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泉涛 《包装工程》2011,32(14):110-113
以蓝印艺术在当今产品设计中的重生为启示,分析了蓝印艺术的历史渊源、色彩魅力、图案美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当今社会中的各类设计产品,论述了蓝印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分析了蓝印艺术再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蓝印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将蓝印艺术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的合理性,并进而探寻如何在继承与保护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使其成为人类发展史中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2.
高燕 《包装世界》2013,(3):28-29
服饰艺术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代感、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使诸多服装设计者多少感到一些困惑。笔者结合中外服装设计师的实践和设计语言,梳理服装的时尚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探索两者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瞩  丁益秋  杨雅茹  姚惠  康慧 《包装工程》2018,39(12):47-52
目的建立当代茶产品包装艺术形态创新设计方法。方法基于茶包装及其艺术形态的要义,从清代及以前、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3个时间段,对传统手工艺、近代工业发展、创新与个性化设计等3个代表阶段的艺术形态沿革及其时代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包装的形式、造型、尺度、图案的沿革,探索了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工业化水平的变化,设计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不断变迁,导致品牌文化凝炼升华的历史进程,提出茶产品艺术形态创新设计扬弃性传承的设计思想。结论得出形态传承设计中的批判性继承、传承创新中的主导与有序、艺术形态评价下的传承创新设计3个方法,通过包装设计进行实践验证,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宇 《湖南包装》2012,(2):30-33
在现如今的生活中,艺术已经不知不觉的渗入进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中的继承与创新无论是以迎合普遍人民的心理,还是以发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大局为出发点,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飞天艺术作为敦煌艺术的标志性名片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独特的艺术美学特征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众多借鉴。传承和借鉴敦煌飞天艺术,对于建设以人文需求为核心的城市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飞天艺术的渊源入手,着重分析其构图、造型、色彩、线条等造型艺术美学特征及其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美学的共融性,通过其在城市文化公园景观和景观雕塑中的实例分析,力图寻找传统飞天艺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继承和创新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解析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传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红伟 《包装工程》2011,32(10):110-113
通过总结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独特鲜明的特点,以艺术生态观去解剖民间色彩并阐述了古为今用原则作为艺术创新指南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论证形式讨论了传统是文化的基础与民间色彩的"源"和"流"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尊重传统,光大基础,传承精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需要得到继承和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将艺术设计与环保理念和生态理念融合,设计出更符合人们艺术审美追求又兼具生态环保理念的作品。继承、创新与发展将是未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走低碳设计发展之路,室内艺术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园艺风景师以及建筑设计师深层次合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崔爽 《中国包装》2023,(9):93-96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成为现代视觉设计灵感来源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和造型艺术被充分吸收借鉴。兔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历史悠久,广泛应用在多种艺术表现中。本文通过调查法了解兔纹剪纸的历史背景,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兔纹剪纸的艺术内涵、创新表现和设计应用,探索兔纹剪纸和视觉设计相结合的艺术性,为继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郑板桥"师法古人,变化在我"的艺术主张学习入手,领悟郑板桥绘画书法的真谛所在,并从他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启示,旨在引发当今艺术生对于艺术学习的思考,以及有关艺术作品抄袭这一歪风邪气的重审.  相似文献   

10.
包装回归     
包装是一种文化,在传递产品信息的同时,更是传递优秀的民族文化.本文探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倡导健康的包装,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艺术与商业中找到平衡,努力思考设计领域的发展,并试图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包装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1.
和钰  刘小菊  陈政 《包装工程》2022,43(16):431-441
目的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桂林傩面具审美嬗变与视觉表征机制,为桂林傩面具的设计推广与传播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 遵循桂林傩面具的形式、观念与审美的历时性变革,将其作为模因复合体剖析,通过选择性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与模因传播复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传播实验,筛选辨识度高、持续强化的强势模因和辨识度低、逐渐弱化的弱势模因,剖析其视觉表征机制。由此提出强弱模因配比策略,进行设计创新。结论 通过对桂林傩面具模因复合体的内涵解读与设计创新,阐释了桂林傩面具在发展和进化过程中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转向,在保持其艺术造型、质料工艺、刻绘装饰与色彩表达强势模因组稳定的视觉传播力之上,强化弱势模因的传播传承能力。并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实现视觉设计新突破,赋予其新的文化艺术价值,使桂林傩面具焕发新的文化创造力,也为地域民族文化在新机遇下的有效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可行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闫静莉  李少波 《包装工程》2020,41(18):294-301
目的 针对现代文创产品设计趋向地域性、独特性的发展方向,归纳整理蒙古族传统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探析其实践应用于文创产品再设计研究的创新。方法 以实用、适用与审美的统一为标准,归纳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形态特征、构图格律、色彩分析;将饱满浑厚、刚劲有力的造型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相结合进行深入推敲。以传统纹样古为今用的传承、创新、传播为视角,分析、整合具有蒙古族地域特色的哈木尔纹样文创产品的再设计创新。结论 借助哈木尔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实践设计案例,从“传统、生活、材质、科技”四个方向论证哈木尔纹样之美与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是有机统一且紧密结合的。这既增加了内蒙古地区文创产品设计的民族特色化,又通过再设计对哈木尔纹样进行了开发和保护,推动了传统纹样在发展中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方园  陈敬玉 《包装工程》2019,40(2):109-113
目的分析畲族服饰图案的题材类别和艺术特征,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解读,挖掘民族民间传统图案的文化基因,为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服务。方法以艺术人类学惯用的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为基础,收集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的样式及民间艺人对图案背后审美文化的民族记忆,从艺术设计的审美和服饰工艺出发,对畲族服饰图案的材质、工艺、构图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结论畲族服饰图案种类多样,其题材主要有山野生活、宗教神灵、祖灵形象、人物故事和吉祥愿景五大类,应从文化认同、生活习俗、情感认知等方面解读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畲族服饰图案是文化交融、共生、演绎的结果,图案表象展现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表达的符号,对当代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婷  陈光喜 《包装工程》2018,39(12):169-175
目的在"非遗"传承创新的语境下,研究以广西壮族铜鼓文化传播为主题的APP产品设计。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非遗"类APP的产品设计,需要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交互目标和用户体验,依照核心功能进行产品的架构,继而进行最后的视觉界面设计。结论将传统艺术语言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平台相结合,是保护、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创新方式。在"非遗"类APP的设计上,应不断提升APP的用户交互和用户体验,传达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手工皮艺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斌  刘存 《包装工程》2017,38(4):153-156
目的通过对现代手工艺皮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寻求提升传统皮具的艺术价值的方法。方法以传统的机器产业化皮具到现代的手工皮艺产品衍生发展为启示,分析了手工皮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论述了现今手工艺产品形式上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其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论在手工制作的前提下,以现代审美趣味为引导,通过对功能、形式及创新为设计原则,主张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审美情趣中融入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悦  高安格 《包装工程》2023,44(24):50-57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凤阳凤画的艺术特色并推动创新,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意设计。通过AI技术,可以全面、清晰地展示凤画的细节,传递其核心理念,并实现更具创新性和视觉吸引力的传承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方法 利用AI技术中的目标检测和风格迁移算法对凤画的图案特征和风格特征进行提取和采集,并集成到凤画创作平台。从传承、传播、创作、创新四方面对该平台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实现方案。结果 将AI技术与凤阳凤画的创作结合,设计出了具有凤画图案和风格特征知识的智能创作平台“翙”APP。结论 本研究为凤阳凤画的数字化保护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不仅提高了创作效率,还拓展了凤阳凤画的传播途径,实现了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18.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龚怡慧 《包装工程》2020,40(24):209-213
目的 进一步挖掘阳新布贴的艺术特征,探索开发以阳新布贴为载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儿童布艺玩具,寻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促进阳新布贴艺术的产业化融合。方法 从阳新布贴的起源出发,以文化因素为起点,对其艺术特征从图案、色彩、构图形式、刺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阳新布贴具有的特色,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的策略。结论 指出了阳新布贴具有多方面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儿童布艺玩教具、儿童DIY布艺玩具的创新思路和设计策略,并为阳新布贴的传承创新提出了具体方法,对推广传播作为非遗文化的阳新布贴艺术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大胆创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毅  宗欣玥  乔洁 《包装工程》2023,44(20):325-335
目的 对明清云锦的色彩符号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以馆藏明清两代云锦为研究对象,收集故宫博物院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中的云锦文物资料,通过符号学分析以及色彩样本对比,从色彩符号的形成因素、色彩符号特征、运用方式等层面进行讨论,探究云锦色彩符号的构成形式与规律,为云锦色彩后续的研究及云锦与现代设计的有效结合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结果 得出明清云锦织物其色彩符号是社会阶级与审美技艺交织形成的产物,并且其符号学含义与符号使用规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再创新与现代设计色彩体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不论是提取云锦色彩符号进行设计应用,还是参考其色彩符号的运用规律,都可为云锦这一珍贵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思路。结论 通过对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研究及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实践探索,明清云锦的色彩与符号意义被更为清晰地归纳与展现,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明清两代云锦色彩中的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纺织工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