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土壤重金属铜含量高光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重金属铜含量的可行性,以石家庄市水源保护区褐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谱变换数据与重金属铜含量做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土壤重金属铜的单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和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R)经倒数一阶微分(RTFD)变换后与铜含量的相关性有所提高;光谱敏感波段为418、427、435、446、490、673、1 909、1 920和2 221 nm,基本位于土壤氧化铁、粘土矿物的特征吸收区域;对土壤重金属铜含量估算效果最好的单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为RTFD模型,其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49,均方根误差(RMSE)为1.477;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751和1.162,建模效果优于单光谱变换指标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褐土类型土壤重金属铜的高光谱估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土壤重金属铜含量高光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重金属铜含量的可行性,以石家庄市水源保护区褐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谱变换数据与重金属铜含量做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土壤重金属铜的单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和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R)经倒数一阶微分(RTFD)变换后与铜含量的相关性有所提高;光谱敏感波段为418、427、435、446、490、673、1 909、1 920和2 221 nm,基本位于土壤氧化铁、粘土矿物的特征吸收区域;对土壤重金属铜含量估算效果最好的单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为RTFD模型,其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49,均方根误差(RMSE)为1.477;多光谱变换指标偏最小二乘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751和1.162,建模效果优于单光谱变换指标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褐土类型土壤重金属铜的高光谱估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重金属铜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光谱遥感反演红壤重金属铜含量的可行性,研究采集了34个红壤性土壤样品,通过对350~2 500 nm波段范围光谱曲线进行测试和分析,建立了不同的土壤光谱变量与重金属铜含量多元回归关系模型,分析了土壤重金属铜与土壤化学组分以及土壤特征光谱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铜含量与土壤全铁和镁含量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红壤性土壤粘土矿物对土壤铜含量影响较大;与重金属铜含量相关性较好的波段在830 nm、1 000 nm和2 250 nm附近,且一阶微分模型精度(79%)高于反射率模型(66.26%)和倒数对数模型(67%)的精度。因此,一阶微分高光谱反演模型具有较好的快速估算土壤中重金属铜含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谱技术可快速而高效地获取土壤组分及其空间分布信息,为准确估算黄土高原土壤Fe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对榆林东部地区的典型黄土进行野外采集、室内理化分析、光谱测定及其预处理,分析土壤铁含量与反射光谱的相关性,筛选敏感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确定最佳估算模型。光谱反射率及其不同变换后筛选出的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500、870、1 700、2 200 nm附近;原始反射率(Ref)建模结果相对较稳定且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2达0.73,均方根误差RMSEP最小;经导数变换(FDR和SDR)及连续统去除CR变换的模型次之,预测集R~2分别达到0.61和0.64;采用波段内插法将土壤Fe含量最优估算模型Ref应用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上,得到土壤Fe含量遥感反演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Fe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地层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壤Fe元素含量遥感分析提供支撑,实现黄土高原土壤铁的光谱快速制图。  相似文献   

5.
水稻冠层与土壤高光谱反演土壤重金属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土壤高光谱与水稻冠层高光谱反演多种土壤重金属含量精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探讨2种光谱反演土壤重金属适应性。通过对水稻冠层光谱与其土壤光谱的光谱指标变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在不同光谱指标下反演土壤重金属(Fe、Zn、Cu、Pb、Cd)的含量。结果表明,红光、近红外波段为土壤重金属含量敏感波段;水稻冠层波谱反演Fe、Zn、Pb、Cd含量的精度高于土壤波谱的反演精度;土壤波谱反演Cu含量的精度高于水稻冠层波谱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铅污染作为现代工矿业发展的产物,已逐渐入侵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中。高光谱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高效的特点已成为土壤重金属监测的重要手段。以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园土壤Pb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原始光谱在内的15种光谱变换下的土壤光谱反射率数据与土壤Pb含量的关系,构建土壤Pb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和地理加权重回归(GWR)模型,对比分析并探讨运用土壤高光谱估算葡萄园土壤Pb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通过光谱变换能有效增强葡萄园土壤Pb元素的光谱特征及模型估算精度,其中,平方根二阶微分(SRSD)变换的PLSR模型和GWR模型估算能力最优。采用GWR模型比PLSR模型更好的解释葡萄园土壤重金属Pb含量高光谱估算。从模型稳定性和精确性来看,在平方根二阶微分变换中GWR模型R2从PLSR模型的0.262提高至0.866, 平方根误差减少了1.009。采用GWR模型可有效提高估算葡萄园土壤Pb含量的精度,为中国葡萄园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土壤环境安全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光谱数据以其高光谱分辨率和多而连续的光谱波段为预测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有力工具,但波段选择方法与光谱分辨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实验室测定的181个土壤光谱样本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土壤Cu含量反演的波段选择,进而利用偏最小二乘方回归PLSR方法建模,分析了波段数对Cu含量反演的影响;此外,采用高斯响应函数重采样方法,探讨了光谱分辨率降低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预测重金属元素Cu含量的最佳波段数为10个,模型可决系数R2=0.7523,拟合均方根误差RMSE=0.4699;预测Cu含量的最佳光谱采样间隔为32 nm,R2=0.7028,RMSE=0.5147。该结果可能为将来设计低廉实用的高光谱卫星传感器提供指标论证,为模拟卫星传感器波段预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连州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括土壤原始光谱在内的经过数学变换后的光谱数据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再采用VISSA-IRIV算法进行光谱特征提取,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NN)、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获取土壤重金属元素Cr、Cu含量最优反演模型。结果表明:VISSA-IRIV算法实现了对光谱数据的高效降维;BPNN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PLSR模型;经过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其中Cr、Cu元素的最佳反演模型组合分别为FD-GABPNN(R2=0.87、RMSE=13.82、RPD=2.95)、SNV-FD-PSO-BPNN(R2=0.92、RMSE=4.25、RPD=3.41)。该研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准确、快速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KNN-FIFS的内蒙古根河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国产高分一号宽幅(GF-1 Wide Field of View,GF-1 WFV)数据以及具有宽覆盖、红边波段(Red-Edge band,RE)的高分六号(GF-6)卫星数据在森林郁闭度(Forest Canopy Closure,FCC)定量反演中的潜力,本研究以GF-1 WFV多光谱数据为基础,添加哨兵2号(Sentinel-2A)红边波段,模拟GF-6红边波段特性,并提取相关纹理信息(Texture Information,TI)、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和红边指数(Red- edge Index,RI),同时添加太阳入射角的余弦值cosi和1/cosi进一步探究了地形因素(Topographic Factors,TF)对FCC估测的影响,利用快速迭代特征选择的k-NN(k-Nearest Neighbor with Fast Iterative Features Selection,KNN-FIFS)模型,实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研究区FCC的定量反演,并对比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SM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估测结果。通过44块调查样地实测数据验证发现:基于GF-1 WFV估测的FCC与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52,RMSE=0.08;GF-1 WFV+VI+TI估测结果为R2=0.56,RMSE=0.08;GF-1 WFV+RE+RI+TI的精度明显提高,R2=0.63,RMSE=0.07;GF-1 WFV+RE+RI+TI+TF的精度最高,R2=0.68,RMSE=0.07,并高于SMLR(R2=0.39,RMSE=0.10)和SVM(R2=0.49,RMSE=0.10)方法。KNN-FIFS方法比SMLR和SVM方法更适用于FCC遥感估测,且添加红边信息经地形校正后,能有效提高FCC的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作物长势监测及产量估算的重要指标,准确高效的LAI反演对农田经济的宏观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探索了联合无人机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和高光谱数据反演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潜力,并分析了LiDAR数据不同采样尺寸、高度阈值、点密度对LAI反演精度的影响同时确定三者的最优值。该研究分别从重采样的LiDAR数据和高光谱影像中提取了LiDAR变量和植被指数,然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 回归两种算法分别利用LiDAR变量、植被指数、联合LiDAR变量和植被指数构建预测模型,并确定反演玉米LAI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反演玉米LAI的最优采样尺寸、高度阈值、点密度分别为5.5 m、0.55 m、18 points/m2,研究发现最高的点密度(420 points/m2)并没有产生最优的玉米LAI反演精度,因此单独依靠增加点密度的方法提高LAI的反演精度并不可靠。基于LiDAR变量获得的LAI反演精度(PLSR:R2=0.874,RMSE=0.317;RF:R2=0.942,RMSE=0.222)高于基于植被指数获得的LAI反演精度(PLSR: R2=0.741,RMSE=0.454;RF:R2=0.861,RMSE=0.338),而使用组合变量构建预测模型的反演精度(PLSR:R2=0.885, RMSE=0.304;RF:R2=0.950,RMSE=0.203)优于使用单一变量建立的LAI预测模型,其中利用联合LiDAR变量和植被指数建立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为最优预测模型。因此,将两种数据源融合在提高植被LAI反演精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可以有效指示陆表植被水分胁迫的特点,提出了归一化叶绿素荧光干旱指数(Normalized SIF Drought Index, NSDI)用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旱情监测。该方法首先基于哨兵-5p卫星(Sentinel-5p)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MI)传感器反演得到的SIF原始产品集,通过0.1°等经纬步长栅格化处理为空间连续数据,然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进行了缺失值线性插补,再经过S-G滤波重建获得了高时空分辨率荧光数据集。以此数据集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冬小麦分布数据构建NSDI指数。通过选取典型旱情事件对比分析,NSDI指数与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以及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都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与NDVI的R2为0.60,与TVDI的R2为0.41;NSDI指数与野外土壤水分调查结果也高度相关,其中河北样区R2为0.53,山东样区R2为0.54,整体R2为0.51;通过物联网监测数据分析显示,NSDI指数可以在优于2 d的滞后期内响应旱情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田间土壤水分保持高度相关。实验结果表明:NSDI指数可以在时空尺度上有效指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旱情。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的草原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为了快速、准确、有效地估算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卫星遥感(Sentinel-2)影像,选择GNDVI、LCI、NDRE、NDVI、OSAVI、EVI等6个植被指数,结合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建立植被指数回归模型,并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国产高分一号宽幅(GF-1 Wide Field of View,GF-1 WFV)数据以及具有宽覆盖、红边波段(Red-Edge band,RE)的高分六号(GF-6)卫星数据在森林郁闭度(Forest Canopy Closure,FCC)定量反演中的潜力,本研究以GF-1 WFV多光谱数据为基础,添加哨兵2号(Sentinel-2A)红边波段,模拟GF-6红边波段特性,并提取相关纹理信息(Texture Information,TI)、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和红边指数(Red- edge Index,RI),同时添加太阳入射角的余弦值cosi和1/cosi进一步探究了地形因素(Topographic Factors,TF)对FCC估测的影响,利用快速迭代特征选择的k-NN(k-Nearest Neighbor with Fast Iterative Features Selection,KNN-FIFS)模型,实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研究区FCC的定量反演,并对比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SM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估测结果。通过44块调查样地实测数据验证发现:基于GF-1 WFV估测的FCC与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52,RMSE=0.08;GF-1 WFV+VI+TI估测结果为R2=0.56,RMSE=0.08;GF-1 WFV+RE+RI+TI的精度明显提高,R2=0.63,RMSE=0.07;GF-1 WFV+RE+RI+TI+TF的精度最高,R2=0.68,RMSE=0.07,并高于SMLR(R2=0.39,RMSE=0.10)和SVM(R2=0.49,RMSE=0.10)方法。KNN-FIFS方法比SMLR和SVM方法更适用于FCC遥感估测,且添加红边信息经地形校正后,能有效提高FCC的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深度(AOD)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近地面PM2.5浓度的估算。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构建AOD和PM2.5之间的高级统计模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可以有效获取近地面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但由于引入了大量的气象和土地利用等因子,使得模型对变量的解译能力有所降低。为此,基于MODIS AOD(空间分辨率:3 km),以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福建—广东(YRD-FJ-GD)为研究区,构建了两种非参数机器学习模型,即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模型,来估算2018年YRD-FJ-GD地区的近地面PM2.5浓度,并将其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3种模型估算的PM2.5浓度与地面实测值之间的R2均高于0.6,其中,RF模型的估算精度最优,模型拟合的R2高达0.91,比SVM模型(R2=0.79)和LME模型(R2=0.64)的估算结果分别提高了13%和30%;且RMSE(~9.07 μg/m3)也远低于LME(~19.09 μg/m3)和SVM模型(~17.29 μg/m3)。此外,由随机森林(RF)模型估算的2018年YRD-FJ-GD地区的PM2.5空间分布显示,长江三角洲(YRD)地区的年均PM2.5浓度最高(>46 μg/m3),其次为广东省(GD),福建地区(FJ)的年均PM2.5浓度最低(<37 μg/m3);4个季节的平均PM2.5浓度则呈现冬季(46.32 μg/m3)>春季(38.80 μg/m3)>秋季(36.15 μg/m3)>夏季(30.16 μg/m3)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与高级统计模型(LME)和机器学习(SVM)相比,随机森林(RF)模型能更好地应用于YRD-FJ-GD地区的PM2.5浓度估算。  相似文献   

15.
背包式激光雷达(Backpack Laser Scanning, BL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在复杂地表情景下,单木材积和林分蓄积量提取精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区,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基于BLS点云数据对单木材积和样地蓄积量进行估测。首先,对BLS点云进行单木分割,提取单木胸径(DBH)、树高(Htree)、冠幅直径(CD)、冠幅面积(CA)、冠幅体积(CV)、郁闭度(CC)、间隙率(GF)和叶面积指数(LAI)共8个特征参数,并计算56个分层高度指标(高度百分比、累积高度百分比、变异系数、冠层起伏率等)。然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单木材积估测模型,并对比各种参数组合的预测精度。得到结果: ①仅用8个单木结构特征参数进行建模,估测精度为: R2=0.83、RMSE=0.097 m3; ②加入分层高度指标的模型估测精度有所提升: R2=0.87、RMSE=0.087 m3;③通过Boruta算法进行变量筛选,输入参数从64个减少至52个,估测精度差异不大: R2= 0.87、RMSE=0.087 m3;④样方蓄积量估测精度为: R2=0.97,RMSE=0.703 m3·ha-1。结果表明,基于BLS点云建立随机森林单木材积估测模型可以较好地估测单木材积,样方蓄积量估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郁闭度是反映森林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参数,是森林调查的重要因子之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峰林场试验区获取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为基础,基于二维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和三维点云开展了森林郁闭度估测研究。使用实地调查的105块样地作为验证参考数据对郁闭度估测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二维CHM估测郁闭度与实测值之间的R2=0.388,RMSE=0.17;而基于三维点云估测郁闭度采用了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采用归一化后2 m以上高度植被点云密度与归一化后所有点云密度比值估测郁闭度,估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R2=0.467,RMSE=0.13。第二种方法采用归一化后2 m以上高度第一次回波植被点云密度与归一化后第一次回波所有点云密度比值估测郁闭度,估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R2=0.478,RMSE=0.12;基于三维点云的2种方法估测林分郁闭度的精度皆优于基于二维CHM的方法,基于三维点云估测林分郁闭度方法中,第二种方法的精度优于第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存在对悬浮物(TSM)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藻类丰度会导致水体遥感反射率降低。实验基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内陆水体的372个采样点(4个数据集)水质分析和光谱实测数据,构建内陆水体遥感反射率与TSM的相关关系,建立最优波段比模型(OBR),并分析了藻类颗粒物存在对该模型精度的影响。由于水质的不均一性,不同区域的水质参数敏感波段存在差异,因此各数据集用于建模的最优波段比值不同。结果表明,OBR模型精度较高,误差较小,中国水体模型验证均具有较好效果(石头口门水库:R2=0.87,RMSE=14.1 mg/L;查干湖:R2=0.82,RMSE=23.6 mg/L),澳大利亚水体模型验证效果最佳,R2值高达0.95(RMSE=4.2 mg/L),美国水体模型精度较低(R2=0.78,RMSE=3.7 mg/L)。研究发现,模型精度受水体叶绿素(Chla)浓度和Chla/TSM比率影响,当水体以TSM浓度较高的非藻类颗粒物为主时(如中国石头口门水库和南澳洲地区水体数据集),最优波段比值模型表现更好;而当水体以浮游植物为主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丰度会使光谱信号复杂化,从而限制或降低TSM浓度遥感算法的精度(如美国印第安纳州中部水库数据集)。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垂直运动及改善碳、水通量的模拟精度,利用Biome-BGC MuSo模型模拟了长白山森林通量站点的碳、水通量,该模型包含了多层土壤模块、物候模块以及管理模块;其次,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站点观测的多层土壤参数同化到Biome-BGC MuSo模型中,并用站点涡动通量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Biome-BGC模型模拟结果相比,Biome-BGC MuSo改善了站点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生态系统呼吸量(Ecosystem respiration, ER)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ET)模拟精度,站点观测的时序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同化到Biome-BGC MuSo后,碳、水通量模拟结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NEE: R2 = 0.70, RMSE = 1.16 gC·m–2·d–1; ER: R2 = 0.85, RMSE = 1.97 gC·m–2·d–1 ; ET: R2 = 0.81, RMSE = 0.70 mm·d–1)。数据-模型同化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同量的模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