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负载纳米TiO2的电催化膜为阳极,辅助电极为阴极,构成电催化膜反应器用于含油废水处理.考察了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空时速率、pH和温度对电催化膜反应器降解效果即含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分析结果,采用响应面法对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pH和温度四个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参数为:电极间距43.1mm,电解质浓度14.3 g/L,pH=6.3,温度32.5℃.在电流密度0.312mA/cm2,空时速率15.8 h-1的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200mg/L含油废水COD去除率为97.54%,能耗为0.75 kWh/m3.  相似文献   

2.
以层状钛酸盐为原料,采用基于软化学条件的一步水热晶化法制备了系列钛基纳米产物。考察了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及酸度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XRD、TEM和ICP等手段对产物的形态形貌、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评价了不同条件下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水热温度和pH值对晶型晶貌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在2.5M硝酸体系下经120℃水热2d所获得的产物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膜表面流动电位的研究,考察了膜两侧压差、电解质浓度及离子价态及溶液pH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用Helmoltz-Schmoolukovski方程与Gouy-Chapmann方程计算了膜面电荷密度,测定了污染膜经不同清洗剂清洗后的流动电位和水通量.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绝对值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样电解质浓度下,阳离子价态越高,流动电位绝对值越小.溶液pH对流动电位影响较大,当溶液pH超过等电点时,流动电位绝对值随溶液pH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电解质浓度范围内过滤电解质溶液时,流动电位和通量的衰减幅度不同,对含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流动电位的衰减比通量衰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pH敏感型海藻酸钙多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作为基材,制备了一种在pH值为7.4环境下具有敏感性的多孔水凝胶微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2%(质量分数),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质量分数),水浴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凝胶微球,在pH值为7.4(结肠pH值环境)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胀30min后,溶胀比可达21.8;而在去离子水(pH值6左右)和pH值1.2(胃液pH值环境)的缓冲溶液中同样时间的溶胀比仅为1.5。通过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成孔剂,如PEG200、NaCl等,提高了凝胶微球的溶胀响应速率。结果表明,在没有成孔剂存在的条件下,此凝胶微球在pH值为7.4的缓冲溶液中溶胀到最大溶胀比所需时间为30min,而在添加了适量PEG200、NaCl后,均提高了其溶胀响应速率,分别在10、15min即可达到最大溶胀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钠离子强度下pH值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为低盐肉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与植物油混合匀浆得到乳状液,研究高钠(0.6 mol/L NaCl)与低钠(0.3 mol/L NaCl)条件下pH值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分层指数、粘度、微观结构、粒径、Zeta电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高钠和低钠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肌原纤维蛋白乳状液的乳化活性指数、粘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层指数、Zeta电位等指标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升高,乳状液体系的稳定性均显著增加(P<0.05);表观指标、微观结构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低钠条件下(pH值为8.0)肌原纤维蛋白乳状液的乳化状态与高钠条件下pH值为7.0~8.0时最为接近。结论可在低钠条件下选择较高的pH值,以提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pH敏感性明胶-果胶水凝胶(GT-PT)和明胶-辛基果胶水凝胶(GT-OPT),研究了交联剂用量、温度、pH值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及溶胀-消溶胀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0~60℃时,凝胶的溶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碱性条件下的溶胀率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溶胀率;不同pH值条件下,明胶-果胶水凝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包埋在水凝胶中的牛血清蛋白在pH=1.0时的释药率大于pH=7.8和pH=9.18时的释药率。此类水凝胶有望用于蛋白质的pH值及温度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制备CO助燃剂,考察了浸渍液pH值、浸渍时问、干燥温度、干燥时问等工艺条件对不同载体CO助燃剂活性组分Pt含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t含量与分散状况对CO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CO助燃剂制备工艺及活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高使前驱体由草酸盐沉淀向氢氧化物沉淀转化,在pH=10条件下,前驱体1100℃煅烧2 h后形成了单一的立方型钙钛矿型结构,比在pH=6条件下的前驱体煅烧温度降低了约100℃,而且成分配比更为准确.研究认为前躯体溶液的pH值对煅烧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影响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于pH值的不同改变了前驱体的组成和颗粒形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首次探讨加压溶氧条件下pH值、TiO2投加量及温度等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和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条件与常压条件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加压充氧相比加压充N2更有助于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其中,加压使溶液中溶解氧增加是导致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的主要原因。COD的降解与色度的褪除成正相关,脱色率越高COD的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及絮凝条件,通过采用常规菌种的培养分离方法来获得目标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絮凝剂用量及助凝剂的用量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絮凝条件的优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最佳絮凝温度为30℃,pH为7.0,絮凝剂与助凝剂用量分别为0.15、1.2 mL时,絮凝率最高,絮凝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一次、二次浸锌工艺在5383铸态铝合金表面进行化学镀镍,并对不同镀液pH值和温度下形成的各种镀层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对镀层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的耐蚀性进行测试,采用热力学分析化学镀镍反应机理并研究施镀温度和镀液pH值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浸锌后5383铝合金表面的锌含量较一次浸锌更低而镀层更加均匀、致密;化学镀镍中的关键反应步骤为H2→2Had;其中pH值是影响化学镀镍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酸性条件下P的含量比碱性条件下要高许多,Ni-P镀层为非晶相;在pH=4.5、温度90℃环境下化学镀镍所得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无需添加剂,通过调控反应液pH值和反应温度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BiVO4可见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温度与反应液pH值对晶体结构有很大影响,180℃水热温度和酸性条件有利于单斜相的生成.反应液pH值对形貌也有很大影响,不同条件下得到了片状、立方状、棒状等不同形貌的BiVO4.同时以亚甲基蓝为降解对象,考察了所制备BiVO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中,pH值为2,反应液中制备的片状单斜相BiVO4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4 h达92.0%).此外,还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浓度和电子受体的存在对光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1.0 g/L,亚甲基蓝浓度为10 mg/L,KBrO3为电子受体时光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体电池放电实验,研究了LiSi/FeS_2热电池中放电温度、FeS_2粒径和正极中电解质含量对正极活性材料FeS_2利用率的影响,并通过脉冲放电实验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试,从极化和微观形貌方面阐释了相关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条件下,FeS_2利用率随着其粒径(小于250μm)的减小和电解质含量(10%~30%)的升高而增大;在550℃条件下,当FeS_2粒径在120~250μm时,FeS_2利用率随着电解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FeS_2粒径为75~120μm和75μm时,FeS_2利用率随着电解质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相变材料纳米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环己烷和正十八烷为囊心,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相变材料纳米胶囊,在不同温度下对胶囊热处理不同的时间,采用SEM,DSC,TG-DTA和IR等测试手段对胶囊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对胶囊的表观形貌、相变性能和耐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处理过程中环己烷扩散出囊壁,在胶囊内形成预留膨胀空间,使胶囊的耐热温度增高.当热处理温度为160~180℃,热处理时间在30~60min时,得到的胶囊破裂较少,胶囊的相变热为150J/g,耐热温度可以达到2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AZ91D镁合金表面钙系磷酸盐膜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AZ91D镁合金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耐蚀性更好的医用金属材料,在不同pH值及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对AZ91D镁合金进行钝化,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膜层的表面形貌、元素构成,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质,研究了磷化的pH值和温度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液的温度及pH值对磷化膜性能有重要影响,当pH值为2.8,温度为40℃时,制备的磷化膜为针状鳞片、尺寸均一,膜层覆盖最为致密细腻,表面膜层中主要生成了CaHPO_4·2H_2O化合物,即DCPD,还有少量Ca_3(PO_4)_2,膜层在AZ91D表面形成了稳定的钝化层,有效降低了其化学活泼性,大幅提高了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作为聚合单体,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AROP)的方法合成了一种Y形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PEG-b-PEEGE),并在支点位置引入对弱酸敏感的缩酮结构。采用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通过旋蒸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胶束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为88.36 nm。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聚合物的载药及在不同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这种缩酮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释放能力,即在酸性条件下(pH 4.0)的释放速率比生理pH环境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7.
电气石晶体微粉对酸溶液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杰  张兴祥 《材料导报》2005,19(12):132-135
系统地研究了电气石晶体微粉的粒度、质量分数及环境条件(pH值、温度、搅拌情况)对盐酸溶液pH值、电导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了电气石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电气石微粉没有发生晶型变化,利用其永久极化、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来调节溶液pH值和电导率.本文的实验结果为电气石晶体微粉在水处理、保健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溶出样品检测方法,考察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5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比较其体外溶出特性,为评价药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桨法,以5种不同溶剂作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温度37℃,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出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pH1.2、pH4.5的溶出介质中耐酸性较好;在pH6.0、pH6.8、水的溶出介质中国产厂家生产的胶囊与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不相似。结论:国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有差异,其质量存在差异,建议提高国产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作为聚合单体,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AROP)的方法合成了一种Y形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乙氧基乙基缩水甘油醚(PEG-b-PEEGE),并在支点位置引入对弱酸敏感的缩酮结构。采用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通过旋蒸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胶束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为88.36 nm。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聚合物的载药及在不同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这种缩酮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释放能力,即在酸性条件下(pH 4.0)的释放速率比生理pH环境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0.
螯合剂被广泛应用在造纸、印染、食品等行业,化学螯合剂的不稳定性和毒性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因此寻找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螯合剂极为重要。利用微生物菌株WJ-3发酵合成铁载体螯合剂,采用单因子法,在摇床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初始培养基的pH值,对菌株生长以及微生物螯合剂铁载体合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菌株WJ-3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能合成铁载体,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以及初始培养基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培养48 h后微生物产生的铁载体螯合剂的合成率可达64.12%;优化后的合成条件更加有利于微生物铁载体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