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信息可视化的语境下,探析如何通过地图创意设计有效地传达信息,并突出其文化和艺术属性。方法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背景下,借鉴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完成对信息地图的设计创作,同时对信息地图的主题、符号语言、信息的多维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意解析。结论通过对信息可视条件下的地图设计进行探究,提出了信息地图的创意性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延展应用方面地图设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21,42(12):197-201, 231
目的 以认知地图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个案研究,提出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方法.方法 分别从墨西哥城地铁路线图设计、导视系统节点与道路设计、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站点标志3个方面,分析地铁寻路者的认知识别心理规律.结论 地铁路线图设计应当与认知地图相契合,呈现出高度简化与概括的地铁路线方位信息的可视化特点.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节点选择及其信息分级设计,节点"由点及线"串连起了各个地铁通道,与标志物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地图.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的显著特色是将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地下站点标志,变成了认知地图的记忆节点、判断方向和距离的参照点,创造性地解决了地铁空间寻路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张莉娜  王宗雪  郭智勇 《包装工程》2015,36(20):108-111
目的研究烟台滨海景区城市导向地图的设计途径。方法引入导向地图设计的基本规律,从构建烟台滨海景区导向地图所采取的信息界面设计及空间构成设计两方面进行了实践设计探索,提出了导向地图的未来设计趋势。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研究,探讨更加人性化的滨海景区城市导向地图的设计方法,为游客提供一种更为直观、便捷的寻址方式,改善目前"寻路难"的现状,加深游客对城市品牌亲和度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对北京特色地铁站点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特定地域文化对城市特定地铁站点外观以及内部装饰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梳理地域文化的概念,总结北京的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并通过对北京地铁站点的考察与研究,重点对地铁站点在地域文化上的发掘与应用展开深入解析,总结其设计的方法和规律。结论为北京以及其他城市今后特色地铁站点的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玮 《包装工程》2019,40(16):87-91
目的 对青岛地铁文化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地铁站点环境设计、站内景观设计、地铁整体视觉导向及人性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铁文化建设公益设计等,探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文化和艺术设计形式。结论 差异也是价值所在,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寻找地域文化差异。只有保持差异,才能使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生命力承接城市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1643年,卫匡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旅居8年后短暂回国,之后又回到中国直至病逝。前后十几年的在华生活,他用双脚丈量了中国的山川河流,见证了中国的朝代更替,社会变革。更重要的是,卫氏作为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三位意大利人士之一,抛开身为传教士的职责之外,他所测绘的中国地图《中国新图志》成为了地理学史上的一部巨作,也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卫氏地图在信息表达上有着诸多科学价值,对于现代地图设计的信息表达来说,这些闪光点也足以带来新触点和良性影响。首先,在地图语言上,现代地图设计可以学习卫氏地图的图形语言运用手段,融合地理风貌、人文风情,生动诠释社会全貌。其次,在测绘技术上,现代地图设计可以学习卫氏地图科学的推论方式和大量的数据积淀,完成精准定位。再次,在文化调研上,现代地图设计可以学习卫氏地图的史料考证,变迁研究思路。最后,在创新研究上,现代地图设计可以学习卫氏地图的先进性创想实践。每一门学科都需要创新,需要用于实践,地图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更高阶段,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还要能体现城市特色,反应城市历史文化变迁,展现城市风貌。地铁车站作为地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本文从设计者角度就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如何进行城市风貌的营造进行探讨,并以武汉及郑州的地铁站点设计实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赵婧洁  刘时燕 《包装工程》2020,40(24):226-230
目的 以城市区域文化建设为背景,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的融合,总结其应用价值及在新媒体下的发展趋势。方法 从地域性文化特征与设计心理学角度出发,逐一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元素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及人文情怀的转译传达;利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地域性特征在西安地铁3号线及成都地铁4号线中文化内涵的传达、情感体验的构建。西安地铁3号线“一线一景”的叙事形式全面地展示丝路文化背景、延伸站点文化的意义;成都地铁4号线内公共设施的设计无不流露出熊猫故乡的气息,分析总结在地铁导视设计中地域性、特征化的新方向。结论 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打造城市的独特气质,增加城市的活力及好感度,促进区域文化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了某城市地铁站点的基本情况,包括站点地面的情况和地铁站点设计框架,以及按照此设计结构,进行施工的工序。内容充实,描述清晰,值得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灿灿 《包装工程》2022,43(22):405-407, 424
目的 探索当前地铁车站公共设施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多样性设计实践。方法 地铁车站是当前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出行工具,也是外地旅客完成旅途的一种良好选择。从地铁车站的导向、文化和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类型总结,对城市交通和城市文化的积极意义进行总结,指出对相关设施进行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以原则为指引,分别列举了结构、功能和审美层面的具体原则。从整体性视角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协调设计尝试,从文化视角尝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施设计,从人性化视角分析各种设施对以人为本的尊重与表达。结论 地铁车站公共设施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出发,针对具体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展开多元化的设计尝试,能够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和审美诉求,给受众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让地铁车站变得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李伟丽  孙运豪  苟锐 《包装工程》2021,42(14):277-283
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地铁站名标识系统,提升和彰显城市地铁站点的地域特色,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地铁站名图形符号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掘其地铁站名图形符号的设计要素;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装饰性、功能性和文化性3个方面构建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确定模糊判断矩阵并计算各评价要素权重值;最后以成都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为例,给出设计方案并结合用户调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实现了装饰性、功能性和文化性的有效融合.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铁站名图形符号设计与评估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提高了地铁站名的视觉识别力,并彰显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铁站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枢纽,它既是一个交通空间,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对外窗口,在展示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城市地铁站空间设计的形态和内涵,引入场所精神的概念,通过对场所精神相关理论的探讨及国内地铁站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尝试探索场所精神与地铁站空间设计的关联,以便为国内的地铁站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乔辰  戴端 《包装工程》2017,38(24):88-92
目的总结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一般规律,以期得到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最优方法,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实践依据。方法引入色彩美法则,以及影响地铁内饰色彩美的因素,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研究。结论通过对地铁内饰的色彩理念,美学理念以及乘客视觉、心理平衡效果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铁内饰色彩设计的美学要素,为实现更加符合用户视觉审美诉求和美学规律的地铁内饰色彩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铁内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恒 《包装工程》2019,40(4):84-87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地铁里的作用,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传达各种文化信息,使观者更容易接受。方法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光线、声响、图片、影像等表现方式和特征,以及不同空间位置采用不同色彩、材质和设计,使新媒体艺术和地铁的空间相结合,使地铁空间形成相互统一、融合,既协调又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结论新媒体艺术能加强地铁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突显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新媒体艺术推广城市文化,对于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地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玄晖  刘永翔 《包装工程》2018,39(24):309-316
目的 构建具有主题特色的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主题的特征要素,建立关键词汇信息,视觉化分析将其转化为具象化视觉意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典型设计语言,结合地铁列车内环境的相关约束因素与设计原则,对典型设计语言进行二次重构与补足,在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重点区域与辅助区域进行设计表达,实现主题特色与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匹配与耦合。结果 通过设计实践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结论 通过对主题的视觉化分析,提取典型设计语言并对其二次重构与补足,建立具有主题特色的地铁列车内环境设计的思维模型与方法模型,并结合设计实践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地铁车内环境的主题特色,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16.
谢玄晖  徐笑非 《包装工程》2020,41(8):239-245
目的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构建地铁站内色彩设计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对地铁站内色彩设计的内容分析,形成其文化认知模型,获取其设计方法的关键要素。然后,结合典型文化样本的收集,借助NCS色彩体系分析其色彩特征,通过对典型色彩的整合,将其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并对其认知特性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地铁站内的物理界面,形成色彩设计方案,阐释该方法的操作性。结果通过设计实践案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地铁站内色彩设计的文化特色。结论地铁站内色彩设计的文化识别是设计信息与文化原型的匹配过程,色彩的文化性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整合是设计过程的关键,借助认知理论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色彩设计的文化识别性,有效提升地铁站内色彩设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张志鹏  方兴  朱怡洁  徐超 《包装工程》2022,43(24):337-346
目的 对地铁疏散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解决方案,并对此领域后续研究重点进行探讨。方法 以易识性的概念为基础,结合地铁突发事件的特点,通过大量文献检索、搜集与整理,对应急疏散路径、应急信息传达、应急设施技术、应急管理技术等影响地铁疏散系统设计的重要层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结论 地铁突发事件中火灾爆炸事故、水灾事故、紧急制动事故是事发最多的三种事故形式,且具有突然性、封闭性、恐慌性、复杂性的特点;完善的地铁疏散系统设计包含了应急行为特征、应急信息传达、应急设施技术、应急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地铁空间内应急信息的呈现和宣传应具备较高的易识性,这可以极为有利地帮助人们理解和阅读相关的重要信息,可使乘客熟知在突发情况中如何行动,防患于未然,但目前对于地铁应急信息易识性的研究较少,并未形成体系,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