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额定风速以上时,为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降低风力机捕获风能,使风力机的转速及功率维持在额定值,基于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恒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风力机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变换实现全局精确线性化;根据新的线性化模型,以风力机转速为输出反馈变量,叶片桨距角为输入控制变量,设计桨距角控制器;在风速高于额定值时调节风力机维持在额定转速,从而实现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较好地解决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问题,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张广明  嵇保健 《控制工程》2011,18(4):592-595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转速控制和变桨距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在额定风速以下主要调节发电机的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而变化,以获得最佳叶尖速比;在额定风速以上通过调整桨叶节距,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从而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才能使功率输出保持稳定传统PID控制方案在风电控制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与传...  相似文献   

3.
何玉林  黄帅  苏东旭  周宏丽  金鑫  王磊 《控制工程》2012,19(3):523-526,538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VSVP)如何在低风速时最大限度捕获风能以及在额定风速以上稳定输出功率进行研究。低风速时在传统风能追踪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最优增益系数来追踪最佳风能利用系数的自适应转矩控制策略。在额定风速以上,依据风机空气动力学原理、风轮扫及面内风速风切特性,提出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权系数将统一变化的桨距角转化为3桨叶独立变化的桨距角。以国产某2 MW风力发电机组为验证对象,基于Bladed软件平台对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控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低风速时能够更好的追踪最大功率点。额定风速以上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额定转速下保持稳定的电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4.
额定风速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H∞鲁棒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风力发电机组由于机械结构以及电气负荷承受能力的限制存在着转速限制和功率限制,额定风速以上时,需要通过控制桨距角来实现额定恒功率输出,同时保持转速在额定转速处.本文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详细机理模型,将H∞控制理论应用到额定风速以上时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输出的控制器设计,建立了标准H∞恒功率控制问题.利用LMI方法求解,得到了桨距角的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H∞控制器能够成功实现额定风速以上时的恒功率输出控制,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额定风速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H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力发电机组由于机械结构以及电气负荷承受能力的限制存在着转速限制和功率限制, 额定风速以上时,需要通过控制桨距角来实现额定恒功率输出, 同时保持转速在额定转速处. 本文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详细机理模型, 将H控制理论应用到额定风速以上时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输出的控制器设计, 建立了标准H恒功率控制问题. 利用LMI方法求解, 得到了桨距角的H控制器. 仿真结果表明该H控制器能够成功实现额定风速以上时的恒功率输出控制, 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额定风速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转速和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基于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建立了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仿真模型;针对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采用模糊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遗传的控制器不仅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且在动态性能及系统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遗传算法控制器。  相似文献   

7.
风力发电技术与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综述,分析研究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实现风能最大捕获的功率控制策略,即当风速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之间时,控制发电机转子励磁电流及频率,追踪最佳功率曲线;在额定风速和切出风速之间时,调节风力机叶片桨距角,保持额定功率不变.研究表明,基于风速的功率控制方法,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效率;同时,基于风向标和输出功率的偏航控制策略,能缩短风力机对风时间,提高风力机对风精度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作为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技术之一,变桨距控制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效率以及输出功率的稳定性。然而,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以及空气动力学的时变性对变桨距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变桨距系统的控制策略成为了风力发电技术的关键。对变桨距控制的工作方式以及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风电机变桨距系统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和时变性等特点,总结归纳了变桨距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最后,对变桨距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分几何的风力发电机组恒功率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 可以通过降低风力机的转速实现恒功率控制从而避免使用复杂的变桨距机构, 本文基于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 实现了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控制. 首先, 分析了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这是所提出的恒功率控制方法的理论依据; 然后, 通过微分几何反馈线性化变换, 将风力机的非线性模型全局线性化; 最后, 基于新的线性化模型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 实现了变速风力机的全局精确线性化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风速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实现变速风力发电机组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强耦合等特点,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导致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了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现状,建立了整个风电机组模型,提出了优化的变桨距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桨距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比统一变桨距好,实现了风力机各叶片的优化独立变桨距控制,优化了风力发电系统在超过额定风速时的恒功率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模糊PID在电阻加热炉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ID控制和Fuzzy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调整PID控制,并基于Matlab对电阻加热炉温控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使系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非线性PID控制器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非线性函数与简单的PID控制器相级联,构成一种新型的非线性PID控制器,以提高现有PID控制器的性能,新型PID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十分简单,只要适当构造非线性函数,并与原PID控制器级联起来便可实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ID控制器比简单的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模糊非线性PID控制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维输入一维输出的模糊映射关系与传统PID控制器相级联的方式,构成一个模糊非线性PID控制器以提高现有PID控制器的性能.一维模糊控制器无需选择与调整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采用五条规则,易于实现.数值仿真和误差泛函积分评价指标表明,所提出的模糊非线性PID控制器比现有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智能PID控制算法,其控制对象为直流伺服系统。根据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适应能力的要求,采用智能PID控制算法与常规PID算法进行比较作出仿真曲线,得出在复杂对象的控制系统中,采用智能PID控制算法在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消除系统超调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PID控制器改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特点,针对其在非线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参数自整定和控制器误差组合方式,分别设计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和非线性自抗扰PD控制器.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从参数自整定和控制器误差组合角度出发,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可使非线性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类模糊PID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扩展传统的PID控制,在分析模糊控制和PID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得出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控制的有效结构。本文针对传统的模糊控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类模糊PID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conical tank level control are presented. PI/PID controllers of integer order (IO) as well as of fractional order (FO)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tuning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irst by using root locus (RL) and Ziegler and Nichols methods,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Nex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trollers'' parameters using as fitness function the integral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racking error (IA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PI/FOPI are the controllers presenting the lowest IAE indexes, whereas PID/FOPID controllers present the lowest energy consumption by the control signal.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CFB锅炉汽包水位动态特性的分析,讨论了一种自校正PID模糊控制对汽包水位进行控制的策略。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方案使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及良好的控制品质,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业过程中再热汽温等一类大迟延惯性时变对象,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对PID参数调节和优化,该方法将模糊技术与PID控制综合起来,实现了PID控制的智能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的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时滞、参数时变和有干扰的控制系统,提出基于MATLAB的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本文利用GUI(图形用户界面)建立模糊控制器,仿真模型为二阶延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阶跃响应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表明该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