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移动通信和移动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基于位置的服务(LBSs).基于位置的数据的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基于位置的服务中的研究热点.在基于位置的服务被广泛使用的今天,位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地认识到.位置k-匿名[25] 是最早提出的用来保护位置隐私的技术,它是在用于保护关系数据记录隐私的k-匿名方法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目前,关于基于位置服务中的隐私保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服务的质量与用户的隐私是一对矛盾,如何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对服务器处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对服务器端的不确定数据进行高效的查询处理等.因此,基于位置服务中的位置隐私保护不仅仅只关注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还需要关注隐私保护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初步讨论了当前位置隐私保护的方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师》2017,(12):12-15
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大量移动轨迹数据使信息泄露于公开的互联空间中,使攻击者可以通过计算推理挖掘轨迹信息。轨迹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是近年来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防止该类轨迹数据隐私的泄露,通常采用k-匿名技术实现轨迹的隐私保护。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阐述了轨迹隐私保护的相关定义及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移动轨迹数据k-匿名隐私保护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轨迹数据k-匿名隐私保护研究的相关技术。同时对国内外的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叙述了国外与国内各自方法的优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线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用户在享受此类服务的时候不得不把自己的精确位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使得用户可能面临位置隐私泄露的危险。位置k-匿名是最常见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之一,通过将用户的精确位置泛化为一个具有k-匿名性质的区域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但是在移动用户连续不断发出位置服务请求的场景下,攻击者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请求之间的关系推测出用户的隐私。此种状况下,传统的孤立查询的k-匿名模型失效。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加优化的k-匿名模型,在满足用户指定匿名度的前提下,利用活动区域内用户的历史位置分布情况寻找出现次数最多且位置分布最密集的k-1个用户组成共同匿名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用户要求匿名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共同匿名区域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PrivateCheckIn: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签到服务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流应用,存在着严重的轨迹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针对签到服务中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方法PrivateCheckIn.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签到序列缓存机制,通过为缓存的签到序列建立前缀树、对前缀树进行剪枝及重构形成k-匿名前缀树,遍历k-匿名前缀树得到k-匿名签到序列,达到了轨迹k-匿名的隐私保护效果.文中证明了PrivateCheckIn方法既能保护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又确保损失签到位置最少,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体验.通过构建前缀树的方式获取轨迹k-匿名集降低了计算代价.最后,文中在真实数据集上与(k,δ)-anonymity 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PrivateCheckIn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变得越来越流行,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查询的同时,将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给了LBS提供商。如何保护用户的位置信息不被潜在地泄露给LBS提供商,对一个LBS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关于LBS的隐私保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深入地解决位置隐私保护技术中还没有解决的诸多问题,展开对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从非k-匿名位置隐私技术、k-匿名位置隐私技术、P2P架构下的k-匿名技术和连续查询轨迹匿名技术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相关的算法。最后,总结了位置隐私保护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过程中攻击者利用背景知识等信息发起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案通过利用k-匿名和本地差分隐私技术进行用户位置保护,保证隐私和效用的权衡。结合背景知识构造匿名集,通过改进的Hilbert曲线对k-匿名集进行分割,使用本地差分隐私算法RAPPOR扰动划分后的位置集,最后将生成的位置集发送给位置服务提供商获取服务。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方案从用户位置保护、位置可用性和时间开销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在确保LBS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位置隐私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研究假设数据发布者持有的电子化数据是原始的、未经过处理的数据.k-匿名模型提出之后,许多匿名化模型主要针对敏感属性提出了各种约束.然而,隐私保护中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个人的隐私自治.实际应用场景中,个人有选择和决定隐私约束的权利.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很可能是不完整的或预先经过处理的.围绕非敏感属性上的约束条件定义了一种新颖的匿名化模型:基于个人隐私约束的k-匿名;并设计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启发式匿名化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处理基于个人隐私约束的k-匿名问题,并具有较少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8.
隐私保护数据发布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主要研究如何在数据发布中避免敏感数据的泄露,又能保证数据发布的高效用性。基于模糊集的隐私保护模型,文中方法首先计算训练样本数据的先验概率,然后通过将单个敏感属性和两个相关联属性基于贝叶斯分类泛化实现隐私保护。通过实验验证基于模糊集的隐私保护模型(Fuzzy k-匿名)比经典隐私保护k-匿名模型具有更高的效率,隐私保护度高,数据可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使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时用户的位置信息不被不可信的位置服务提供商所泄漏,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在集中匿名器被黑客控制时原k-匿名算法会泄漏所有用户的位置隐私,在进行k个最近邻目标查询时对网络的负载较重,而SpaceTwist算法又不能保证k-匿名.提出了一种基于经纬网格的递增KNN位置隐私保护查询算法,将经典的k-匿名算法与SpaceTwist算法相杂交,并引入经纬网格代替原来精确的位置上报给集中匿名器,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实验证明基于经纬网格的递增KNN查询算法比较节省从集中匿名器到位置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0.
k-匿名隐私保护模型中,k取值同时影响着k-匿名表的隐私保护程度和数据质量,因此,如何选择k值以达到隐私保护和数据质量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k取值和隐私保护、数据质量关系分析和证明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下的k-匿名表隐私泄露概率公式,对满足隐私保护要求的k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根据k-匿名表的数据质量公式对满足数据质量要求的k取值范围进行了分析.根据满足隐私保护和数据质量要求的k取值之间的关系,给出了k值的优化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万涛  刘国华 《计算机工程》2012,38(20):38-10
k-匿名隐私保护模型在隐私保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k-匿名数据.为研究k-匿名数据中的数据依赖问题,提出一种扩展函数依赖,将经典函数依赖中的被决定属性取值相等这个条件进行扩展,使其取值来自于同一个指定集合.应用结果表明,该扩展函数依赖不仅包括经典函数依赖、垂直函数依赖、水平函数依赖、度量函数依赖的特性,而且可以从数据完整性的角度描述k-匿名数据的约束条件及指导k-匿名隐私保护模型中准标识符的选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传统的k-匿名模型下移动用户轨迹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算法有可能将相似度极高的轨迹匿名在同一个匿名集中从而导致可能出现的用户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的轨迹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基于k-匿名模型,将轨迹所在的二维空间划分成大小相等的单元格,之后将由轨迹数据得到对应轨迹经过的单元格序列,从而定义轨迹k-匿名下的l-差异性,算法在满足k-匿名模型的前提下通过聚类的方法构建匿名集,并保证匿名集中的轨迹满足l-差异性标准,以达到降低由于差异性不足引起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隐私保护k-匿名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私保护已成为个人或组织机构关心的基本问题,k-匿名是目前数据发布环境下实现隐私保护的主要技术之一。鉴于多数k-匿名方法采用泛化和隐匿技术,严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泛化层或属性域上的全序关系,产生很高的信息损失,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技术的k-匿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高了发布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戴佳筑  华亮 《计算机科学》2016,43(3):137-144
用户的位置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用户精确的位置信息可能会暴露其爱好、行为等敏感信息,因此,位置信息的匿名显得非常重要。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多是在欧氏空间下基于k-匿名算法生成位置匿名区域。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位置信息的匿名保护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户的位置受路网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在生成匿名区域后对该区域是否还处于敏感范围内未做考虑。因此提出了一种路网环境下敏感位置匿名区域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空间划分,首先按照路网L-差异性要求对路网交叉点生成维诺图单元;接着考虑用户所处位置的敏感度,对用户位置生成匿名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一般的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相比,提出的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一般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仍然处于敏感范围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15.
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真正从理论到现实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种按需披露的隐私保护需求,受组播安全通信机制的启发,提出一种按需披露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机制(PPM-ODB,privacy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on-demand disclosure on blockchain)。该机制通过改进基于RSA的匿名多接收者加密方案来实现隐私信息一对多的加解密、知情者的匿名性保护和隐私泄露的可追溯,通过采用Quorum链隐私保护机制来实现密钥在隐私信息拥有者和知情者间的安全高效分发。实验证明了PPM-ODB机制可保证隐私数据的保密性,及其在时间和存储开销上的优越性,并建议知情者的个数少于100,以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移动推荐系统已成为推荐系统研究领域最活跃的课题之一。但由于移动终端的私人性和移动网络的复杂性,在保证高精度推荐的同时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已经成为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挑战。传统推荐系统中的隐私保护技术由于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差、无线网络的带宽弱等局限无法适用于移动商务推荐系统。针对以上问题,面向移动商务推荐提出一种基于P2P的隐私保护策略,通过构建P2P好友圈,采用基于k-匿名的代理转发的增量数据更新方式,实现不对增量数据进行任何修改以保证高精度推荐,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P2P的隐私保护策略的可行性和推荐服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徐雅斌  郭昊 《计算机工程》2021,47(5):124-130
为更好地对待发布数据进行隐私保护,构建综合k-匿名、l-多样性和t-闭合方法的匿名化隐私保护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选择最适合的隐私保护方法,并优选对应的隐私保护参数,达到数据提供者所期望的隐私保护效果,满足数据使用者对可用性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找到相对较优的参数值,而且能够有效满足具有不同身份和应用需求的用户对数据发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经过隐私处理直接发布轨迹数据会导致移动对象的个人隐私泄露,传统的轨迹隐私保护技术用聚类的方法产生轨迹k-匿名集,只适用在自由空间环境,并不适用于道路网络环境中。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路网环境中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将路网环境中的轨迹模拟到无向图上,并将轨迹k-匿名问题归结到无向图的knode划分问题上。证明了图的k-node划分是NP-完全问题,并提出贪心算法解决此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匿名成功率平均接近60%,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聚类的k-匿名机制是共享数据脱敏的主要方法,它能有效防范针对隐私信息的背景攻击和链接攻击。然而,现有方案都是通过寻找最优k-等价集来平衡隐私性与可用性.从全局看,k-等价集并不一定是满足k-匿名的最优等价集,隐私机制的可用性最优化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聚类的k-匿名隐私保护机制.通过建立数据距离与信息损失间的函数关系,将k-匿名机制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数据集的最优聚类问题;然后利用贪婪算法和二分机制,寻找满足k-匿名约束条件的最优聚类,从而实现k-匿名模型的可用性最优化;最后给出了问题求解的理论证明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最大程度减少聚类匿名的信息损失,并且在运行时间方面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数据的发布可能导致用户隐私被泄露,例如用户的身份信息可能被恶意攻击者通过分析网络中节点的度数识别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平均度的k-度匿名隐私保护方案.方案首先利用基于平均度的贪心算法对社会网络节点进行划分,使得同一分组中节点的度都修改成平均度,从而生成k-度匿名序列;然后利用优先保留重要边的图结构修改方法对图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图的k-度匿名化.本方案在生成k-度匿名序列时引入平均度,提高了聚类的精度,降低了图结构修改的代价.同时,由于在图结构修改时考虑了衡量边重要性的指标—邻域中心性,重要的边被优先保留,保持了稳定的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网络抵抗度攻击的能力,还能极大降低信息损失量,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提高了发布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