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网络钓鱼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钓鱼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已造成严重威胁,网络钓鱼防御技术也日益重要。文章深入剖析网络钓鱼基本概念、攻击步骤、类型及演化进程。对网络钓鱼防御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重点对钓鱼网站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进行阐述,还详细分析各类钓鱼网站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探讨现有网络钓鱼防御技术性能的问题,指出网络钓鱼防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复制著名站点的钓鱼网站为对象,基于半脆弱水印提出一种新的网络钓鱼主动防御技术,将融合域名、URL、Logo等网站身份特征的半脆弱水印,利用等价标记算法嵌入在网页中;检测时,比较可疑网站产生的水印与提取的水印,当两者不一致,可疑网站为钓鱼网站。文章首先分析主动防御的有效性,并验证融合网站特征的半脆弱水印性能。模拟网络钓鱼攻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钓鱼者通过下载合法网站网页,进行少量修改后的钓鱼网站.  相似文献   

3.
基于异常特征的钓鱼网站URL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网络钓鱼是采用群发垃圾邮件,欺骗用户点击钓鱼网站URL地址,登录并输入个人机密信息的一种攻击手段。文章通过分析钓鱼网站URL地址的结构和词汇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异常特征的钓鱼网站URL检测方法。抽取钓鱼网站URL地址中4个结构特征、8个词汇特征,组成12个特征的特征向量,用SVM进行训练和分类。对PhishTank上7291条钓鱼网站URL分类实验,检测出7134条钓鱼网站URL,准确率达到97.85%。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论是钓鱼攻击的数量还是其造成的损失都在不断增加,网络钓鱼攻击成为人们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威胁之一。当前,已有许多网络钓鱼检测方法被相继提出以抵御网络钓鱼攻击,但现有钓鱼检测方法多为被动检测,且容易引起大量误报。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钓鱼扩线方法。首先,根据钓鱼网站的信息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其他网站,以找到更多还未被发现的钓鱼网站;然后,针对钓鱼网站的视觉仿冒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钓鱼检测方法,将截图进行切割,得到判定为logo的区域,再使用EfficientNetV2挖掘视觉仿冒特性;最后,对疑似钓鱼网站进行综合评价,以降低误报率。通过对现有钓鱼网站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文章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钓鱼攻击(phishing,又称钓鱼攻击、网络钓鱼)作为一种主要基于互联网传播和实施的新兴攻击、诈骗的方式,正呈逐年上升之势,使广大用户和金融机构遭受到财产和经济损失。如何及时、有效地识别网络钓鱼相关的互联网风险,控制钓鱼攻击可能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安全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反钓鱼监控服务,目前的反钓鱼技术普遍采取利用爬虫主动进行大范围互联网仿冒站点的搜素,爬取大量可疑钓鱼网站,并逐一对可疑钓鱼网站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网站。面对海量可疑网站,如何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可疑钓鱼网站又成为一个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网站徽标(LOGO)检测的新思路,用于过滤海量的可疑钓鱼网站,加快钓鱼网站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钓鱼网站是利用用户的不防范心理来欺骗用户以骗取用户的机密信息的网站,它既不是木马偷袭,也非黑客攻击。但它却成为了为威胁网民利益的第一杀手。它的这一特点使普通的杀毒软件对钓鱼网站没有任何意义。而一般的检测钓鱼网站的方法又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此,本文首先对比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而后分析了网络钓鱼综合防范体系的原理、构成、核心算法、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网上交易作为证券行业进行业务开展的主要手段之后,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就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在网上交易过程中,钓鱼网站攻击是一种重要的攻击方式。由于此方式的特殊性,导致被害用户损失严重。所以做好对钓鱼网站的防范,对于证券行业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本文从钓鱼网站的实施过程、社会危害、防范方法等几个角度,对网络钓鱼进行全面地阐述。详细的描述了恶意份子如何引导用户去访问恶意网站。详细的描述了网络钓鱼的主要防范技术,如黑白名单检测技术、页面相似度检查技术。从技术角度和用户的上网行为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尽量规避网络钓鱼技术给证券行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现有钓鱼网页检测算法以网页文本、网站结构或图像等特征进行相似性比较,在性能及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网页噪声和n-gram的钓鱼网站检测算法,提取出可疑网页中网页噪声,利用n-gram表示成模式特征,与受保护的网站进行相似性计算,以此判断可疑网页是否为钓鱼网页.对钓鱼网站样本数据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处理的网页特征稳定,网页数据量较少,在检测性能与效率较以往算法有了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反钓鱼技术多是通过检测可疑网站与真实网站的URL和网页相似度来检测钓鱼攻击, 而对于新出现的在网页中嵌入恶意代码的钓鱼攻击防御效果不佳。在分析当前的网络钓鱼攻击防御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方法不能防御的新型钓鱼攻击给出了解决方法, 并融合传统的防御技术提出了一个防御钓鱼攻击的整体框架, 弥补现有防御方法的不足, 从而提高了钓鱼攻击的检测率, 降低了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钓鱼攻击者常用的伪造HTTPS网站以及其他混淆技术,借鉴了目前主流基于机器学习以及规则匹配的检测钓鱼网站的方法RMLR和PhishDef,增加对网页文本关键字和网页子链接等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的过程,提出了Nmap-RF分类方法。Nmap-RF是基于规则匹配和随机森林方法的集成钓鱼网站检测方法。根据网页协议对网站进行预过滤,若判定其为钓鱼网站则省略后续特征提取步骤。否则以文本关键字置信度,网页子链接置信度,钓鱼类词汇相似度以及网页PageRank作为关键特征,以常见URL、Whois、DNS信息和网页标签信息作为辅助特征,经过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判断后给出最终的分类结果。实验证明,Nmap-RF集成方法可以在平均9~10 μs的时间内对钓鱼网页进行检测,且可以过滤掉98.4%的不合法页面,平均总精度可达99.6%。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针对移动手机端的钓鱼攻击越来越普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朴素贝叶斯算法的移动平台钓鱼网站检测方案。首先,针对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会出现空缺值的问题,通过K-means算法对缺失的属性值进行填充,以获得完整的数据集;其次,针对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概率时会出现过低估计的问题, 将概率进行适当放大,以解决结果下溢的问题;第三,针对朴素贝叶斯算法容易忽略属性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对不同的属性值进行了加权处理,以提高检测的正确率;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中钓鱼网站出现概率较小的情况,通过调整钓鱼网站与可信网站的概率比值,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正确率。实验部署在Android 5.0操作系统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朴素贝叶斯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检测出针对手机端的钓鱼攻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网络钓鱼欺诈的现状,并对钓鱼检测常用的数据集和评估指标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网络钓鱼检测方法,包括黑名单策略、启发式方法、视觉匹配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等,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指出了钓鱼检测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钓鱼检测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钓鱼网站的检测逃避策略,提出一种基于URL语言特征的钓鱼网站检测算法。通过分析钓鱼网站和合法网站的URL在不同检测域上的差异,定义基元和敏感度来描述其语言特征。先根据基元对主级域名进行相似性检测,当相似性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选取有效的子域名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子域名的语言特征进行学习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准确率达95.6%,系统运行时间相对较小,平均识别时间小于1 s。  相似文献   

14.
网络钓鱼的快速传播,已经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该文首先总结了网络钓鱼的现状及其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其实施步骤,进一步提出了网络钓鱼网站的探测系统,以打击网络钓鱼犯罪。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大部分钓鱼网站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准确率低、误判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与集成学习的钓鱼网站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首先使用FSIGR算法进行特征选择,FSIGR算法结合过滤和封装模式的优点,从信息相关性和分类能力两个方面对特征进行综合度量,并采用前向递增后向递归剔除策略对特征进行选择,以分类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对特征子集进行评价,从而获取最优特征子集;然后使用最优特征子集数据对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钓鱼网站检测的正确率,降低误判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域名信息的钓鱼URL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域名信息的钓鱼URL探测方法。使用编辑距离寻找与已知正常域名相似的域名,根据域名信息提取域名单词最大匹配特征、域名分割特征和URL分割特征,利用上述特征训练分类器,由此判断其他URL是否为钓鱼URL。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钓鱼URL正确检测率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