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于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而言,其套管居中与下入的重要性极为明显,深入研究该课题意义深远。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平井固井套管居中与下入的难点,探究了影响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因素,分析了页岩气水平井固井的技术,最后提出了提升套管居中与下人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为了切实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是通过油层的泄油面积来提高油井产量的,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效果尤其显著。水平井的固井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固井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油气井的开采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采收率的提高。本文通过解决水平井固井过程中的套管下入的问题、水泥浆失水及析水的问题、套管居中的问题及清除岩屑床等问题,展开了对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的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元页HF-1井是元坝地区第一口页岩气井,设计井深4920m,实际完钻4982m,生产套管为水平井固井,且使用了柴油基钻井液完井,存在套管下入难、居中难,油水基钻井液相容难等技术难题,固井需要考虑防窜、润湿性反转。根据该井基本情况和难点分析,确定固井方案,研究采用了四级隔离液模式,优选水泥浆体系,优化固井工艺参数,成功完成了元页HF-1固井作业,固井质量合格,满足了后续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强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564-564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5.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吉林扶余地区地层特点,对该地区浅层水平井固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水平井对水平段的水泥浆性能要求高,从环空存在微间隙问题进行了层间封隔指数的深入研究分析,从而设计具有微膨胀性能的水泥浆体系,对水泥浆失水性能及要求、套管居中以及紊流顶替等注水泥工艺及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为了提高顶替效率.更好的冲刷井壁和携带岩屑,使用性能良好的冲洗液,并且保证在替量过程中冲洗液达到紊流.对固井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低失水、微膨胀水泥浆体系,使用双凝水泥浆结构,严格控制水泥浆自由水,在实际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384-384
大位移水平井由于其水平段较长、钻遇岩性的复杂多样、钻井液和钻具与地层接触时间长等因素使得在钻进和固井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分析认为大位移水平井的钻进技术难题主要由水平段过长造成,而固井技术难题主要是由水平段延伸方向与套管和水泥浆的重力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造成,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优化技术措施,提高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对大位移水平井的钻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热力采油是开采稠油的最广泛、效益较高的方法,但在热采时,油层套管因热效应破坏比较严重。针对稠油热采井套管热破坏的问题,提出了防止其热破坏的预膨胀固井技术,即在注水泥结束但没有凝固时,将油层套管预热和向油层套管施加内压强,使套管膨胀;水泥在套管膨胀状态下凝固。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预膨胀固井理论要求,设计了热采井预膨胀固井模拟实验装置。并模拟了常规固井、半预热固井和预压固井工艺以及注蒸汽和生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预膨胀固井技术能有效防止热采井套管注蒸汽热破坏。为下一步的现场试验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钻井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石油勘探开发的重大技术,水平井可以开采一些薄油层、低压低渗油藏,并能穿过多个油气层。本文针对埕岛油田水平井钻井以及保护油气层的需要,优选了零自由水、低失水、高分散、短过渡、无缓凝、直角稠化固井水泥浆体系,选用了与该体系以及海水钻井液体系相容性好的冲洗隔离液,应用了性能优良的固井工具及附件,该固井技术已经在海上30余口水平井的固井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某井进口φ339.7mm电阻焊(ERW)套管固井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通过对磁性定位测井CCL曲线反映的套管柱失效形貌和对井下捞出的套管残片形貌进行分析认为,套管柱在固井过程中发生了脱扣,脱扣位置在第5根套管的工厂连接端。通过对套管的螺纹加工、材料和上扣连接质量等进行分析和对套管柱在固井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进行计算认为,套管所受栽荷远小于其连接强度,排除了过载导致套管脱扣的可能性,认为套管接头是在固井期间首先松动之后才发生脱扣的;套管接头在井下松动的原因是由于套管柱在固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载荷;套管接头从工厂上扣端松动脱扣的原因主要与工厂上扣扭矩偏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石油界公认,套管固井水泥环厚度不得小于19.05mm,否则水泥环强度过低,影响今后石油开采作业以及多种不利后果产生。由于地层存在多压力体系原因,不得不使用多层套管结构来实现钻探目的,因而出现了非常规套管结构,套管重叠段也出现了非常规的小间隙。小间隙的出现不但不利于封崮质量,而且加大了固井难度。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运用小间隙固井技术提高固井质量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大43区块177.8mm套管固井施工实践,总结了该区块小问隙、低压易漏层固井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小间隙、低压易漏层固井的难题。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固井施工方案、优选合适的水泥浆体系,是保证小间隙、低压易漏层固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伴随小井眼套管困井,有可篱存在水泥环薄等特征,同时源距不同、水泥环厚度也对波形有重大影响,这为固井质量评价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本文根据大量测井资料和实验研究详绷分析套管井中影响声波信号的一些因素以及对井眼固井质量评价产生的影响,指出在利用声波信号评价固井质量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得习有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分段完井技术,能够提高水平井段储量动用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层段之间窜通和干扰,为后续的分段酸化、分段压裂、分段堵水、分段注汽等工艺措施的实施提供技术依托。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的水平井分段完井状况及套管外封隔器的使用情况,分析和研究了其水平井分段完井的结构和工艺。  相似文献   

15.
吴鸿麟  周羽 《工程力学》1996,(A01):533-537
本文针对水平井的几何和结构特点,提出了求解水平井套管在固井完备条件下应力场的摄动-有限元方法,从普适的弹性力学方程出发,导出了水平井在自然坐标系下的弹性力学方程,利用摄动方法把三维大尺度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并进而建立了有限元方程,使问题的求解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相似文献   

16.
桩古40-斜1井是云顶公司的一口定向井,主要开发古潜山裂缝性油藏,技套井眼φ311.2mm,技套井深4128m,技术套管座封于古潜山界面,地层岩性复杂,泥浆易受污染,古潜山界面地层易漏,裸眼段和封固段较长等,给下套管、固井带来极大的难题,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就成了下套管、固井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7.
魏肇基 《安装》2021,(4):52-53
由于传统套管居中固定方法存在缺陷,本文提出了管道预埋套管自动居中固定装置,分析了管道预埋套管自动居中固定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介绍了套管自动居中固定装置(尺寸可调型)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在施工中保证了管道穿越套管时管道距套管的居中对称及对套管截面垂直度的质量要求,同时解决了施工中管道穿越套管稳定固定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8.
尾管固井作为一种重要的固井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套管、水泥费用,也能够减轻钻机负荷,降低施工压力,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采用特殊旋转尾管悬挂器,通过转盘或顶部驱动带动整个尾管串旋转。套管旋转可改变环形空间顶替液体流场,增加周向旋流,改善轴向顶替效率,使水泥浆在套管周围均匀分布,通过旋转尾管还有助于尾管下入到位,解决大斜度井套管下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防止热采井套管热破坏的预压固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热力采油是开采稠油的最广泛、效益较高的方法。实践表明:注蒸汽稠油井如果用常规方法固井,那么在通常的注汽温度下,套管都因热应力而产生屈服变形。目前现场常用的防止套管热破坏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文提出了防止热采井套管热破坏的预压固井技术,即在注水泥结束但没有凝固时,向油层套管施加内压强,使套管膨胀;水泥在套管膨胀的条件下凝固。计算表明:采用预压固井技术后,热采井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套管不但不屈服,而且还有较大的安全系数。此项技术可能成为延长热采井套管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又喷又漏井的固井技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裸眼客观存在又喷又漏的情况,其固井方法是采用全井下套管固井、尾管固井、分级固井;二是在下套管过程中,或下完套管循环时,或在注替水泥浆的过程中发生井漏诱发的溢流或井喷时,其固井方法是以正注为主的井口反补挤水泥工艺,以正注水泥为辅的一次或二次反注水泥工艺技术。具体应采取什么样的固井技术,应根据漏失速度的大小、井内钻井液密度与水泥浆密度的差值大小等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