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构为例,重点阐述产教对接的组群逻辑,介绍了如何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产学研组织,对现有的教学组织进行整合和重构.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新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而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文章在分析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讨,为培养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应用相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地方高等学校转型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了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运而生。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如何转型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实际上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又有相当难度。多年养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怎样改变?学科专业怎样与地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联网产业化的推进和产业链的延伸,对产业链上各个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现有专业在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不能全面覆盖物联网的需要。因此,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制定合理专业人才方案,对区域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提出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形成"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构建"三重融合、四方联动"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基于O2O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云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大类培养模式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培养流程进行探讨,重点分析数据智能分析师、创新型智能技术人才、智能系统开发工程师和复合型智能技术人才等4类特色本科人才的培养措施,讨论专业发展初期办学规模有限情况下的课程群设置和培养方案制定,提出大类培养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7.
专业群建设是应用型大学服务产业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外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可整合学校松散孤立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围绕产业链构建机器人专业群为例,在专业群建设必要性、专业群构建原则、基于专业群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和物联网都是新型产业,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使得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使物联网技术更加成熟。培养既掌握物联网技术,又了解新媒体传播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院校物联网新媒体专业的交叉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传媒行业、新媒体市场下物联网人才的价值,论证了物联网新媒体专业建设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校企合作打造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物联网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基于智慧农业micro:bit小车项目的课程改革措施,包括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重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构建“四元三维”立体评价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工程项目开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日趋明显。在此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一个专业即使实力再强也很难提供多个系统的“X”证书培训,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与一个专业相比,专业群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本文依托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从“群”与“X”的有机结合、以“课证融通”促进专业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具有“弹性的”学分银行制度等从几方面探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途径,以期寻求“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有效样本。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技术,可以推动我国现代旅游信息化建设,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因此,物联网在旅游业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侧重研究物联网技术在武夷智慧旅游服务中的应用,从游客立场出发,探究了物联网技术在武夷山导航、导游、导览过程中向游客提供的相关技术服务的发展现状,从技术层面,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武夷山旅游服务中可开发的创新旅游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2.
车联网是一种面向信息通信的车-网联合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在解决城市交通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车联网的概念及车联网的关键技术;详细剖析了车联网所面临的挑战(如行业标准不统一、商业模式不明确、产业链不完善、技术支持体系等);总结了车联网服务与应用现状;最后对未来车联网服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是将信息化技术的应 用更加全面地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信息化大升级,其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目前世界各国已将发展物联网提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在我国物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结合现代图书馆管理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为物联网更加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战略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几年,物联网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从物联网的产业发展情况、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状况、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和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联网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是医院非诊疗流程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企业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效率差,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以条码技术、移动终端为主的物联网技术是医院供应链管理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文中探讨了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型,介绍了其应用流程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物联网在现实中不断转变成不同行业的相关应用,人们也在通过物联网技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公安机关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监管的智能化,特别是在处理反恐和突发事件、智能安防、公共场所人群安全防范等众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了物联网概念及特点,论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公安机关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初探。  相似文献   

17.
裴喜英 《物联网技术》2012,(10):64-65,69
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国内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中探讨了物联网对图书馆事业的双重影响,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和挑战,最后强调了以技术为依托,回归服务本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激增和中心化的管理架构给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用来解决物联网的上述难题,故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物链网"。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行业痛点和区块链相关技术,然后分析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的论文和白皮书,把融合文献分为平台架构和应用场景两类后,进行归纳总结,并调研了应用领域的典型公链和商业项目,指出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联网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物链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曾庆勇 《微型电脑应用》2012,28(1):23-25,67,68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可能取代互联网的一项新技术,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社区医疗服务是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其服务能力。分析了物联网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重点领域和技术架构。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关键技术对物联网的应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物联网应用可以改变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让管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