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耀丹 《软件》2014,(2):65-6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开发碎纸片的自动拼接技术来提高效率。来自同一页纵切破碎纸片,为求出拼接算法应将各图片的特征转化为数字形式,如此将两侧的像素值提取出来进行匹配。本文首先利用灰度矩阵提取出边缘像素的位置,然后阈值分割并进行列向量特征匹配,最后根据确定的算法得出两两碎片的相似度函数并形成"环",循环后从"环"切开得出碎片的完整拼接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可行,可以达到规则碎纸片完整拼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复原纸质文物碎片存在尝试次数多、拼接速度慢、复原准确性与完成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依据碎片角度与边长特征进行纸质文物碎片自动拼接复原的算法。首先,将碎片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根据碎片的角度值进行粗匹配,得到角度值相等的碎片图像;然后,在粗匹配的基础上,利用碎片的角边长进行细匹配减少重叠情况,得到碎片图像的基本匹配结果;最后,利用凹凸函数对方向相对的碎片图像情况进行遗漏弥补,并运用震荡函数对最终匹配图像进行缝隙弥补得到完整拼接结果。理论分析和碎片拼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特征点、近似多边形拟合、角序列匹配等碎片自动拼接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拼接准确率、拼接完成度与拼接耗时分别至少提高了1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与10个百分点。所提基于角边特征的碎片拼接算法减少了繁琐的图像计算步骤,精确了碎片匹配结果,使得在实际文物修复等工程中能够实现非规则碎片高效、高精准的匹配。  相似文献   

3.
针对形状规则的双面灰度碎片,建立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依次空白填补的拼接复原算法。以碎片的灰度矩阵建立距离矩阵,通过降温退火,逐次填补空白,得到碎片的大概排序结果,然后依据文意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得到最终的拼接结果。逐次空白填补过程中对碎片不断进行修正检验,保证了拼接的准确性。仿真模拟证明了算法能完成对碎片的自动拼接,对比试验证明算法是相对高效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规则中文文件碎片的拼接,研究了规则碎片文件中汉字文本的特征,提出了文件碎片中文本行信息的提取方法,定义了基于L1-norm 的碎片边界差异度概念,建立了基于0-1规划的文件碎片拼接模型,并运用聚类分析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本文的算法无需使用人工干预即可完成正确拼接。  相似文献   

5.
对于切碎英文文档自动拼接还原中无法利用碎纸片几何形状特征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值矩阵的文档碎片拼接方法。利用碎片图像的特征向量消除同行字母处于不同高度的负影响, 提取其特征位置作为动态聚类的分类标准,依据文本行特征进行动态聚类和类间排序。设计了一种基于原图像碎片边界矩阵的四邻拼接算法进行逐一高效地拼接还原。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 对规则碎片拼接还原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字图像的匹配拼接算法。运用基于区域标定自动机的方法获得重叠图像的特征匹配点,利用特征点的匹配可成功实现倾斜的灰度文字图像及无倾斜二值文字图像的平滑拼接。实践结果表明,方法拼接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克服图像质量的影响,当灰度图像的灰度值相差较大并且图像具有旋转时,也能实现对图像的拼接。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针对规则纵切的碎纸片的一种恢复方法。该算法先将图像转码为对应的像素矩阵,并且将矩阵二值化处理。接着根据文字笔画的连续性计算碎纸边缘信息的匹配度矩阵,再根据文本间的连续性,计算出碎纸片之间的相似度矩阵。最后结合匹配度矩阵与相似度矩阵的信息,当以某张进行匹配时,其相应的下一张是既高度符合匹配度矩阵又高度符合相似度矩阵的,从而实现对碎纸的拼接复原。经过碎纸拼接试验验证,效果良好,方法准确便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碎片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片拼接实际用途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讲述传统碎片拼接的方法,引出图形匹配策略,传统的碎片拼接算法大多需要大量繁琐的计算,大大增加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依据传统算法的不足,改进遗传算法应用于碎片匹配策略,提出可以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准确率的碎片拼接算法。  相似文献   

9.
刘军  周明全  耿国华 《计算机工程》2014,(1):181-185,190
针对兵马俑第3次发掘大量破碎俑片的虚拟复原需求,分析秦俑碎片拼接的特殊性,归纳陶制碎片的分类原则,提出一种结合碎片边缘轮廓和断裂面匹配的混合拼接方法。依据俑体碎片断裂面厚度,将其映射到空间曲线模板或空间曲面模板。基于积分不变量计算俑体碎片特征向量,采用一致性约束方法获取碎片初始匹配点对。利用筛选算法去除伪初始匹配点对,应用几何哈希算法寻找碎片最优匹配点对。其中,空间轮廓曲线匹配基于多边形弧串匹配法,空间曲面匹配基于多尺度积分不变量法。对破碎兵俑和陶马的拼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得到碎片间的匹配关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聚类的文档碎纸片自动拼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碎纸机三种碎纸模式进行拼接复原,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聚类的文档碎纸片自动拼接算法,定义了匹配度矩阵计算两块碎片最合理的拼接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碎纸片特征向量的动态聚类行聚类算法进行行初步聚类,根据文字特征线及计算出的行距对初步聚类进行了调整修正,确定最终的行分类及行间顺序,根据提出的动态四邻近匹配算法,匹配出复原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成功率高,能快速得到碎纸片的三种碎纸模式的拼接复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如果图G的每一个偶匹配都可以扩充为G的一个完美匹配,则称图G是偶匹配可扩的。论文主要刻画了图Cm×Pn、Pm×Pn和双轮图的匹配可扩性,从而为研究这些图的可扩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立体视觉匹配技术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立体视觉匹配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为关键的研究分支。根据匹配基元的不同,立体视觉匹配算法分为区域匹配、特征匹配和相位匹配三大类。其中,相位匹配是近二十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匹配算法。以往关于立体匹配算法的综述文章对相位匹配这类新型算法几乎没有系统的阐述,而且很少从算法设计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现有的立体视觉匹配技术。该文将算法设计过程分成三个步骤,在各个步骤中采用由个性至共性的分析手段,对三类立体视觉匹配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包括它们的理论依据、基本特性和改进策略的分析和比较,表明各类匹配算法的设计具有自身的发展特性。另一方面,“不适定”视觉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匹配算法中,因此它们对算法设计的优化又存在着许多共性。文章通过由点至面的分析过程,旨在为算法设计者从综合思考的角度去优化算法提供技术借鉴,包括匹配基元自身缺陷的克服和普遍存在的不适定视觉问题的解决。此外,算法的完善和更佳算法模型的推出还依赖于科学的算法评价手段,文中根据不同用途对算法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使算法性能的评估有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像匹配算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一些共同的基本问题的解决,即选择正确的匹配基元,寻找基元间的本质属性,制定相应的匹配准则(约束条件),采用合理的匹配策略,设计良好的算法结构等等。首先分析了3种常用匹配基元的特点并提出匹配基元的选取依据,接着归纳出了5种常用的匹配准则,对分层匹配、全局搜索等4种匹配策略进行了讨论,最后设计了一种3个阶段、9个步骤的影像匹配算法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匹配效果良好,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建立通用的影像算法模型,设计更高效的影像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国内外关于模式匹配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模式匹配的角度对复杂模式匹配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结构化的模式匹配进行了研究,对结构相似度和语言相似度进行综合;在语言匹配的基础上,对结构匹配进行分类匹配,采用自顶向下分别从非叶子节点和叶子节点进行模式匹配,非叶子节点匹配结果对叶子节点匹配结果有传递指导作用.该方法是一种利用元素间的结构信息来辅助模式匹配的新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模式匹配结果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图匹配试图求解二图或多图之间节点的对应关系.在图像图形领域,图匹配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基础性问题.从优化的角度来看,图匹配问题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且在一般情形下具有非确定性多项式复杂程度(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NP)难度的性质.在过去数十年间,出现了大量求解二图匹配的近似算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受限于优化问题本身的理论困难和实际应用中数据质量的种种限制,各二图匹配算法在匹配精度上的性能日益趋近饱和.相比之下,由于引入了更多信息且往往更符合实际问题的设定,多图的协同匹配则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且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的二图匹配方法,随后着重介绍近年来多图匹配方法的最新进展和相关工作.最后,本文讨论了图匹配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本体匹配算法存在运行效率低和匹配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的动态本体匹配算法,用来快速地从现有本体中筛选出用户所需的子本体。该算法根据用户行为信息构建抗原本体模型,利用情景匹配确定其领域上下文环境,然后通过结构匹配获得匹配度最高的本体,最后对本体执行语义匹配得到最终需要的子本体。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本体匹配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图像匹配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图像匹配作为计算机视觉的核心任务,是后续高级图像处理的关键,如目标识别、图像拼接、3维重建、视觉定位、场景深度计算等。本文从局部不变特征点、直线、区域匹配3个方面对图像匹配方法予以综述。方法 局部不变特征点匹配在图像匹配领域发展中最早出现,对这类方法中经典的算法本文仅予以简述,对于近年来新出现的方法予以重点介绍,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匹配方法,包括时间不变特征检测器(TILDE)、Quad-networks、深度卷积特征点描述符(DeepDesc)、基于学习的不变特征变换(LIFT)等。由于外点剔除类方法常用于提高局部不变点特征匹配的准确率,因此也对这类方法予以介绍,包括用于全局运动建模的双边函数(BF)、基于网格的运动统计(GMS)、向量场一致性估计(VFC)等。与局部不变特征点相比,线包含更多场景和对象的结构信息,更适用于具有重复纹理信息的像对匹配中,线匹配的研究需要克服包括端点位置不准确、线段外观不明显、线段碎片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线带描述符(LBD)、基于上下文和表面的线匹配(CA)、基于点对应的线匹配(LP)、共面线点投影不变量法等,本文从问题解决过程的角度对这类方法予以介绍。区域匹配从区域特征提取与匹配、模板匹配两个角度对这类算法予以介绍,典型的区域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包括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基于树的莫尔斯区域(TBMR),模板匹配包括快速仿射模板匹配(FAsT-Match)、彩色图像的快速仿射模板匹配(CFAST-Match)、具有变形和多样性的相似性度量(DDIS)、遮挡感知模板匹配(OATM),以及深度学习类的方法MatchNet、L2-Net、PN-Net、DeepCD等。结果 本文从局部不变特征点、直线、区域3个方面对图像匹配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包括特征匹配方法中影响因素的比较、基于深度学习类匹配方法的比较等,给出这类方法对应的论文及代码下载地址,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结论 图像匹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后续高级处理的基础,目前在宽基线匹配、实时匹配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智能信息桥是一种在物联网中实现联网设备之间信息兼容与匹配的桥接设备,主要具备设备互联、接口匹配、信息打包转换等功能,其中接口匹配包括接口速率匹配、接口协议匹配及接口校验匹配等功能.目前可接入的物联网络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对物联网信息桥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实现了一款物联网智能信息桥(简称IBOI)用于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IBOI成本低、功能强,在江苏省级和苏州市级等项目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涂料深色配色仿真一直以来是涂料配色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对深色配色仿真建库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用涂料相对颜色参数描述方法,提出涂料深色配色多基底建库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该算法简化了建库过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算法中涂料颜色参数不准确的问题,对提高深色配色仿真的准确性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oncepts and relations in ontologies and in other knowledge organisation systems are usually annotated with natural language labels. Most ontology matchers rely on such labels in element-level matching techniques.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 however, tend to make implicit assump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used in labels (usually English) and are either domain-agnostic or are built for a specific domain. When faced with label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most approaches resort to general-purpose machine translation services to reduce the problem to monolingual English-only matching. We investigate a thoroughly different and highly extensible solution based on semantic matching where labels are parsed by multilingua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then matched using language-independent and domain aware background knowledge acting as an interlingua. The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NuSM, the language and domain aware evolution of the SMATCH semantic matcher, and is evaluated against a translation-based approach. We also design and evaluate a fusion matcher that combines the outputs of the two techniques in order to boost precision or recall beyond the results produced by either technique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