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局部能量方差特性的数字图像取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图像取证领域,如何高效甄别自然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介绍一种数字图像取证算法,通过傅里叶变换计算图像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频域的局部抖动来区别照相机拍摄的自然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同时提出对计算机生成图像采取插值处理和对自然图像进行缩放处理的反取证方法,并且分析这两种反取证技术的应对方法。与Gallagher等的方法相比,文中基于数字图像局部能量方差特性的取证准确率更高,且能有效抵抗图像的反取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数字图像的真实性问题备受人们关注,被动取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如果伪造者在篡改图像的同时利用反取证技术对篡改的痕迹进行消除或伪造,那么已有的大量被动取证技术都将失效。回顾图像反取证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兴起原因、实现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前景),并根据已有文献总结反取证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方法 由于现有的被动取证技术大都基于遗留痕迹和固有特征的异同来辨识图像真伪,因此本文以不同的取证特征为线索来评述和比较反取证技术的原理和策略。结果 根据取证特征的不同,将反取证技术归纳为遗留痕迹隐藏、固有特征伪造和反取证检测等三类,并展示了当前各类反取证技术面临的难点和挑战。结论 对数字图像反取证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并指出其算法未来在通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将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成对抗网络(GAN)作为一种新的无监督学习算法框架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已然成为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GAN受启发于博弈论中的二人零和博弈理论,其独特的对抗训练思想能生成高质量的样本,具有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更加强大的特征学习和特征表达能力。目前GAN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尤其是在样本生成领域取得显著成功,每年有大量GAN相关研究的论文产出。针对GAN这一热点模型,首先介绍了GAN的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GAN的理论、框架,详细分析了GAN在训练过程中存在梯度消失和模式崩溃的原因;然后讨论了一些典型的GAN的改进模型,总结了它们理论的改进之处、优点、局限性、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成本,同时还将GAN与VAE、RBM模型进行比较,总结出GAN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展示了GAN在数据生成、图像超分辨率、图像风格转换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并探讨了GAN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面对每天有数以百万计通过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数据,到底哪些内容是真实可信的,虚假内容的背后又经历了哪些篡改?数字取证技术将给出答案。该技术不预先嵌入水印,而是直接分析多媒体数据的内容,达到辨别真实性的目的。任何篡改和伪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始多媒体数据本身固有特征的完整性,由于其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可作为自身的“固有指纹”,用于鉴别篡改文件。随着篡改媒体的数量与日俱增,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特别地,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虚假媒体与真实媒体之间的感官差距越来越小,这对媒体取证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并使得多媒体取证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能够检测虚假多媒体内容和避免危险虚假信息传播的技术和工具。本文旨在对过去多媒体取证领域所提出的优秀检测取证算法进行总结。除了回顾传统的媒体取证方法,还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本文针对当今主流的多媒体篡改对象:图像、视频和语音分别进行总结,并针对每种媒体形式,分别介绍传统篡改方法和基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成的篡改方法,并介绍了已公开的大规模数据集以及相关应用的情况,同时探讨了多媒体取证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数字图像取证技术进行介绍,重点对数字图图像被动取证的现有技术进行综述。根据数字图像被动取证技术中不同算法所选用的特征量各不相同,将现有的技术方法分为3大类:基于图像内容的被动取证、基于成像过程的被动取证、基于物理原理的被动取证。分别介绍了3大类方法的特征及其所属各种典型算法,并对每一类中的各种典型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最后提出了数字图像被动取证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伪造、变造文件检验属于司法取证中文书鉴定部分,传统方法需要依靠文检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具有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可能存在有损检验等局限。近年来只利用扫描仪和计算机的数字被动无损取证技术应运而生。文章首先阐述了文件生成过程及其伪造、变造方式,其次对伪造、变造文件的被动无损取证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设备取证、纸张取证、文件变造取证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文档来源取证、纸张来源取证和文档真实性鉴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对具体设备和每种变造方式引入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阐述相应的取证方法,最后给出了数字被动无损取证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取证与反取证的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成 《计算机安全》2006,(1):67-68,73
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围绕计算机取证与反取证的斗争一直在进行。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取证与反取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指出了计算机取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也在不断增加,为解决争议和打击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取证技术已成当前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得计算机取证成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技术概念、特点、取证工具和取证局限性,讨论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并详细介绍了反取证技术。  相似文献   

9.
数字取证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取证的定义以及数字证据的特性。然后从取证过程模型、取证分析技术以及取证产品、标准和法规方面重点阐述了数字取证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数字取证分析技术的分类方法以及文件雕刻取证分析技术。分析了数字取证领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探讨了数字取证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取证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该文给出了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和一般原则,详细描述了计算机取证的步骤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取证存在的不足和反取证技术,最后给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面向真实性鉴别的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琼  李国辉  涂丹  孙韶杰 《自动化学报》2008,34(12):1458-1466
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作为一种不依赖任何预签名提取或预嵌入信息来鉴别图像真伪和来源的技术, 正逐步成为多媒体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简要描述了图像盲取证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 根据图像鉴别使用的取证特征, 将用于真实性鉴别的图像盲取证技术划分为三类: 基于图像伪造过程遗留痕迹的盲取证技术、基于成像设备一致性的盲取证技术和基于自然图像统计特性的盲取证技术, 然后分别阐述了这三类取证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典型方法, 对不同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和总结. 最后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面向真实性鉴别的图像盲取证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探讨了图像盲取证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图像修复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恢复退化图像中损坏或丢失的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技制作、图像编辑、数字化文物保护等领域。近几年,以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大获成功,基于GAN的图像修复逐渐成为主流,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图像修复的关键问题,文章对GAN和基于GAN的修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整理分析了传统的基于人工特征的经典图像修复方法,其次总结了近年来基于GAN的代表性图像修复算法,并进行归纳分类,探讨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然后对图像修复模型常用的评价指标和公开数据集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阐述了图像修复面临的挑战,对图像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年龄信息作为人类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脸年龄合成技术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生成的人脸年龄图像仍存在图像质量较差、真实感较低、年龄转换效果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因为当前人脸年龄合成研究仍存在以下困难: 1)现有人脸年龄合成数据集的限制; 2)引入人脸年龄合成的先验知识不足; 3)人脸年龄图像的细粒度性被忽视; 4)高分辨率下的人脸年龄合成问题;5)目前人脸年龄合成方法的评价标准不规范。本文对目前人脸年龄合成技术进行全面综述,以人脸年龄合成方法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研究现状。通过调研文献,对人脸年龄合成方法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年龄合成方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常用的人脸年龄合成数据集及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种人脸年龄合成方法的基本思想、特点及其局限性,对比了部分代表方法的性能,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者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前大多数深度图像修复方法可分为两类:色彩图像引导的方法和单个深度图像修复方法。色彩图像引导的方法利用色彩图像真值,或其上一帧、下一帧提供的信息来修复深度图像。若缺少相应信息,这类方法是无效的。单个深度图像修复方法可以修复数据缺失较少的深度图像。但是,无法修复带有孔洞(数据缺失较大)的深度图像。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应用于深度图像修复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GAN的单个深度图像修复方法,即Edge-guided GAN。方法 首先,通过Canny算法获得待修复深度图像的边界图像,并将此两个单通道图像(待修复深度图像和边界图像)合并成一个2通道数据;其次,设计Edge-guided GAN高性能的生成器、判别器和损失函数,将此2通道数据作为生成器的输入,训练生成器,以生成器生成的深度图像(假值)和深度图像真值为判别器的输入,训练判别器;最终得到深度图像修复模型,完成深度图像修复。结果 在Apollo scape数据集上与其他4种常用的GAN、不带边界信息的Edge-guided GAN进行实验分析。在输入尺寸为256×256像素,掩膜尺寸为32×32像素情况下,Edge-guided GAN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比性能第2的模型提高了15.76%;在掩膜尺寸为64×64像素情况下,Edge-guided GAN的PSNR比性能第2的模型提高了18.64%。结论 Edge-guided GAN以待修复深度图像的边界信息为其修复的约束条件,有效地提取了待修复深度图像特征,大幅度地提高了深度图像修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像取证是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手写体图像方面,现有的取证算法对于图像采用各种重采样技术的篡改,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源区域和篡改区域的特征值不变性,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盲取证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手写体图像篡改的自动检测和篡改区域的定位,并且比现有的重采样检测方法对相同的手写体图像具有更好的检测率,尤其是在图像中的字有模糊、缺损的情况下检测的优势更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经过各种重采样处理的手写体图像,该算法比现有取证算法的检测率高20%,当虚警率小于1%时,本算法的检测率达96.9%以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些年成本低廉的高性能电子成像设备的不断普及和操作简单的数字图像编辑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制作一幅篡改图像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些技术使得人们很难察觉和辨识那些使用专业技术处理过的篡改图像的伪造痕迹,因而对包括新闻传播、司法取证、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数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综上所述,开展针对数字图像篡改检测方法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综述围绕数字图像篡改盲检测方法开展工作。首先,本文根据数字图像篡改检测方法所依赖的线索对篡改检测方法进行层次化分类,将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分为两个方面:基于成像内容及成像系统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和基于篡改及JPEG重压缩痕迹的检测方法。然后,按照内容的来源和篡改操作所处的阶段,将以上两方面篡改检测方法进一步分为四个分组:基于成像内容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成像系统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篡改及其后处理痕迹的检测方法和基于JPEG重压缩痕迹的检测方法;又根据目前文献涉及话题的分布情况,再将四个分组细分为十二个分类:基于光照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特征提取与分类的检测方法、基于成像色差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自然模糊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成像系统噪声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彩色滤波阵列插值印记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基于几何变换及插值痕迹的检测方法、基于人为模糊痕迹的检测方法、基于中值滤波痕迹的检测方法、基于特征匹配的检测方法、基于对齐JPEG重压缩假设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非对齐JPEG重压缩假设的检测方法。接着,本文梳理出每种分类的主干的思想脉络并对该类中重要的算法加以详尽分析和论述。除此以外,本文还对各类方法中典型的算法的性能做了比较,并归纳总结了在各种方法中常见的性能衡量标准和公开数据集,便于后续研究使用。最后,本文对各方法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希望此综述能够对数字取证有关的研究者提供研究文献的参考、研究方法上的启发和研究思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去模糊任务通常难以进行对图像纹理细节的学习,所复原图像的细节信息不丰富,图像边缘不够清晰,并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本文通过对图像去模糊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深度学习和对抗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的模糊图像多尺度复原方法。方法 使用多尺度级联网络结构,采用由粗到细的策略对模糊图像进行复原,增强去模糊图像的纹理细节;同时采用改进的残差卷积结构,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同时,加入并行空洞卷积模块,增加了感受野,获得更大范围的特征信息;并且加入通道注意力模块,通过对通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建模,加强有效特征权重,并抑制无效特征;在损失函数方面,结合感知损失(perceptual loss)以及最小均方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损失,保证生成图像和清晰图像内容一致性。结果 通过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PSNR)、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SSIM)以及复原时间来评价算法优劣。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生成的去模糊图像PSNR指标提升至少3.8%,复原图像的边缘也更加清晰。将去模糊后的图像应用于YOLO-v4(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网络,发现去模糊后的图像可以检测到更小的物体,识别物体的数量有所增加,所识别物体的置信度也有一定的提升。结论 采用由粗到细的策略对模糊图像进行复原,在残差网络中注入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及并行空洞卷积模块改进网络的性能,并进一步简化网络结构,有效提升了复原速度。同时,复原图像有着更清晰的边缘和更丰富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生成对抗式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由负责学习数据分布的生成器和负责鉴别样本真伪的判别器构成,二者在相互对抗过程中互相学习逐渐变强。该网络模型使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自动学习损失函数,减少了对专家知识的依赖,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图像处理领域,对解决医学影像处理的相关瓶颈问题亦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找到生成对抗式网络与医学影像领域面临挑战的结合点,通过分析已有工作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1)阐述了生成对抗式网络的基本原理,从任务拆分、条件约束以及图像到图像的翻译等角度对其衍生模型进行分析回顾;2)对生成对抗式网络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数据增广、模态迁移、图像分割以及去噪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3)对现有图像生成质量评估方法进行小结;4)总结生成对抗式网络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该领域问题特性,指出现有理论应用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生成对抗式网络提出以来,理论不断完善,在医学影像的处理应用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3维数据合成、几何结构合理性保持、无标记和未配对数据使用以及多模态数据交叉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图像篡改技术不断的革新换代,传统的取证方法已经无法对抗最新的多媒体篡改手段和技术,尤其是深度造假及深度学习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总结提炼了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及分类结果后处理模块的通用数字图像取证框架,并在提出的框架基础之上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优缺点,同时归纳了数字图像取证面临的挑战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