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启动装置是改善带式输送机运行特性的重要设备。文章探讨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可控启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介绍了利用微机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的原理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帅  魏建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30-3832
为减少工程车辆控制系统开发周期和成本,以某型54m高空作业平台电液比例调平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软件建立作业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液比例调平系统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设计,采用改进的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的闭环控制器;以AMESim作为主仿真环境,通过软件接口将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集成到AMESim中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闭环控制器较常规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对模型失配和负载扰动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同时也证明了联合仿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整机性能,采用变频电动机作为刮板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实现软启动,介绍了变频电动机的机械结构、电气结构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并根据使用经验提出了应用变频电动机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针对带式输送机拉紧系统非线性、大惯性、滞后和时变的问题,建立了拉紧装置数学模型,并提出在其中串联一个校正环节,以消除系统振荡;提出将动态矩阵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充分利用动态矩阵对惯性、延迟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和PID控制抗干扰性强的优点,建立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张力控制系统模型;采用AMESim/Simulink分别对带式输送机的机械液压部分和控制算法部分进行建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矩阵和PID串行控制下,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张力控制系统对延时和变结构有很强的鲁棒性,张力峰值小,能精确地跟踪张力设定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井下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控制的非线性、随机性和时变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控制方法来改善张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该方法采用指数趋近律,使系统在一定特性下沿规定状态轨迹运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好,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电动机软启动控制和机电设备工况监测两个方面,综述了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指出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必将推动刮板输送机无人值守的实现,进而推动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联动作业的、无人的和全自动工作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慧  刘颖 《测控技术》2014,33(11):63-66
针对带钢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超调量大、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将普通PID控制系统改进为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实现对此系统的高精度控制。首先建立带钢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AMESim/Simulink软件为平台,建立普通PID和模糊PID控制两组联合仿真模型,根据联合仿真得出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误差曲线和带钢运动过程中偏离中心线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不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而且带钢最大偏移量得到极大地改善。经改进的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带式输送机可控变速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带式输送机CST软启动装置存在初期投资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可控变速装置的设计方案;简单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带式输送机软启动功能及多机驱动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的实现,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优良,性价比高,是大运量、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比较理想的驱动装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用刮板输送机存在的启动过程冲击电流过大、稳态过程易出现空载/超载以及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直接转矩的刮板输送机控制系统。根据刮板输送机工艺要求,设计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由中央控制分别控制机头、机尾两个变频器,根据变频控制原理以及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对刮板输送机启动过程、稳态过程以及保护/故障处理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实现刮板输送机的平滑启动、带速与负载动态匹配、连续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自行设计的硅微Z轴谐振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闭环伺服控制系统模型,在对开环检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并用Matlab软件对闭环伺服系统的频域和时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选取了合适的校正环节及优化参数,使系统有较高的稳定裕度和较好的动态特性.通过实验调试实现了初始检测电容差引起的信号以及正交信号的反馈抑制控制,达到了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