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曾晓云 《包装工程》2005,26(4):178-179,181
从“五色”、“五行”、“吉利、驱邪”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指出现代设计应深入了解传统色彩观对现代人的影响,结合产品、环境、使用对象,推陈出新地表现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2.
彝族“五色”在包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恩培  龙飞 《包装工程》2012,33(16):9-11,31
分析了彝族色彩文化中的五色文化,结合其文化的民族性特点,论述了彝族五色文化在包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色彩文化作为彝族代表性文化特色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提出以民族特色、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源,将彝族色彩作为设计元素应用于包装色彩设计中,从而更加明确包装设计的指向性,开辟一条更为个性化、民族化的包装之路。  相似文献   

3.
时晓霞 《中国包装》2007,27(3):41-43
色彩作为包装设计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因素,在产品市场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者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习惯,影响着包装色彩传达的效果。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色彩学体系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色审美观,可以从视觉心理和设计理念两方面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营养。本文从市场营销的战略高度,探讨中国传统色彩的特征与规律,挖掘其中蕴涵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色彩观对国产动画中色彩设计的指导意义,指出中国传统色彩观传承与再设计的必然性和对国产动画的基础性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阐述了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色彩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梳理概括了“五行”与“五色”的发展脉络与象征意义,并以几部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国产动画为例,以角色设计及场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为重点,分析了早期国产动画中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设计与表现,总结出传统色彩观在中国早期动画中的表现特征。中国早期国产动画对于传统色彩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意立象”上,以意为本,以象为表,注重文化的内置与外化,从而在内涵与表象上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路玲娟 《湖南包装》2023,(2):166-170
在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分析传统漆盒蕴含的造物哲学理念、美学思想,探索其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以促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漆盒材料与技术、造型与结构、髹饰工艺、装饰纹样与色彩的解析,归纳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的自然观、“因需造物,物以适人”的物用观、“美用一体”的传统造物观、“温润含蓄、华美隽永”的传统审美观,及其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把传统漆盒蕴含的抽象哲学自然观、造物观、物用观、审美观通过具体的材料、造型结构、装饰纹样与肌理、漆饰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创新转化应用,为解决当下包装同质化严重、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多元化包装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解析了传统的“五色审美观”的思想内涵,并结舍实例论述了该理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对强化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丰富包装设计的人文内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专用色、辅助色、色彩系统,色彩是人们视觉识别产品的第一感觉。设计中的“色”,不是一个颜色,它指产品的色彩系统,包括专用色与辅助色,有的设计强化色彩,用色彩来塑造形象,从而创造整体感觉。不改变“形”和“材质”的色彩策略也能使人耳目一新。色彩是有感情的,能调动人的情绪,成功的色彩设计能抢眼、养眼。  相似文献   

8.
对包装设计色彩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潘红莲 《包装工程》2010,31(2):100-102,106
通过对包装设计色彩理论的整理,从打破"行业特征色"的万能性原理、拓展固有的补色色彩关系、销售环境对包装色彩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色彩再分析。以现代色彩实践之认识推动传统的设计色彩基础理论,解读"行业特征色"的新特点、拓展补色对比的范围以及加强光对色彩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华 《中国包装》2008,28(4):33-35
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表现元素之一,对于宣传和促销商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从形象色、象征色、情感色及特异色几个角度,对包装色彩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商业包装下的色彩配色出发,以色彩在商业包装中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现代商业包装的现状,色彩的引导力和包装色彩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色彩设计在商业包装中的特别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小林 《包装工程》2013,34(8):86-89
本文对“新中式”风格的特点,以及现代包装设计中出现的中式风格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产生的价值,进而分析了现代包装设计中出现的中式色彩元素、现代包装对传统材料与工艺、传统纹样与艺术的运用等。提出了中式元素是现代包装设计永不衰竭的源动力,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要发展,而且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新世纪包装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导向其主导的必然趋势;要认准时代特征,树立“四种教育竞争观”,把握住“五大人才培养导向”,正确处理包装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导向十大关系,全面优化导向政策,走出困境,迎接挑战,培养和造就现代包装设计艺术英才。  相似文献   

13.
“远看色,近看花”,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多么迅速、深刻、持久。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今,透析包装色彩的视觉美感,使包装设计能更快、更好地推动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进步,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付彧 《包装工程》2015,36(6):37-40,49
目的对市场销售的非处方药品的包装色彩设计进行分析,指出药品包装色彩设计应准确反映药品特征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方法通过基于CIELab的Photoshop色彩均值法,对药品样本进行色彩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掘药品包装的色彩设计规律及作用,探究药品主治功能与色彩之间的关联性。结论提出以"病状色"与"疗效色"为基准的色彩设计策略,为药品包装色彩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强  杨安宁  陈文 《包装学报》2018,10(4):17-21
以现代包装产业链中包装产品设计与色彩跨媒体复现技术需求为目标,建立了从包装产品设计、包装产品制造到包装产品应用的色彩基准平台,提出了一种"4色印刷+专色印刷"的高保真集成整合的软拷贝与硬拷贝模型及其应用解决方案。测试结果表明:1)经两次色彩匹配后,IT8.7-3样张的平均色差降至2.50,?E小于3.00的色块高达95.68%;2)经色彩匹配优化算法处理后,样张色块和图像达到目标要求,软硬样张的色块和图像视觉效果达到一致。所提方法能满足工业生产的精度要求,实现了跨媒体环境下包装设计与产品色彩复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本文从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产生的心理效应出发,分析其特征并对影响食品包装设计色彩心理效应的因素进行归纳,进而提出运用通感分析、色彩象征、色彩冲突等方式,巧妙地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实现包装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珊 《中国科技博览》2013,(21):409-409
色彩的巧妙运用是包装设计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色彩是带有感情的,具备各种存在的意义。如何运用色彩的表现力度,创造出新颖效果,使包装有效吸引消费者。“远看色,近看形。,这充分说明色彩能引人注目,色彩能抓住人心。成功的包装色彩,通过色彩把所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沟通协调,使消费者对包装发生兴趣,促使其产生购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视觉表现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在包装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寻找、认识和了解是靠信息来完成,而色彩则是包装设计的第一元素.传播现代包装设计的特殊信息。色彩的整体效果需要醒目而具有个性,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才能通过色彩的象征产生不同的感受.达到其消费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天津旅游纪念品包装色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艳  杜小珠 《包装工程》2014,35(12):108-111
目的对天津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色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选取了天津旅游纪念品中最具代表性的80件食品类旅游纪念品包装和68件工艺品类旅游纪念品包装进行色彩分析和归纳统计,结合狗不理包子等包装色彩实例对色彩规律进行了论证。结论总结了天津旅游纪念品包装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3个属性上的配色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特点提出天津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色彩大致趋势和常用色,该研究方法值得在其他产品包装设计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侯文秀 《上海包装》2023,(2):111-113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体现产品价值与信息的综合学科。文章基于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提出了从图形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水墨元素、包装形式及手工艺元素等方面进行包装设计的应用策略,对进一步完善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强化包装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