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运用螺旋CT的意义。方法:纳入123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在我院开展研究。所有病人均行螺旋CT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81个,统计诊断符合情况。结果:CT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5.93%,其中良性结节符合率为97.62%,恶性结节符合率为95.06%;肺良性结节病灶及实性成分直径均显著小于恶性结节;肺恶性结节的分叶征、胸膜凹陷、毛刺征出现率高于良性结节,边缘清楚低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运用螺旋CT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抽取40例(2020年2月-7月)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结果: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多表现为单纯GGO(47.50%)、GGO伴细小网格影(42.50%);病变形状多表现为斑片状(45.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5.00%(10/40)。结论:MSCT对疑似新冠肺炎检出率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启军 《影像技术》2014,(3):21-22,18
目的:观察成人支原体肺炎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确诊的58例支原体肺炎的CT图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其中52例(89.66%)CT表现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见图1),双侧6例,单侧20例;45例(77.85%)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见图2),双侧12例,单侧33例;32例(55.17%)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1例(53.45%)呈现树芽征(见图3),双侧5例,单侧26例;15例(25.86%)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4),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所有患者中16例(27.59%)患者的病变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肺叶,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结论:支原体肺炎CT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可作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经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影像学参数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60例疑似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接受常规CT检查与HRCT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及阳性征象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对比阳性患者、阴性患者HRCT影像学参数。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40例、20例,常规CT检查确诊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32例、28例;HRCT确诊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39例、21例。HRCT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98.33%、97.50%、100.00%)相较于常规CT检查(70.00%、67.50%、75.00%)较高(P<0.05);阳性患者HRCT影像学参数(形态、分叶、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结节大小、平均CT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HRCT在恶性肺磨玻璃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取得的相关影像参数(形态、分叶、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结节大小、平均CT值)均可作为恶性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选取的38例肺小结节患者(参照组)与37例早期肺癌患者(实验组)为研究对象,皆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两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肺小结节、肺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实践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用以指导临床对于肺栓塞的诊断以及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选择16层螺旋CT机对我院2010-2012年度40名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时间限定为患者1次屏气期间。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部开始到膈水平位置为止,首先开始常规扫描,然后实施增强扫描。结果:40名肺动脉栓塞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后发现10例不规则片状实变,5例不规则的锲形变,2例磨玻璃样影,10例胸腔积液和15例局部胸膜加厚,3例马赛克征象,2例肺动脉高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应用广泛,对肺栓塞患者扫描除了可以确定患者的肺动脉内是否具有栓子,又能够诊断出患者存在栓塞的具体位置和程度、是否存在梗死和栓塞范围,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根据,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了解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了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三组。通过影像学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别了解三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且进行三者间的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60.0%(24/40),MRI诊断的准确率为77.5%(31/40),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38/40)。进行三者间的比较,发现各组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差异(P0.05),进一步做多组间的两两比较发现三次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较单独应用其中一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时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分析5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5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确诊41例(82.00%)。但是相较于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结果而言,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所获得的影像学表现与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诊断价值高,不仅剂量小,而且辐射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孤立性良恶性肺结节临床及CT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丰县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及CT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良性25例,恶性7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COPD病史、家族肿瘤史、肿瘤标记物等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结节最大长径、结节位置、瘤-肺界面、内部钙化、磨玻璃影(GGO)、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大小及GGO为孤立性良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孤立性良恶性肺结节应重点观察结节最大长径、结节位置、瘤-肺界面、内部钙化、磨玻璃影(GGO)、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其中结节大小、GGO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在肺结核治疗后复查病例诊断中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CT组和X线组,CT组30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查,X线组30例患者均采用X线胸片技术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组诊断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X线组70.00%;CT组和X线组支气管播散灶检出率分别为63.33%、46.67%,卫星灶检出率分别为56.67%、40.00%,空洞检出率分别为86.67%、60.00%,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分别为13.33%、3.33%,胸膜增厚检出率分别为20.00%、46.67%,胸水检出率分别为13.33%、3.33%,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同时,CT组和X线组对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59%、71.52%,特异度分别为86.49%、74.9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29%、70.4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2%、70.42%,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与X线组的检查满意度(86.67)相比,CT组腹检查的满意率(96.67)更高,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肺结核治疗后复查病例中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且CT的肺结核病理特征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减少误诊,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44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单发结节34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8例;甲状腺癌6例。多发结节8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炎1例。64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约81.8%。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64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64层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螺旋CT、动态MR及US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MR及US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4.8%,动态MR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6.6%,US检查病灶检出率为79.3%,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94.5%,动态MR检查准确率为94.6%,US检查准确率为80.4%,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MR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率较高,优于US诊断,但是三者检查方法均有不同的优势,因此,联合检查在小肝癌的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二者间隔时间为2周内,然后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共对38例患者的430个节段进行了分析,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相符421个,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8.8%、97.9%、95.6%、98.5%。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相当。  相似文献   

14.
邱珏  徐玉华 《影像技术》2023,(5):21-25+34
目的:探究高分辨CT检查对肺部结节患者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肺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高分辨CT检查,然后进行病理检查,分析相较于病理检查,高分辨CT检查原位癌及浸润性癌鉴别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包括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AUC等;根据高分辨CT扫描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原位癌组以及浸润性癌组,比较原位癌组以及浸润性癌组患者的结节病理特征。结果:病理检查中发现原位癌患者48例,浸润性癌患者42例;高分辨CT检查中发现原位癌患者41例,浸润性癌患者49例。高分辨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87.78%(79/90),阳性预测值为4.88%(2/41),阴性预测值为18.37%(9/49);高分辨CT诊断原位癌的AUC值为0.96,95%CI为0.90-0.99,灵敏度88.76%,特异度为91.43%;原位癌组与浸润性癌组密度、大小、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血管牵拉征、边缘分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部位、血管增粗及血管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5.
胡铭 《影像技术》2015,(2):27-28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炎的45例患者的HRCT表现。每位患者HRCT片均选取6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观察几种常见的CT表现是否存在。结果:间质性肺炎的HRCT表现以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为主,小叶内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时常出现,另外小叶内结节影、肺气肿、气腔性实变影及网格影亦存在,较为少见的是胸膜下线影、囊性变、间质结节及马赛克征。结论:间质性肺炎具有其比较典型的HRCT表现,临床上运用HRCT在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活检检查。观察肺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本组33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00%,无误诊或漏诊发生;本组33例患者均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平均淋巴结短径为(16.49±3.53)mm;其中,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隆突下间隙淋巴结肿大,该区域平均淋巴结短径(17.03±2.77)mm;单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6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27例。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用于肺部结节病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便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1例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CT以及B超进行诊断,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CT诊断准确率为96.7%。经B超诊断准确率为87.91%,两种诊断方式对比,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有效显示出阑尾的病变以及周围结构的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名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进行诊断,并由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核实,对比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3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2.50%。多层螺旋CT、MRI和多层螺旋CT联合M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检出率分别为22.50%、26.67%和3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或MRI(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或M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患者共有65例,时间段为2016.1.12-2017.1.12,分别给予螺旋CT、MRI进行诊断,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诊断准确率为螺旋CT与MRI分别为66.15%与92.31%,P0.05;图像质量1级占比为螺旋CT为81.54%,MRI为41.54%,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给予MRI诊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较其清晰的成像,实际诊断时可将两者结合,便于提高诊断效果,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从而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筛选领域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前来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英文简称CAG)技术与128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其中确诊病历为45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比较,128层螺旋CT的确诊病历为44例,排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历为55例,疑似病历为1例。其敏感性与隐性预测概率达到了百分之百,阳性检测率为97.78%,整体检测准确率99%。结论:通过进行相应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128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筛选的应用中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医学界的关注与深入研究,从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