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动态景观设计中创意编程的技术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雪  江牧 《包装工程》2017,38(6):149-153
目的探究如何利用创意编程进行动态景观设计。随着交互设计的发展,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感受,景观设计也在逐步探索自身的功能性与交互性。方法通过分析智能交互景观的创新趋势,研究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动态景观交互性的技术途径,利用创意编程设计出具有交互性的动态景观加以印证。结论创意编程的使用,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的选择,有助于设计出更具功能性与交互性的景观作品,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动态景观的内容,满足了体验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凌云 《包装世界》2013,(2):85-87
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吴世丹 《包装工程》2017,38(16):228-231
目的探讨线性交通空间引入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方法分析线性交通空间的特性及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案例,归纳、总结动态视觉公共艺术介入线性交通空间的设计思路和方向。结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线性交通应更注重乘客在旅途中的立体式感官体验;应用新媒体技术、数控技术,结合多种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符合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改善了线性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及地域文化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3,34(10):1-3
对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地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天津地铁建设中地域性公共艺术设置的现状,并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和具体的几个地铁站点设计,归纳出天津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形式和内容,得出其设计原则,即主题性、公众性和经济实用性,体现了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意义与宗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文化承载空间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的新场域。以青岛地铁二号线的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为例,探讨轨道交通空间一体化设计助推人文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功能到美学,最终形成城市艺术地标的国际轨道交通空间设计,逐步转向全网文化规划的发展趋势。在AUD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基础下,以青岛地铁二号线为例,落实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实践典范,为中国未来的轨道交通空间文化艺术规划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及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瑶瑶 《包装工程》2019,40(10):304-306
目的从多维视角探析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立足于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存在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盲目照搬、程式化和维护管理不到位等现状展开探究,并借此引申出其在造型、色彩和功能上的设计理念及方式,再深入细节,探索仿生、通用、交互、可持续等具体的设计路径,总结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设计实例。结论公共休憩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其设计方向必须立足于公共性和交互性,从多方入手,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休息、交流的需求,降低城市快节奏生活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缓解人情冷漠的问题,给城市增添亮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  相似文献   

7.
分析地铁公共艺术的矛盾,探讨跨界设计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协作模式和地铁公共艺术的新媒体转型方向。基于中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在跨界设计的思维模式和视角下,结合案例,比较新媒体公共艺术和传统地铁公共艺术两者在构成要素、表现语言、审美态度、与地铁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地铁公共艺术新媒体转型的优势和价值。总结发现在跨界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可以视为地铁公共艺术在当代转型的方向。在跨界协作的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凭借自身的艺术语言和对公共性的诠释,能够突破传统公共艺术的局限,为当代地铁公共艺术注入新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适应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塑造可被大众重新认知和感受的地铁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天赋  季玲 《包装工程》2018,39(18):261-265
目的研究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设施设计策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需求,在公共艺术与校园之间建立相互协调发展的机制。在与环境要素的协调交互下,带动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互动,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共建。方法从校园家具的现状分析出发,将校园环境设施视为一个系统来考察研究。兼顾产品、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外部环境系统影响,分析公共艺术与校园环境设施的关联及可行性,推导得出设计策略。结论从校园家具的使用者及校园情境出发,从融合校园环境、结合校园文化、注重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探索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家具创新设计策略。塑造特色化校园文化景观,提升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发挥环境产品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原坤 《包装工程》2023,44(18):315-318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与实践策略。方法 为了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设施成为一大中心,更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为城市的缩影和形象展示着城市的舒适与美丽。交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效率和便利性,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意义也更加重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将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及特点与当前的交互设计相联系,提出了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从外在的形式美到内在的人文关怀,再到科技所带来的时尚智能化趋势,逐步探索构建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结论 交互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引起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以最大化的社会关爱来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互动中带来一种身心的互动与交流,以最优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打造推进交互式公共空间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0.
赵月  戴端 《包装工程》2016,37(24):102-107
目的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同时也为创造符合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地铁车辆内部空间环境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地铁车辆内部空间属性为基础,把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作为支撑点,通过对其内部结构与设计原则的分析,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地铁车辆内部空间中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交互关系的研究,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提高地铁车辆内部舒适度,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宝莹 《包装工程》2019,40(16):271-274
目的 探究公共环境设计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策略及发展方向。方法 从计算机的问世和虚拟现实技术谈起,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变化,接着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部进行剖析,探索其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在此基础上就虚拟现实技术与公共环境设计结合运用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得出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不足,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潜在威胁,提高项目成本预算的精确度等实际效用,最后将落脚点置于博物馆、城市建筑、古典园林等公共环境中,就具体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路径展开探究。结论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其与公共环境设计的结合,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充分展现了环境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论互动性平面广告在媒介特性上的应用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周雅琴 《包装工程》2012,33(22):118-120,124
分析了平面广告在互动性设计上利用媒介特性的可能性,并结合多个典型案例中媒介在互动性设计上的创新应用,论述了媒介特性在感官和技术上能借鉴的多个方面,进而分析了运用感官特性中肌理与气味、技术特性中特殊印刷与特殊材质进行平面广告互动性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互动中可应用的媒介特性必须合理,符合受众的互动体验并以此大力拓展媒介平台,发掘更多具备科技水平的媒介特性融合到平面广告的互动性设计中来。  相似文献   

13.
周晓蕊  柴周燕 《包装工程》2021,42(4):115-120, 143
目的 探究运用互动装置进行社会情感培育的理论依据与方法.希望通过民众与装置的互动,激发情感共鸣,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方法 分析当前社会情感现状与传统培育方法的不足,借助情感社会学中的柯林斯互动仪式理论,分析互动装置互动性、跨界性、情感性、时空性的特点和传播学中的五个基本传播要素,以及情感化设计理念,新媒体技术与艺术,分析其中可以互相结合的因素,研究运用互动装置进行社会情感培育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结论 互动装置是进行社会情感培育的有效手段.它提出了进行社会情感培育的互动装置设计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践项目创作,为媒体设计与传播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青岛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玮 《包装工程》2019,40(16):87-91
目的 对青岛地铁文化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地铁站点环境设计、站内景观设计、地铁整体视觉导向及人性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铁文化建设公益设计等,探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文化和艺术设计形式。结论 差异也是价值所在,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寻找地域文化差异。只有保持差异,才能使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生命力承接城市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包装工程》2017,38(8):10-14
目的探索信息时代商业广告的互动性设计,提出新的广告设计理念与创意方法。方法在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下,互动性商业广告呈现出游戏性、交互性、创新性与情感性等特征;通过整合广告策略,实现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结论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了直接而深入的体验方式,通过互动反馈与广告主进行积极沟通,广告活动呈现出全方位传播与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辉  沈姚姚 《包装工程》2019,40(10):78-82
目的通过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影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方法针对新媒介对当代影像艺术产生的影响,包括真实与虚拟的完美再现、媒介交互对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新媒介对影像艺术的无界性推动等方面对影像艺术的多元化表现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媒介性是当代影像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新媒介的介入提升了人们的视觉互动体验,革新了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认识。结论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段和创作方式,还拓宽了影像艺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对当代影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影像艺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了影像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