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家宙 《影像技术》2012,24(5):6-7,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小剂量预扫描门静脉造影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100例疑有肝脏疾病进行16排CT门静脉造影的患者分成两组,50例采用常规扫描即注射对比剂后延时25-27s行动脉期扫描,延时45-55s行门脉期扫描,延时80-120s行肝实质期扫描.造影剂浓度370mg/ml,剂量为2ml/kg,注射速率3.5ml/s.50例采用小剂量预扫描即检查均行小剂量预扫描,预扫描造影剂的用量为20ml,注射速率为3.5ml/s.扫描采用轴扫,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为0mm,时间间隔为2s,扫描层数为8-10层,延时时间为30-35s.获取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确定门静脉扫描的延时时间来进行门脉血管造影.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成像的效果.成像效果由两位高年资的医生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小剂量预扫描方法的门静脉成像比常规扫描门脉成像成功率高,显示血管细小分支级别高.结论:门静脉小剂量预扫描的方法能大大提高门静脉成像的成功率和较高的门脉成像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比较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胸部CT检查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常规CT扫平扫以及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对两种CT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进行评比,以确定最佳扫描方式。结果:常规CT平扫的CTDlvol、DLP、ED与能谱动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平扫的上述指标与能谱静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CT平扫的图像噪声评分、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与能谱动脉期呈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能谱静脉期成像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扫描,胸部动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与之相当,虽然胸部静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较高,但图像质量良好,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流速低用量对比剂对肠系膜下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70例在苏州永鼎医院行全腹部CT增强的患者图像,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对比剂流速2.5-3.0ml/s,剂量60-70ml,B组为对照组,对比剂流速4.5-5.0ml/s,剂量90-100ml。利用星云工作站将A组图像重建出40keV、50keV、60keV、70keV、80keV、100keV单能量组六组图像,测量并比较A组、B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和A组的六组单能量组图像肠系膜下动脉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运用五分法对肠系膜下动脉主观图像进行评价分析其差异。结果:A组常规混合能量组的CT值、SNR、CNR均小于B组常规混合能量组,Z=7.20、3.20、2.8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keV组的CT值、SD、SNR和CNR显著高于其他单能量组和常规组(Z=200.84、140.27、85.78、193.84,P<0.001),A组40keV单能量组的CT值、SD和CNR大于B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3D图像,CT轴位扫描,并分析患者的X线图像,3D图像,CT轴位扫描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的结果为标准,其中X线诊断的灵敏度为61.55%,X线诊断的特异度为66.68%,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灵敏度为98.55%,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特异度为87.52%。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显示出骨折位置,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 VR图像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精确切除术前评估的应用。方法:用128层螺旋CT VR图像融合重建技术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数据,对肝脏、肿瘤、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增强数据分别进行VR重建。对各重建图像进行多色彩编码,再进行多组图像融合,显示肝脏、病灶、肝血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肝脏、病灶体积等测量,分析各项测量数据。在融合图像上进行虚拟切除手术,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最后将系统测量各数据分别与传统的肝脏二维测量技术所测数据和术中实际切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1例患者实际术式均与术前规划虚拟手术方案一致,1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瘘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胸腔积液,予以穿刺引流后恢复。结论:128层螺旋CT VR图像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精确切除术前评估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优化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阵列超声探头和超声相控技术与光声成像相结合的成像系统,与采用水听器的单探头旋转扫描光声成像系统相比,避免了机械旋转机构给光声信号采集所带来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时域光声信号由64阵元线阵超声探头以电子相控聚焦的方式进行线性扫描采集,然后通过时域后向投影算法进行光声图像的重建.采用波长532nm、重复频率10Hz的脉冲激光,系统可快速重建样品内部光学吸收分部的二维图像,单帧图像数据采集时间小于200s,成像横向分辨率小于2mm.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显著提高系统对光声信号的扫描稳定性和成像效率,该系统是一种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光声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100例患者,设定低剂量胸部CT的管电流为17mAs并对所有扫描图像IMR重建。对比不同参数设置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组的肺窗、纵隔窗IMR图像质量的评分高于C组,且C组高于D组;A、B、C、D四组的IMR图像的SNR值从高到低依次下降,P0.05。辐射有效剂量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低剂量胸部CT的管电流为17mAs时,参数设置在100KV管电压,IMR重建方式和自动曝光控制扫描获取的图像质量更好、辐射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进展期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5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53例进展期肝癌患者共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19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并形成寄生动脉2例,栓塞治疗后肿瘤侧支循环形成4例,介入术后肝动脉狭窄2例;三种重建图像中VR图像最直观,MIP图像细节显示最佳。结论:MSCTA是一种评价HCC供血动脉的重要方法 ,三种重建相结合可为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应用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经脑血管检查发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患者32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选择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依据VBD影像学特点分型,14例为Ⅰ型;10例为Ⅱ型;8例为Ⅲ型(2例椎动脉延长迂曲,2例单纯椎动脉延长扩张,4例单纯基底动脉扩张)。结论:宝石能谱CT扫描速度快,宝石探测器密度分辨率更高,使得诊断更精确,并且降低了剂量,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3例,依据对比剂量及注射流速的不同,分为3组,均应用碘海醇,A组对比剂用量为9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流率4ml/s,B组和C组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按照公式获得。比较各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CT值、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评分。结果:三组患者腹主动脉内CT值、腹腔干内CT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为90ml,B组与C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8)ml、(40±8)ml,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主动脉CT血管呈现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用个体化注射方式可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比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314例四肢关节骨折患者全部进行16层螺旋CT快速薄层横断扫描,通过计数机快速重建,获取原始横断数据,然后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等技术重组。结果:37例肩关节骨折,43例肘关节骨折,18例腕关节骨折,80例髋关节骨折,72例膝关节骨折,64例踝关节骨折。通过多模式重组技术,都能更好的显示骨折的形态、位置、断端的移位情况及与周围解剖的关系,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骨折部位的结构,更直观形象提供影像信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治依据,充分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射线照相(CR)已在国内广泛推广,其成像过程是先把射线影像信息捕俘并储存在涂有氟氯化钡的成像板(IP)上。IP板通过扫描装置发出的激光,经计算机系统处理形成数字化图像,IP板在CR系统中起了传感器、存储器和发光器的作用,因此又称储存发光器(Storage Phosphor),是整个CR系统的关键部件,本文扼要介绍其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皂苷含量及其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m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茶皂苷在0.16~1.28mg/mL的浓度范围内,茶皂苷的浓度与主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利培酮含量的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4.6mm×100mm,3μm),流动相A为乙酸铵缓冲液(0.2mol/L,PH6.5)-甲醇-水(100∶150∶750),流动相B为乙酸铵缓冲液(0.2mol/L,PH6.5)-甲醇-水(100∶850∶50),检测波长为275nm,流速1.5ml/min,柱温35℃。结果:利培酮质量浓度在0.5~1.5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结论: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利培酮的含量,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利培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MRI矢状位大视野(40~43cm)扫描在胸腰结合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0.35TMRI诊断的胸腰结合段(胸10-腰3)椎间盘突出症的30例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MRI诊断胸10~腰3节段35个椎体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29个,椎间盘脱出11个,伴相应节段许莫氏结节者19个,椎体终板变性24个。结论:腰椎MRI矢状位大视野扫描有利于诊断胸腰结合段椎间盘突出,性价比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配体交换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与定量茶氨酸对映体的方法。色谱条件为:L-羟基脯氨酸键合手性柱;0.8mmol/L的硫酸铜-水溶液为流动相;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L-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126~4.5144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7.26%~102.1%,检测限为0.02742μg,定量限为0.06503μg;D-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250~4.583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7.07%~101.2%,检测限为0.02941μg,定量限为0.06982μ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增强扫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注对120例肝脏作增强扫描。以1 ̄2ml/s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身造影剂,在注完造影剂后20秒内采用一次屏气技术完成对肝脏连续扫描。结果:螺旋CT与常规扫描相比扫描速度快、无失真、变形、结论:螺旋CT作肝脏增强扫描无盲区。可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地回顾性任选层面重建,并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便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咪达唑仑糖浆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咪达唑仑糖浆有关物质。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C18 ODS(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甲醇-0.0672%醋酸铵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此条件下,咪达唑仑与有关物质得到有效分离,咪达唑仑糖浆的最低检测限为0.08ng。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咪达唑仑糖浆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