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该文将企业安全管理分为纵向的等级管理和横向的工作组协作管理,并给出了相应的基于差值多项式的管理方法,为企业计算机系统文件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密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在企业内部网中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问题。采用对称密码算法对传输的信件进行加密,而加密该信件对称密钥是用RSA算法加密的。根据MIME协议在收发两端对本次通信的密钥、签名与密文分别进行打包、识别与处理。利用公钥服务器来对公钥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此构成了企业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1年BF-IBE方案提出,各种基于标识的加密机制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用户公钥完全公开且不易更改,IBE机制的密钥更新问题亟待解决。具有等级结构的身份密码体制(HIBE)的提出,解决了单个私钥生成中心(PKG)无法满足大用户量应用环境的负担和安全保障问题。文章通过引入通配符提出了WIBE方案,可以对HIBE的用户组进行一次性加密。同时在WIBE基础上提出了WKU方案,是一种以年限为单位的密钥更新机制,对用户公私钥的有效期限进行了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采用单钥算法和垂直认证方式的安全架构,在网络用户的客户机或手机端的智能卡芯片里,建立各种安全协议,在网络密钥中心端加密卡芯片里,建立密钥交换协议,采用一种组合密钥实时生成算法,来解决单钥的更新管理难题,并采用在线或离线认证和文件加密传输协议,实现用户之间的可信连接。从而,在INTERNET网上设置"安全层",让每个网络用户都拥有简捷的加密能力,建立可信、安全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识的加密机制的出现解决了公钥密码体制中证书管理的问题,但由于用户公钥完全公开且不易更改,IBE机制的密钥管理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具有等级结构的身份密码体制(HIBE)的提出,解决了单个私钥生成中心(PKG)无法满足大用户量应用环境的负担和安全保障问题.文章提出的HKM方案解决了HIBE的PKG层次图中存在多父节点用户的复杂层次关系,并通过引入通配符的IBE方案,提出了基于WIBE的等级结构密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去中心化的安全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公钥加密和单钥加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存储数据的保密性。对每个数据源使用不同的对称密钥进行分布式加密,采用分布式纠删码对加密后的数据进行编码。使用RS多项式编码和List Decoding译码方法存储加密的对称密钥,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计算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基于身份加密体制的用户密钥安全性,解决基于身份加密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 题。提出了一种针对13onch-13oycn:基于身份加密体制的安全密钥分发方案,方案中系统的主密钥分片分别保存于一 个密钥生成中心和多个密钥隐私中心处,用户的私钥生成需要用户收到密钥生成中心和密钥隐私中心发来的多个私 钥分片,以避免密钥生成中心获取用户的私钥。在标准模型中证明了密胡分发方案能够保证密钥生成中心无法获取 用户的私钥,能够有效解决13onc卜13oycn:基于身份加密方案的密钥托管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基于格的代理重加密方案中存在密钥滥用和数字证书管理等问题,引入问责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可问责代理重加密方案。该方案采用用户身份ID计算生成矩阵作为公钥,并使用原像采样算法提取私钥,解决了数字证书管理的问题;使用双方用户公钥计算生成重密钥,提高了加/解密时的计算效率;使用代理商公私钥参与重加密运算,完成问责算法,有效地抑制了代理商和被授权者共谋的行为。安全性分析表明方案满足选择明文攻击安全;在效率方面,方案的计算复杂度和密文开销较小。  相似文献   

9.
身份基加密(IBE)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成员撤销机制,然而,现有可撤销成员的IBE方案存在密钥更新和加密运算量过大的问题,可能使执行该操作的设备成为系统的瓶颈。将完全子树方法和在线离线技术相结合,通过修改指数逆类型IBE的密钥生成和加密算法,提出了一种高效可撤销的身份基在线离线加密方案。方案利用完全子树方法生成更新钥,使得撤销用户无法获得更新钥,进而失去解密能力;利用在线离线技术,将大部分加密运算在离线阶段进行预处理,使得在线阶段仅执行少量简单计算即可生成密文。与相关知名方案相比,该方案不仅提高密钥生成中心的密钥更新的效率,而且极大减少了轻量级设备的在线加密工作量,适合于轻量级设备保护用户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罗文俊  徐敏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832-2834
在云计算环境中如何安全地存储数据是云计算面临的挑战之一。加密是解决云计算中数据存储安全问题最主要的方法,而加密的一个保密性问题是密钥管理。提出了云环境下的基于属性和重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案。云服务提供商对不同用户进行重加密时,可以一次为一组用户重加密,从而减少了重加密的个数。数据拥有者可以对组用户生成和发送重加密密钥,而数据请求者可以使用属性集对应的一个密钥解密多个数据拥有者的数据,从而能减少两者的密钥发送量,降低密钥管理的难度,提高方案的效率。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并行密码服务器在安全模块之间实现密钥同步时面临的系统内部安全问题,建立密码服务系统密钥同步管理的安全模型,从工程化角度对安全模块间密钥同步协议进行设计与实现,包括密码服务器密钥同步初始化协议、同步主密钥的生成与管理协议、密钥初始化环境建立协议、新HSM的密钥同步协议4个子协议,给出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赖欣  何大可 《软件学报》2009,20(10):2810-2821
密码工作流(cryptographic workflow)是多用户环境下一种特殊的密码系统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加密消息需要依据某种策略进行,因此只有履行这一策略的实体才能进行消息解密.为保证在密码工作流模式下密钥封装能够同时实现密钥免托管性和密钥封装传递的不可伪造性,基于签密的思想定义了一个新的密码工作流模式下的密钥封装机制.首先定义了密码工作流模式下基于签密的密钥封装一般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模型;其次,结合秘密共享方案、基于身份加密方案和签密方案,提出一个新的结构方案,并在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下利用序列游戏证明方法对该结构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证明.证明结果表明,该密钥封装结构方案能够达到密码工作流模式下要求的接收者安全和外部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密钥管理技术是密码技术的基础,在密钥的产生、存储、分配、更新、吊销、控制、销毁等密钥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保证密钥的安全,保证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的有效和安全管理,并提供高效、经济的密钥服务十分关键。文中从基础设施层到系统的管理层设计了将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在整体上统一管理的密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密码设备的实时安全监控,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提供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服务的密钥管理系统,也可以扩展作为数字证书发布系统的密钥管理系统后台。  相似文献   

14.
网络通讯中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传统的对称密码体制中密钥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着重讨论了密钥的产生、分配、保护、存储和销毁等环节,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方案.经分析,该方案安全、简洁和高效,降低了软硬件实现的系统开销,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RSA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基于椭圆曲线的EIGamal密码的组合公钥技术。基于种子公钥和密钥映射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从有限的种子变量产生几乎“无限”密钥对,有望解决大型专用网中中大规模的密钥管理难题。提出一种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方案并对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基于椭圆曲线的三类密码体制。第一类体制提供了一种签名和认证的机制。第二类体制在发送方加密信息 ,在接收方解密信息 ,具有加密功能。第三类体制将会产生共享密钥 ,可以保证双方通信的安全性。主要对这三种体制结合具体的算法加以说明 ,从而对基于椭圆曲线的密码体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用混沌实现相互确认的安全通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闵乐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0):116-118,220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混沌系统实现安全通信的方案。通信双方互相发送一次信息来确认对方身份,同时实现密钥的安全传输,从而实现安全通信,并且还可以发现攻击者的非法篡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案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公钥密码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其中着重讨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公钥密码体制M-H背包算法、RSA、ECC、量子密码、NTRU密码体制和基于辫群上的密码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许多系统借助加密技术来保证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密码系统中所使用的密钥或口令的安全性则成为系统的薄弱环节[1]。文章探讨了控制密钥的发布、使用和更新的一些密钥管理技术;介绍了对称加密系统、非对称加密系统、私人密钥和公开密钥等基本概念;讨论了密钥分割法、密钥分层法的基本思想;着重分析了密钥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最后给出了一种利用密钥分层技术实现保密通信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