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以胰蛋白酶为水解剂对明胶进行水解后,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使Fe(Ⅲ)络合在水解后所得胶原蛋白分子上,从而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将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处理,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络合反应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IR、XRD、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絮凝剂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体系pH值为2.6,m(胶原)∶m(Fe2(SO4)3)=1∶1.4,温度35℃。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时,其CODCr去除率为73.1%,悬浮物含量从2115mg/L降至330mg/L。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是NIM-192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酵母膏:尿素为1:1的混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培养基起始pH为7~9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交联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叙述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当V(12.5%PAE):V(15%CPAM):V(2%chitosan)=1:1:5,加甲醛轻度交联,制得壳聚糖改性复合阳离子絮凝剂,对造纸污水具有明显的絮凝作用。适宜的应用条件是pH值3.0-7.0,絮凝剂加量10mg-15mg,絮凝剂可以桥联作用在各种颗粒及纤维间形成硬絮凝体,用扫描电镜观察絮凝物时,可发现在纤维间形成多个物理吸附点,网络编织致密,其间有大量颗粒状,说明桥联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本实验室筛选的米曲霉产淀粉酶固体发酵(SSF)条件进行而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添加的6种碳源均抑制JLSP-14淀粉酶的合成;所补充的6种氮源中,酵母膏和硝酸铵可提高淀粉酶产量,以酵母膏为最佳,其最佳添加量为3.0%,其余4种氮源则抑制酶的生成:含水量以50%为最佳,发酵72h淀粉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陈晶 《硅谷》2014,(17):65-65
针对三种丙烯酰胺、聚硅酸铝盐、微生物絮凝剂加入到污水后对固体悬浮物的沉降速和沉降量来确认选择合适本单位使用的絮凝剂,通过实验检测可发性聚苯乙烯化工厂污水处理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效果最好,按照每天处理600 m3的污水来计算,最佳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5 kg。  相似文献   

6.
低电荷密度的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详细讨论了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DM-MA)体系中,阴,阳离子基团相对含量以及絮凝剂加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基团含量为10mol%,阴离子基团为2mol%-4mol%时絮凝性能最佳。且絮凝剂加量范围很宽。此外通过对悬浮体系和絮凝剂本身的统计分析,认为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对硅藻土悬浮体系的絮凝是通过若干个高分子链“桥连”而形成粗大的絮体,并非一个高分子链连接几个悬浮颗粒。  相似文献   

7.
杨莹  闫鹤  李芬  秦智  马放 《功能材料》2012,(9):1189-1192
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类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优化了CBF的培育条件。同时解析了CBF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分布,并对CBF的活性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效纤维素降解菌HIT-3的作用下,秸秆类纤维素发酵3天产糖量达到高峰,此时接入CBF产生菌于灭菌后的纤维素发酵液中,在30℃、14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上培养36h,整个过程中只需将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7.2。在上述条件下CBF可获得较优的絮凝效果;多糖是CBF的主要组成成分,CBF的热稳定性良好。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制备了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壳聚糖(PAC-CTS),并用其对模拟染料和合成废水进行了絮凝研究.絮凝剂在曙红染料和湖蓝染料的最佳投放量分别为40.0mg/L和30.0mg/L,经过对比确定了絮凝剂的碱化度为2.0,C值为1/10时,其絮凝效果是最好的,脱色率和COD均高达99%以上.在对金属废水的絮凝中,固定的p...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环境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上清液透过率以及Zeta电位的测试考察了该共聚物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并结合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以及絮凝剂的作用理论,对共聚物P(AM-DMC-TFEMA)的絮凝机理做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阳离子单体含量为30%,疏水单体含量为15%,特性黏数为627.05mL/g,投加量为16mg/L时,该聚合物对硅藻土的絮凝效果最优,上清液透过率可达到97.31%。并且与实验室合成的PAM与P(AM-DMC)相比,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学川  张莎  周亮  强涛涛 《功能材料》2012,43(11):1399-1402
利用鞣制化学中铝鞣机理,将Al(Ⅲ)络合在明胶水解得到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材料,利用XRD、荧光光谱和XPS对产物结构及作用机理进行表征与分析。将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油田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其CODCr去除率和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分子与Al(Ⅲ)间发生了配位反应,制备出了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剂。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絮凝时,用量为20.7g/L,pH值为6~9,温度为20~40℃。絮凝后,废弃钻井液CODCr去除率达80.1%,悬浮物含量从初始的2115mg/L降至190mg/L,絮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环境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上清液透过率以及Zeta电位的测试考察了该共聚物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并结合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以及絮凝剂的作用理论,对共聚物P(AM-DMC-TFEMA)的絮凝机理做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阳离子单体含量为30%,疏水单体含量为15%,特性黏数为627.05mL/g,投加量为16mg/L时,该聚合物对硅藻土的絮凝效果最优,上清液透过率可达到97.31%。并且与实验室合成的PAM与P(AM-DMC)相比,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絮凝-陶瓷超滤膜耦合技术,对甜叶菊水提液中的甜菊糖苷进行分离纯化.考察了絮凝剂FeSO_4添加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较优的絮凝剂FeSO_4添加量下,研究了陶瓷超滤膜在料液高倍浓缩时的分离性能,并将絮凝-陶瓷超滤膜耦合技术与其它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絮凝剂FeSO_4较优的添加量0.5%下,陶瓷膜将料液浓缩10倍,膜分离性能稳定,过程平均通量为182L/(m~2·h),糖苷收率为86.1%,纯度为89.3%.在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使用絮凝-陶瓷超滤膜耦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糖苷收率、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王琴  王辉 《功能材料》2007,38(A09):3485-3488
复合型产絮菌F2-F6利用秸秆纤维素发酵液作为底物时,接种产絮菌之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复合型产絮菌对发酵液中的N、Ca和Mg营养利用率高。发酵液中C/N比失衡不利于絮凝剂生产,可以通过补加少量酵母膏的方法采调整C/N比,补加量为0.2g/L,这样可以提高产量,节省生产成本。最佳发酵时间为36h。研究证实了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秸秆纤维素作为底物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是完全可行的,为生物絮凝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氯化铝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了聚合氯化铝复合羧甲基淀粉(PAC-CMPS)絮凝剂,通过FT-IR、TG、SEM等对其结构和表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絮凝时间、废水pH、絮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PAC-CMPS絮凝性能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87.8%。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ET纳米纤维填料,絮凝-纳米纤维填料法处理染料废水中的酸性金黄G.研究了絮凝剂浓度、絮凝沉降时间、纳米纤维的结构等因素对酸性金黄G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光谱仪(UV-vis)、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检测及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加絮凝剂预处理,过滤75min后纳米纤维填料对酸性金黄G的去除率下降至47.5%.采用絮凝-纳米纤维填料法处理染料废水,去除率最大可达100%.而絮凝剂浓度为10mg/L时,过滤75min后去除率下降至87.5%;絮凝剂浓度700mg/L时,过滤75min后去除率仍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超滤法对出芽短梗霉发酵产生的聚苹果酸进行分离与提取.发酵液经离心去除菌体后,先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的超滤膜除去多糖及大分子杂质,接着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超滤膜对料液进行浓缩并除去小分子杂质,浓缩液经有机溶剂沉淀和冷冻干燥获得聚苹果酸.采取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超滤条件,结果表明:离心除菌后的发酵上清液稀释4倍,跨膜压差0.075 MPa,控制料液pH--6、温度35℃,使用相对分子质量30 000超滤膜稀释超滤1次,分子量1 000超滤膜浓缩4倍后,经甲醇沉淀和冷冻干燥,PMLA的纯度达到82.3%,PMLA的提取收率为57.56%.  相似文献   

17.
从花园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有絮凝能力的菌株编号为DF-3,在温度为30℃,通气量(以摇床转速表示)为160r/min时通过实验确定DF-3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为8;20g/L果糖和5g/L葡萄糖为碳源;0.3g/L蛋白胨,0.5g/L酵母膏,0.5g/L尿素和0.2g/L(NH4)2SO4为最佳氮源;无机盐为2g/LKH2PO4,5g/L K2HPO4和0.1g/L NaCl。在这种条件下培养36小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8.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模拟代表水体中腐殖酸等荷负电性表面活性物质,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进行减压膜蒸馏的润湿实验,探究预处理方法、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荷电性、种类以及用量对疏水膜材料亲水化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阳离子型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阴离子型;有机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当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12 mg/L时,表面活性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率与未经絮凝预处理相比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19.
以无机絮凝剂钛干凝胶(TXC),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原料,制备出了新型TXC/CMC复合絮凝剂,采用FTIR和XRD对新型复合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已经成功羧基化,而且TXC也顺利掺入复合絮凝剂中。以毛细吸水时间(CST)的变化为检测指标,考察了TXC与CMC的复合比,TXC、CMC、TXC/CMC复合絮凝剂的pH、反应温度和絮凝剂投加量对离心式处理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TXC与CMC的复合比为5∶1时,复合絮凝剂对剩余污泥调理效果最好,其CST最小。复合絮凝剂对CST的影响与反应温度负相关,而随初始pH和投加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污泥初始pH值为7时,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g,反应温度为35℃时,污泥调理效果最好,CST为9.7 s,降幅为54%。  相似文献   

20.
将马铃薯淀粉改性后,与聚合氯化铝铁复合,制备了淀粉基聚合氯化铝铁复合物(PAFC-CMPS)。通过FTIR、TG、SEM等手段对PAFC-CMPS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PAFC-CMPS用于淀粉废水的处理,考察了絮凝时间、废水pH、絮凝剂加入量、温度等因素对PAFC-CMPS絮凝性能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下,絮凝剂对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