹控制算法。该算法将车窗防夹事件发生时的电机转矩变化率看做故障,通过构建鲁棒故障诊断观测器产生一个残差信号,当车窗防夹发生时残差会显著偏离零值,从而将纯电动轿车车窗防夹检测问题转换为H-/H∞性能指标的鲁棒故障诊断问题,进而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来求解。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Simulink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阈值设计为0.4721的情况下,能够在故障发生后0.15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车窗防夹的多模光纤传感系统, 该系统安装在车窗框内,并基于斑纹图样的变化来获得信号.斑纹图样的变化被光电传感器阵列测量,其传感信号经过A/D转换器送进计算机内进行处理,然后,驱动车窗马达进行相应的动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的语音通信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如何穿越各种各样的NAT。目前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有STUN、TURN、Proxy等,但是它们在兼容性以及通用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本文探讨了基于ICE方式的语音通信原理,在即时通信系统上实现了基于ICE方式的语音通信模块,测试了多种网络环境下的通话情况。  相似文献   

17.
匿名通信系统诞生之初是为了保护通信实体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中通信内容的隐私性、完整性,但随着匿名通信系统的广泛使用,其匿名性不断增强,在隐藏服务技术的支持下,匿名通信系统被不法分子滥用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匿名通信系统隐藏服务技术支持下的暗网平台已然成为了"法外之地".站在网络监管部门的立场上,对匿名通信系统,尤其是匿名通信...  相似文献   

18.
城轨车辆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车窗漏雨的问题,影响乘客乘坐舒适性。为此,介绍了地铁车辆客室活动车窗结构及排水密封原理,分析了漏雨问题的出现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结果表明,车窗整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各款全新亮相的豪华汽车夺尽世人眼光,但没有人会想到,其中不少豪华汽车的车窗开关却是由地处温州的一家中小企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不易拆除的列车车窗胶粘结构进行脱粘检测,利用超声检测方法探伤快、灵敏度高的优点,提出了超声脉冲回波量化检测的方法。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建立车窗胶接结构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超声波在粘胶材料中的传播过程以及探头不同参数对超声信号的影响,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车窗胶粘的一款双晶探头;最后搭建超声检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仿真模型以及探头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车窗胶接结构脱粘检测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