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旭秋  李晓钟 《硅谷》2009,(24):91-91
作为复合式基层或全厚式基层使用的沥青稳定碎石材料,在我国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对铺筑该类基层的施工技术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解决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离析问题,应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送、摊铺及碾压等过程,以保证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使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由于可以解决传统半刚性基层容易形成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等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柔性基层的材料性能特点,本文将重点研究不同组成设计方案的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实验结果发现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弯拉应变能力较石灰石混合料更强,因而拥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中加入乳化沥青是为了降低半刚性基层的刚度,减小其收缩开裂。论文介绍了在石灰稳定碎石(土)、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三大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类的强度下降,而使石灰稳定类的强度增加,明显降低了三种混合料的干缩和温缩系数,证明了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  相似文献   

4.
在对沥青稳定柔性基层材料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铺筑试验路和理论分析对沥青稳定柔性基层的抗四辙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我国的应用积累新的技术资料,可供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两类常用半刚性基层中加入乳化沥青后的强度和收缩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使水泥稳定碎石土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土的强度下降,明显降低了两种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掺乳化沥青可以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使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防裂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按照"强基薄面"的设计原则,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减少,路面基层承担了更大的交通荷载任务。在使用过程中,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结合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路面研究现状,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因其自身优势,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因此,深入研究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对提高路面工程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施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柯  孙芬  梁爽  张海涛 《材料导报》2021,35(z1):291-296
为了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收缩性能大,混合料拌和不均匀等,并提高基层抗冻性等路用性能,采用振动搅拌技术来改善基层的性能,提高其抗裂性和抗冻性等路用性能.振动搅拌技术是一种能较好地改善混合料拌和质量的机械强化技术.本工作研究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抗冻性和收缩性,对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冻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比非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少,且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BDR值比其非振动搅拌的BDR值大,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得出振动搅拌技术有助于增强基层材料的抗冻性.根据收缩性能试验的对比分析,试验研究表明振动搅拌能很显著降低混合料的收缩应变和收缩系数;电镜试验结果也证明在振动作用下水泥结合料能更好地分散在骨料周围,使混合料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整体.从试验中可以看出,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裂缝较均匀,裂缝宽度较小,由此表明振动作用能增强基层材料的抗裂性,减少其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将废旧沥青混合料应用于水泥稳定基层中,本文对废旧沥青混合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应用的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根据应用工序的不同,将废旧沥青混合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的应用分为直接再生及加工后再生两种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目前道路工程中倍受青睐的技术、材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因为其自身的结构和特点而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发展以及应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和特点中的优良性,阐述其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施工的各个环节,以期待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龙伟 《硅谷》2009,(10):81-81
为提高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论述施工准备、混合料的配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民  樊向阳  王滔  罗蓉  胡德勇  石晨光 《材料导报》2021,35(z1):269-273
钢桥面铺装用高性能材料的组成及性能差异较大,目前对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载阶段的强度规律及损伤行为,而对卸载阶段材料的变形恢复特性研究甚少.为评价钢桥面铺装材料在卸载阶段的变形恢复能力,针对蠕变逐级加载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重复蠕变逐级加载恢复试验,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三种典型钢桥面铺装材料,在卸载阶段不同时刻的内应力及对应时刻的残余应变进行测试.根据恢复模量的定义,计算三个不同蠕变应力水平下的恢复模量,依次来评价三种材料驱动变形恢复的能力.同时,基于粘弹性基本理论,确定蠕变柔量的拟合参数,并计算不同间隔时间下三种材料的应变恢复率,评价其变形恢复的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无损状态下材料的恢复模量不同于内应力,不随蠕变荷载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恢复模量最大,约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7倍和4倍,环氧沥青混合料材料自身驱动变形恢复的能力优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但在相同时间间隔时间下,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应变恢复率最快,在3.6 s内,应变恢复率即可达到82%.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粉体工业》2007,(3):45-46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配套设备,经我国的使用经验和实践证明,采用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更符合我国国情。这是因为我国目前使用的材料品种杂,变异性大,再加上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大都是露天作业,材料的含水量受天气影响很大,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因其结构的完善、级配正确、计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不断增长,人们对道路的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的求越来越高。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施工工艺简单、检测方便等优点,在提高路面整体强度,保证路面工程质量发挥了重作用。本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配合比、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养生等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意即用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骨架。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以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集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本文探讨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特性,论述、分析其在施工时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王正 《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9-249,254
公路(SMA)混合料中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砂少,并含少许纤维增加剂,粗集料良好嵌锁,形成高稳定性的结构框架。在我国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在路面施工中已广泛应用,比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有更好的使用性能。文章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在路面施工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是指在原路基层铣刨的基础上,利用原路旧混合料,掺加适量水泥等材料,构成新的基层。相比传统施工法,再生技术更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是道路工程改造维修施工的首要方案。该文以某道路工程为依托,在全面了解道路病害的基础上,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传统大修施工方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由此得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更具经济性,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试验,提出适合山区公路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施工参数,对山区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旌工质量控制、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试验,提出适合山区公路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施工参数,对山区二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半剐性基层,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抗冻性好较经济的特点,而且原材料产量丰富,价格便宜,质地干净便于就近就地取材,被广泛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虽然其优点很多,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若对其特点了解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不能充分发扬其长处,甚至会留下工程隐患,造成严重的后果。笔者以烟风线栖霞段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践为例,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混合料组成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论文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出现的问题,如材料使用不规范、沥青混合料设计不合理、车辙病害、水损害、路面平整度差等问题,从沥青面层施工的角度,从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摊铺、碾压以及其养护几个方面,提出了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