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是指针对程序中存在的缺陷,自动生成相应的程序补丁,进而使程序恢复正常运行.首先,根据补丁生成方式的不同,将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划分为4类,分别为基于搜索的、基于语义的、基于机器学习的以及基于错误报告驱动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基于搜索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运用启发式算法在搜索空间内通过搜索生成程序补丁;基于语义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将修复约束作为合成程序补丁的规约,最后通过约束求解器生成程序补丁;基于机器学习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使用数据集训练并生成修复模型,通过修复模型生成程序补丁;基于错误报告驱动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通过利用程序执行以及用户反馈的错误信息生成程序补丁.本文对以上4类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总结了检验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及工具修复效果所用到的缺陷库;最后,分析了程序缺陷自动修复在工业界的应用现状并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自动程序修复技术可实现对软件缺陷的自动修复, 并使用测试套件评估修复补丁. 然而因为测试套件不充分, 通过测试套件的补丁可能并未正确修复缺陷, 甚至引入新的缺陷并产生波及效应, 导致自动程序修复生成大量过拟合补丁. 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过拟合补丁识别方法, 首先将补丁对程序的修改分解为对变量的操作, 然后采用数据流分析方法识别补丁影响域, 并根据补丁影响域选择针对性覆盖准则来识别目标覆盖元素, 进而选取测试路径并生成测试用例实现对修复程序的充分测试, 避免修复副作用的影响. 本文在两个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过拟合补丁识别方法可有效提升自动程序修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自动程序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动程序修复帮助开发者降低人工修复bug的成本.基于测试集的修复方法旨在生成能够通过测试集的代码补丁,以使程序正常运行.回顾了基于测试集的程序修复的现有文献,按照自动修复方法和实证基础两个方面陈述了研究进展.首先,将已有的自动修复方法划分为3类,分别是基于搜索的、基于代码穷举的和基于约束求解的补丁生成方法;其次,细致地描述了程序修复的实证研究基础以及该研究领域中的争议;然后,简要介绍了程序修复的相关技术作为修复方法的补充;最后做出总结,描述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C语言执行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泛,然而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内存错误是C程序中常见的缺陷,严重时将导致系统崩溃。传统的人工修复内存错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可能在修复过程中引入新的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跟踪机制的程序自动修复方法。构建包含程序文件中变量作用分布的作用域树;提出基于全局指针的跟踪机制,通过插入全局指针跟踪发生错误的分配内存在程序中的状态;基于全局指针自动生成补丁,利用作用域树定位缺陷修复位置从而来安全地修复内存错误。基于上述过程,实现了原型工具DTSFix,并在开源程序中对其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DTSFix能够有效检测并修复程序中的真实缺陷而且不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序自动修复技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 大多数自动修复工具使用测试用例作为补丁正确性验证的最终方法, 有限的测试用例难以对程序进行充分的测试, 因此自动修复工具生成的补丁集合包含大量的不正确补丁. 为了识别不正确补丁, 我们采用对比缺陷修复前后成功测试的执行路径以及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来识别修复补丁的有效性, 以解决自动修复工具精度低的问题. 我们的方法评估了来自6个经典的自动修复工具生成的132个补丁, 并成功地排除了80个不正确的补丁并且没有排除正确的补丁, 这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不正确补丁, 并且提高自动修复工具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周风顺  王林章  李宣东 《软件学报》2019,30(5):1243-1255
在计算机软件中,程序缺陷不可避免且极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尽早发现并排除程序中潜在的缺陷,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共识.目前的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大都遵循缺陷定位、修复候选项生成、选择及验证的流程,但在修复实际程序时存在修复率低、无法保证修复结果的正确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合成的C/C++程序缺陷自动修复方法.首先,从满足相同规约的程序集中,通过人工整理的方式总结错误模式及其对应的修复方法,使用重写规则表达错误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重写规则和基于程序频谱的缺陷定位方法,得到程序中可能的缺陷位置;其次,基于重写规则,使用修复选项生成方法得到缺陷的修复选项,同时,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学习正确程序的书写结构,帮助预测错误程序错误点应有的语句结构,通过这两种方式提高候选项质量,进而提高修复率;最后,在选择验证过程中,使用程序合成的方法将样例程序作为约束,保证合成后代码的正确性.基于上述方法实现了原型工具AutoGrader,并在容易出错、缺陷典型的学生作业程序上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学生作业程序中的缺陷有着较高的修复率,同时也能保证修复后代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修复软件缺陷是软件工程领域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而程序自动修复技术则旨在自动、准确且高效地修复存在缺陷的程序,以缓解软件缺陷所带来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程序自动修复领域兴起了一种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去自动捕捉缺陷程序和其补丁之间关系的方法,被称为神经程序修复.从在基准测试上被正确修复的缺陷的数量上看,神经程序修复工具的修复性能已经显著超过了非学习的程序自动修复工具.然而,近期有研究发现神经程序修复系统性能的提升可能得益于测试数据在训练数据中存在,即数据泄露.受此启发,为进一步探究神经程序修复系统数据泄露的原因及影响,更公平地评估现有的系统,本文(1)对现有神经程序修复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根据分类结果定义了神经程序修复系统的数据泄露,并为每个类别的系统设计了数据泄露的检测方法;(2)依照上一步骤中的数据泄露检测方法对现有模型展开了大规模检测,并探究了数据泄露对模型真实性能与评估性能间差异的影响以及对模型本身的影响;(3)分析现有神经程序修复系统数据集的收集和过滤策略,加以改进和补充,在现有流行的数据集上基于改进后的策略构建了一个纯净的大规模程序修复训练数据集,并验证了该数据集避免数据泄露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发现:本次调研的10个神经程序修复系统在基准测试集上均出现了数据泄露,其中神经程序修复系统RewardRepair的数据泄露问题较为严重,在基准测试集Defects4J(v1.2.0)上的数据泄露达24处,泄露比例高达53.33%.此外,数据泄露对神经程序修复系统的鲁棒性也造成了影响,调研的5个神经程序修复系统均因数据泄露产生了鲁棒性降低的问题.由此可见,数据泄露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且会使神经程序修复系统得到不公平的性能评估结果,以及影响系统本身的性质.研究人员在训练神经程序修复模型时,应尽可能避免出现数据泄露,且要考虑数据泄露问题对神经程序修复系统性能评估产生的影响,尽可能更公平地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8.
Linux内核版本变更带来驱动程序调用内核接口的不一致性错误非常频繁,其通过手工修复不仅工作量繁重,还可能引入新的错误.针对这个问题,驱动移植中间库辅助适配和驱动移植辅助信息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提供了辅助示例,但是还需要人工分析和手工构造补丁,人工修复的工作量依然较大并且效率较低.为此,通过推荐高质量补丁降低人工修复的工作量并提高修复效率.与传统方法通过错误代码形式的相似性识别同类错误不同,提出依据错误发生的相同原因和来源识别同类错误.提出了一种分层搜索算法用于获取待修复错误对应的错误根因,通过错误根因识别同类错误的修复实例,从其中提取并选择针对性修复模板实现同类未修复错误的高质量补丁推荐.在收集的19个真实驱动程序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的补丁推荐正确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程序自动化调试研究大多面向工业软件,而学生程序调试具有缺陷数多、类型复杂等特有难点问题,因此,针对学生程序设计应用背景,研究程序自动修复方法,利用模板示例程序指导补丁的演化.改进了遗传编程算法,包括适应度的计算、变异体的生成方式和变异位置及操作的选择方式,使其更加适合修复学生程序.提出了基于示例的静态错误定位方法,能够识别缺陷程序和参考程序差异和可能的变异操作,有效地缩小补丁的搜索空间以提高修复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执行值序列的变量映射方法,以降低变异体的编译错误,提高修复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示例演化驱动的Java学生程序自动修复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修复含有多缺陷学生程序,对于所用的测试集,当学生程序只有1个~2个错误时,修复率将近100%;当含有3个缺陷时,修复率约为70%;当含有4个及以上缺陷时,修复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10.
纪涛  齐玉华  毛晓光 《计算机科学》2014,41(9):88-90,124
虽然缺陷定位技术和软件错误自动修复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软件的修复工作仍然需要程序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开发者仍然使用传统调试技术(例如断点)来进行手工的调试,缺陷定位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较好地运用到实际的修复工作中。近来,软件错误自动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关注。在软件错误自动修复工作中,利用缺陷定位技术自动定位错误代码是必需的,而定位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补丁的生成,从而对修复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GenProg-FL工具可以接受不同的缺陷定位技术去自动修复故障程序。同样,使用GenProg-FL可以从软件自动修复的角度评估现有的基于程序谱的缺陷定位技术定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Fault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are originally proposed to assist in manual debugging by generally producing a rank list of suspicious locations.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the fault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arch space of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Unlike developers who mainly focus on the rank information,current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 has two strategies to use the fault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suspiciousness-first algorithm(SFA)based on the suspiciousness accuracy and rank-first algorithm(RFA)relying on the rank accuracy.However,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two different usages are widely adopted by current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 and may result in different repair results,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s of the two strategies on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In this paper we empirically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FA and RFA in the context of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Specifically,we implement the two strategies and six well-studied fault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into four state-of-the-art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 tools,and then use these tools to perform repair experiments on 60 real-world bugs from Defects4J.Our study present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findings:RFA outperforms SFA in 70.02%of cases when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candidate patches generated before a valid patch is found(NCP),while SFA performs better in parallel repair and patch diversity;the performance of SFA can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suspiciousness accuracy of fault localization techniques;finally,we use SimFix that deploys SFA to successfully repair four extra Defects4J bugs which cannot be repaired by SimFix originally using RFA.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usage and improvement of fault localization in automated program repair.  相似文献   

12.
全炳哲  陈伟 《计算机学报》1996,19(11):833-840
通过证明程序规约的方法可构造相应程序,但对“难题”和无证明的规约,无法使用这种方法构造程序,另一方面,如果可构造程序规约的验证程序,则可把这种程序看成该仙约的程序。本文讨论了程序规约的验证程序的构造方法,作为研究程序自动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We explore conservative refinements of specifications. These form a quite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a proof theory for program inclusion based on a proof theory for program correctness.We propose two formalized proof methods for program inclusion and prove these to be sound. Both methods are incomplete but seem to cover most natural cases.  相似文献   

14.
在所提出的程序设计方法中,赋值是物理对象上的操作,而程序则是这种操作的表达式。给出了此类表达式(O-表达式)的安全性和进展性性质的形式化定义,用实例说明了基于这些性质的形式化程序规范的模式。具有明确运行目标的O-表达式称为独立O-表达式(stand-alone O-expression,saloe)。一个完整的程序可能由若干个saloe组成。给出了一个定理,指出如何从这些saloe的性质导出完整性程序的性质。用大量实例阐明了程序性质的形式定义。  相似文献   

15.
程序依赖图往往只能根据语句中变量的定义使用关系来判定数据依赖而无法从语义上精准判断,从而容易引入虚假依赖关系,使得缺陷修复的过程中使用错误信息造成修复失败.因此,本文将利用抽象属性对与空对象或空指针有关的虚假依赖进行剪枝,提出基于抽象语义的程序依赖图减少与程序缺陷语义无关的依赖关系分析,以完成空指针引用修复.依据分析获取的依赖关系,在空指针引用的不同修复策略的指导下实现一种多策略的修复方案,在尽可能减小修复副作用的前提下完成空指针引用缺陷的修复.本文利用Defects4J中的空指针引用对实现的修复工具DTSFix进行实验评估,结果显示DTSFix的修复效果远远高于对比工具,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