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教育的进程中,如何使普教系统的广大中小学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快普及计算机教学,深圳市中联维欣计算机有限公司向电教工作者和校长提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该公司根据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实际需求,遵循“胖服务、瘦终端”的整体开发原则,采用先进和稳定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时事追踪     
《计算机》1999,(43)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开通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http://www.sheisnet sh.cn)网站于10月20日正式开通,这标志着上海市的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网站是由上海市教委和英特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完成的.上海市教委主任张民生、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全球教育项目总监凯琳女士参加了网站的开通仪式.上海市教委和英特尔公司于1998年6月签订了“关于在上海市中上学教学中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的合作备忘录之后,英特尔公司捐资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双方在推动上海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育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友好的合作.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网站拥有教学资料库、学科教案库、软件资源库、政策法规库、教育机构库、专家之窗等丰富资源.它消除了因地域差别造成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的不平衡,教师可以共同享用教学资源.网站也为教育类优秀文章的发布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提供了园地.  相似文献   

3.
对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育而言,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积极落实教育部就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健康发展,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就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就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我们通常认为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近年来,我国校园网…  相似文献   

4.
吴淑香 《福建电脑》2002,(11):13-14
本文针对传统电教系统的局限性,引入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突破了计算机与各种电教设备的界限,融计算机、电视、录像、网络等功能于一体,使得它为教学提供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本文从网络多媒体电教的功能特点、网络多媒体系统的设计、局域网系统结构来阐述多媒体电教系统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战线卜普及开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如果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中学物理教学,能够实现物理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信息化》2005,(17):19-19
西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到2005年,西藏各级电教部门先后在西藏各地的50多所中学建立了计算机教室,给300余所中小学配备了卫星教学接收设备,给1700多个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系统。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西藏已经初步建立起自治区、地(市)、县、学校“四级信息化工作领导体系;建立起”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天网”与“地网”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简短回顾与重新审视 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历程,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撑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化环境适应的教学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包括多功能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信息化行政管理系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和网校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广角     
构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 教育部近日发出“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等方面问题。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增大,人们的生活也变的越来越依靠网络。而在中职学校中,学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引入了网络的教育方式,运用网络资源及信息化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深度持续加强,而电教的作用价值也将进一步发挥,为学校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现存问题,并对电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计划的出台,使得全国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两会落幕后,各个省市在自行召开的主题会议中,不约而同地把教育行业的深度信息化提上了日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会议主题,开始更多地倾向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的西藏,也明确提出会在2011年投入1o个亿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届时,西藏将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和”班班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和使 用情况,为推动本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近日采用分类型整群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就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和使用及上网情况,对本市9所中小学的10个班级的501名同学进行了全面调查。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家庭 拥有计算机和上网的总体分布情况 1、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 上海市中小学生计算机拥有率达到36. 5%,即超过1/3的学生家庭已经拥有了计算机。根据美国贸易部和人口调查中心…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网友世界》2014,(5):150-150
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积极应对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育的文化氛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中小教育主管人员、中小学领导及技术管理等人员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可以为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加快,相当部分的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办公室、教室和功能室大都配置了电脑,实现了全校区域内的资源共享。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电教工作者和学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源浪费,应用软件更新困难。不能有效防范病毒侵袭。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然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仍然难在中小学课堂上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很多原因阻挠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宁教育信息化建设设备采购招标日前结束。浪潮英信近百台服务器入驻浙江海宁下属的各中小学校园,为他们搭建便捷、易用、高效的校园网,总金额约一百万元。 浙江海宁教委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清醒认识,决定花大力气、大本钱搭建校园网,普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育。在上级技术部门技术专家和浪潮英信工程师的大力协助下,海宁教委在各中小学校建起多媒体教室,改进教学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加速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有效实现区域优质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日益突出的问题.上海市闸北区通过视频组播流媒体技术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此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小学也纷纷开始重视计算机实训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网络教学的建设。通过中小学生网络教学系统的管理,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网络教学系统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郭善渡北京景山学校计算机高级教师,《网络科技时代》杂志社执行主编,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教馆电教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培训竞赛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我国中小学首批专职计算机教师之一,我国中小学第一本计算机教材的编著者。曾多次参与、制订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和计算机科普文章200多篇,多篇论文在全国和北京市获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级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竞赛,有800余人次获奖,并多次获团体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