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IPv6组播技术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相对于IPv4组播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PIM-SM协议具有用户显式加入、流量泛洪控制等特点,其标准比较成熟,是网络中最常用的组播路由协议.本文建立了基于IPv6的PIM-SM组播路由协议框架,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对PIM-SM协议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玉峰  兰巨龙 《计算机工程》2004,30(20):124-126
总结PIM-SM协议要求的IPv6组播包转发处理流程,并在可靠性不变的前提下改进了该流程。提出了一种IPv6组播包高速转发实现的平台结构-分布式并行多处理器交换结构和一种基于并行处理的IPv6组播包高速转发实现方法——高速组播包并行转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MPLS域的PIM-SM组播协议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PLS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播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组播技术目前的困难是可扩展性与计费控制,MPLS技术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PIM-SM是使用最广泛的组播协议。研究了采用捎带技术的指定信源的PIM-SM组播协议在MPLS域中的实现问题.通过适当地扩展现有的MPLS结构,可以在MPLS域实现指定信源的PIM-SM组播协议。并基于NS-2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MPLS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播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组播技术目前的困难是可扩展性与计费控制,MPLS技术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PIM-SM是使用最广泛的组播协议。本文研究了PIM-SM组播协议在MPLS域中的实现问题,通过适当地扩展现有的MPLS结构,可以在MPLS域实现PIM-SM组播协议。并基于NS2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PIM-SM是一个不依赖于某一特定单播路由协议的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转发提供路由信息。介绍了IP组播原理,分析了组播通信的优点,概述了组播路由协议。研究了基于PIM-SM的组播网络设计与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相关的网络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杨敏  徐学洲  王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0):151-153,170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针对日益增多的高带宽需求的多媒体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提供了增强的组播技术。由于组播在IPv6环境下呈现了一些新的特性,使得IPv6组播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新兴的热点。文章根据IETF制定的协议规范介绍了IPv6组播的关键技术,并在开源的TCP/IP协议栈———KAME上实现了一个IPv6组播路由查找工具。  相似文献   

7.
RTSP流媒体代理IPv4/IPv6组播互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RTSP协议的流媒体应用发展迅速,在Internet上传输流媒体的相关技术成为热点。在网络和网络应用从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新构建的基于IPv6的实时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要求能够与原有基于IPv4的实时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互通。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流式多媒体信息的发布平台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Service以及RealNetworks的Helix Universal Server对组播的实现方式,并研究对支持IPv4/IPv6网络间互访的RTSP流媒体应用代理进行一些扩展来实现IPv4/IPv6 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互通。  相似文献   

8.
黄一鸣  董永强 《微机发展》2007,17(6):183-186
基于RTSP协议的流媒体应用发展迅速,在Internet上传输流媒体的相关技术成为热点。在网络和网络应用从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新构建的基于IPv6的实时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要求能够与原有基于IPv4的实时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互通。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流式多媒体信息的发布平台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Service以及RealNetworks的Helix Universal Server对组播的实现方式,并研究对支持IPv4/IPv6网络间互访的RTSP流媒体应用代理进行一些扩展来实现IPv4/IPv6 RTSP流媒体组播应用互通。  相似文献   

9.
IPv6组播技术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视频点播、网络TV、视频会议等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也必须对这些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满足需要。组播传输机制可以节省带宽,有效防止网络拥塞,尤其适合视频流等大数据量的传输。文章介绍了IPv6相关概念及组播机制原理,并实现了MPEG视频流在IPv6网上的组播传输。  相似文献   

10.
IPv6组管理协议MLDv1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华  贾建莉 《微机发展》2005,15(1):30-32,130
IPv6能很好地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随着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组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高性能IPv6路由器上实现组播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在IPv6环境中,组播监听发现协议(MLD)取代了原来的在IPv4网络中使用的IGMP协议,是ICMPv6协议的一个子协议,它用ICMPv6报文承载数据,而不像IGMP直接使用IP报文承载数据。MLD有MLDv1及MLDv2两个版本,文中研究MLDv1,从MLDv1的工作原理人手,对MLDv1协议的工作方式下主机、路由器的状态转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用主机状态转换图、路由器状态转换图描述了该协议的工作机制,主机状态转换图涉及3个工作状态、5种事件、3种动作,路由器状态转换图涉及2个工作状态、3种事件、3种动作。文中为MLDv1在高性能IPv6路由器上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播路由在无线网络中的OPNET建模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播路由技术凭借其有效节省网络带宽的优势,已成为研究无线多媒体网络服务质量(QoS)的热点内容。其中协议独立多播稀疏模式(PIM-SM)是域内多播路由协议中常见的协议。使用OPNET平台进行基于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仿真实验,首先对单播路由和PIM-SM多播路由在吞吐量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多播路由在带宽的利用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然后对文件传输、数据库访问、网络电话和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进行单播路由和PIM-SM多播路由对比仿真实验,并且从延迟、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等方面给出结论,为真实无线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搭建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组播技术能以高效、可扩展的方式发送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数据.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建立组播路由来转发组播数据包.本文分析了两种主要的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DM和PIM-SM的原理,并利用NS-2分多种情况对两者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组播路由协议、网络拓扑、组播组大小、组播组数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IPv6组播技术特点及原理,并根据下一代网络的特点,给出了在下一代网络中部署IPv6组播服务的设计思路,利用IPv6组播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IPv6的视频组播系统,经测试组播视频流畅,实现了视频的IPv6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IPv4网络与IPv6网络间能直接进行组播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模型。在网络中先选取两个核节点,以它们作为根,建立两棵连接组播组中所有成员节点的彼此独立的共享树,然后将DNS-ALG与NAT-PT相结合,作为IPv4和IPv6网络之间的转换网关,部署在两个组播域的核节点之间,组成一个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系统,用来集中处理IPv4组播域与IPv6组播域之间的组播通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IP网络中的6to4隧道技术,由于大型IPv6网络使用6to4隧道技术进行通信时需要进行邻居的手工配置,这种配置方式使得6to4隧道失去了灵活和扩展性好的优势,存在静态路由配置复杂的问题,借助于组播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实现自动获取IPv6路由信息的方法,将隧道边缘设备的接口和中继设备的接口加入同一组播组,从而方便灵活地实现了隧道边缘设备IPv6路由信息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普及,使用IP组播的网络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由于目前的IP组播主要是基于IPv4的,所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IPv6组播的工作机制,再针对IP视频组播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一种在以太网中IPv6组播技术的解决方法及视频服务器对IPv6组播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Multicast IPv6 is an efficient way of transmitting data simultaneously to a group of IPv6 users.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the required bandwidth of IPv6 data delivery compared to unicast transmission. The data rate of multicast transmission over WLAN is confined by the user with the lowest rate in the multicast group, which is called the fixed base rat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livery method that incorporates both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to solve the fixed base rate problem. The proposed method divides the IPv6 network into two levels: multicast mode for the upper level of the network [IPv6 server to Access Point (AP)], and unicast mode for the lower level (AP to mobile nodes). To maintain the end-to-e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 the AP is responsible for converting multicast packets to unicast packets. Such a combination enables the proposed method to inherit the advantages of both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The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method is evaluated in a test-bed environment that considers the transmission of real-time video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multicast-unicast is able to improve the throughput and video quality experienced by the end user, with low packet loss and transmission de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