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分形特征和导引滤波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红外图像的目标指示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特征和导引滤波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分形特征对红外图像中的人造目标进行增强,通过阈值分割得到目标分布图。待融合图像经过一层分解得到近似图像和细节图像,基于目标分布图利用导引滤波分别得到可见光与红外近似图像与细节图像的融合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图像充分结合了可见光图像的背景信息与红外图像中的目标信息,有利于后续的目标识别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了介绍,对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及其主要步骤进行了探讨,简要概括了评价融合后图像效果的标准和方法,并介绍了目标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征能量加权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直接融合存在红外目标取舍和场景信息提取困难,结合非采样Contourlet的多尺度、多方向性和平移不变性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分解,然后低频子带通过构造基于区域的特征像素能量,进行加权融合,高频子带直接选用方差取大法融合.使用该算法进行了融合实验,并给出了融合质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NSCT的图像融合算法在保留图像细节信息、增加信息量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邢志勇  肖儿良 《包装工程》2019,40(23):251-257
目的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在融合过程中,融合图像失真以及可见光图像信息融合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多网络结构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密集残差连接的编码器对输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融合策略对得到的特征图进行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图送入基于GAN网络的解码器中。结果通过与可见光图像对抗优化训练,使得融合后的图像保留了更多可见光图像的细节、背景信息,增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结论实验表明,与现有的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达到了更好的实验效果,在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上都具有更好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源图像分形特征的多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目标的检测,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多源图像分形特征的特征级融合检测方法.首先对多目标检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分形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该融合检测算法的思路和原理.该算法首先由红外图像阈值分割出部分目标;然后利用分维数图的统计特征可以增强分形维数的奇异性,在可见光图像的分维数图中搜索与已检测出的目标区域具有相近分形统计特征的区域,进行标记;再根据"距离相似度准则"进行目标的聚类识别,排除背景干扰,最终检测出全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检测算法能有效地进行多目标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结构信息不明显、水下目标识别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算法和H(o)lder指数调整相融合的框架,该框架可以有效地滤除海洋SAR图像的斑点噪声并增强其结构信息,使得人眼可以分辨其特征信息.该融合框架利用EMD将海洋SAR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成分的分量,不同层次的分量根据其结构信息和噪声的特征用不同的H(o)lder指数来调整,H(o)lder指数的大小随着分量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即在不同尺度下分别抑制斑点噪声,从而恢复其中所包含的结构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框架可以有效抑制SAR图像中的斑点噪声和增强与水下目标相关的结构信息,使人眼可以分辨海洋SAR图像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7.
孔玲君  张志华  曾茜  王茜 《包装工程》2018,39(19):216-222
目的鉴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结果存在细微特征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SST和SW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以提升融合图像的质量。方法首先分别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NSST分解,各得到一个低频系数和多个不同方向、尺度的高频系数。然后低频系数分别通过SWT分解得到新的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通过SWT分解得到的新的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分别采用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法和区域平均能量取大的融合策略,融合结果再进行SWT逆变换得到低频系数融合结果。高频系数采用区域平均能量取大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最后通过NSST逆变换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结果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与NSST,SWT和NSCT等算法相比,融合图像在主观视觉上的红外目标更突出,图像细节更清晰,且在IE, AG, QAB/F, SF和SD等评价指标上也最优。结论文中算法的融合结果能更好地表现源图像的目标信息和细节纹理信息,表明该算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葛雯  姬鹏冲  赵天臣 《光电工程》2016,(4):73-77,83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细节信息提取不充分、算法复杂度高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降低算法复杂度、丰富细节信息的基于非降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和非负矩阵分解(NMF)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该方法根据NSST算法对源图像分别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稀疏分解,分别得到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对低频部分采用基于改进的NMF融合规则;对高频部分采用拉普拉斯能量和视觉敏感度系数相结合的融合规则。最后,对低频融合部分和高频融合部分执行NSST逆变换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融合图像的清晰度,同时还可以缩短算法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光谱信息和空间细节信息不能较好兼顾的问题,建立了图像内容自适应的融合准则和一致性选取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图像融合算法,实现了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融合,并对融合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着重从图像融合如何提高目标的区分度和识别率的角度给出主观评价,通过光谱扭曲度、清晰度客观分析多光谱与全色图像的融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全色图像的空间细节特征、图像边缘和方向性特征信息,保留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特征,提高了融合图像的主观效果,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目标解译。在光谱和空间细节综合保持方面,该算法优于IHS融合方法和传统的二进小波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玲君  张孟孟 《包装工程》2020,41(19):237-244
目的 针对目前弱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后的图像仍存在细节大量丢失、目标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tinex对弱可见光图像进行增强预处理后,再基于NSST和SWT变换进行图像融合的算法。方法 首先用SSR对弱可见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增强后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进行NSST分解得到第1次的高低频系数,高频系数采用基于局部能量特征的方法进行融合;低频系数经过SWT分解得到第2次高低频系数,第2次的高频系数采用同样的方法融合,低频系数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融合,然后将第2次高低频的融合结果经过SWT逆变换得到新的低频系数。最后把第1次高频系数融合结果和新的低频系数进行NSS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将文中算法与NSST,NSCT以及文献[5]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主观视觉上融合图像细节更加清晰,客观评价上,平均梯度、空间频率(SF)、标准差、信息熵、边缘信息保留量等指标分别提高了35.63%,26.73%,16.89%,7.2%,4.6%。结论 文中算法对图像融合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融合图像的可视性和图像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实际声音的两维编码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8名大学本科生被试,用耳机呈现声音,计算机控制进程,实验研究了6种不同频率、不同响度声音的绝对辨别能力和听觉判断绩效。得到了在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双维变化下6种不同频率、不同响度声音的优先级:144Hz×60.9dB、5 553Hz×93.1dB、2 675Hz×86.6dB、299Hz×67.2dB1、289Hz×80.1dB、621Hz×73.7dB。为不同声音编码系统提出了声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谭自成  曹荣昆 《计测技术》1994,(3):11-13,43
着重介绍了水平标准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构思,并对仪器的误差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噪声对人和生物有强烈的损伤,会使人听力迟钝,降低工作效率,为了消除噪声的危害,保护人民的健康,应大力发展降低噪声的技术,加强噪声检测手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旋入式标准级、副标准级测压器在测压器分级鉴选过程中的意义,为消除压力源的波动提出了一种运用相对偏差进行误差处理的鉴选方法.以1 cm2旋入式测压器及常用的Φ6×9.8mm锥形铜柱作为研究对象,用提出的考核与评判方法对旋入式标准级、副标准级测压器进行了鉴选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处理,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鉴选方法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系统级芯片设计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协同仿真技术和SoC开发中系统级协同仿真的工具,并给出了一个在CCSS (CoCentric system studio)环境下完成软硬件协同仿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必须走高质量集聚之路,高质量产业集聚需要依靠高质量标准的支撑,由此衍生标准化-产业集聚-城镇化的机制路径。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从标准化水平和产业集聚的复合视角探讨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一条标准化推动产业集聚,进而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路径。单独的强制性标准通过对企业自身的强制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推动自身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优于与产业集聚的交互作用。但推荐性标准与产业集聚在推动城市自身发展中形成协同效应和相互强化作用效果大于单独的推荐性标准通过对企业产业结构的改善要求进而推动自身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京津冀地区和其他地区,提高强制性标准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推荐性标准与该地区的集聚产业模式吻合度高,与城市规模也更匹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推动城镇化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越强,不仅会对城市自身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会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第二产业的推荐性标准水平越高,对城市自身和周边城镇化发展带动作用越显著。第三产业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城市应选择与自身优势相适宜的且最能发挥该类优势的标准化及集聚模式,强化城市间的协调联动,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Automatic test systems are described that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and verify the output level performance of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internally stored correction data applied unde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Th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allows user verification of output level performance by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a conventional power meter. Particular emphasis is given to a level verif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measuring output power from +20 dBm to less than -140 dBm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100 kHz to 2.5 GHz with an uncertainty of less than 1 dB. An analysis of error factors and actual performance dat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dictive methodology and verification through experiment for the analysis and failure of adhesively bonded, hat stiffened structures using coupon level input data. The hats were made of steel an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respectively, and bonded to steel adherends. A critical 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 criterion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failure loads of the structure. To account for significant geometrical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structural level test, an adaptive virtual crack closure technique based on an updated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at the crack tip wa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s. Input data for critical 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s as a function of mode mixity was obtained by carrying out coupon level mixed mode fracture tests using the Fernlund–Spelt (FS) test fixture. The predicted loads at failure, along with strain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measured from the structural level tests. The predictions were found to agree well with measurements for multiple replicates of adhesively bonded hat-stiffened structures made with steel hat/adhesive/steel and composite hat/adhesive/steel, thus validating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for failur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