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含铕稀土配合物单体成功地合成出含铕稀土荧光聚合物(PPNEu)。通过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含铕稀土荧光聚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含铕稀土荧光聚合物能够与BSA相互结合,并使BSA出现荧光猝灭现象,该猝灭效应属于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KA=8.49×104 L/mol,n=1.25(298K);KA=7.45×104 L/mol,n=1.25(308K);在与BSA的结合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值,熵变(ΔS)为正值且焓变(ΔH)为负值,说明静电力在PPNEu与BSA结合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基于Frster理论,结合距离为3.38nm。  相似文献   

2.
用溶胀剂溶胀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使稀土配合物铕-二苯甲酰甲烷-邻菲罗啉[Eu(DBM)3phen]渗透进入微球中,制备出含铕配合物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系统的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溶胀剂的选择和用量、Eu(DBM)3phen的用量及溶胀时间对微球形貌和荧光强度的影响。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和荧光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条件优化,可以制备出单分散的高亮度荧光微球,微球中铕配合物的最大含量为5.5%,并且荧光微球在pH=1~14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含铕的有机配合物Eu(TTA)_2AA,并与乙烯基咔唑(NVK)进行共聚合反应,获得了Eu(TTA)_2AA-NVK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ICP、DSC、动态激光光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发现,含铕共聚物的荧光强度随E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未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通过XRD进行分析研究发现,Eu(TTA)_2AA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共聚物中,并表现出强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将已经合成Eu(DBM)3·H2O纳米微晶分散到SiO2纳米微球中,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组成结构、荧光性质以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DBM)3·H2O成功地被引入到SiO2纳米微球中,从而使SiO2纳米微球发出了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使SiO2纳米微球可在光电学、磁学以及激光等领域被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并用红外、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溶剂对L-色氨酸荧光光谱的影响;分别以L-色氨酸、氧化石墨烯为荧光剂和荧光猝灭剂,借助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L-色氨酸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紫外吸收光谱、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w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得出了氧化石墨烯对L-色氨酸荧光猝灭类型、猝灭速率常数(k_q)和结合常数(K)等参数。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L-色氨酸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机理是氧化石墨烯与L-色氨酸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稀土酞菁铕二聚体,并以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晶型和溶剂对HEuPc2的荧光特性影响较大;在275.5mm的紫外光激发下,晶型a的HEuPc2在DMF溶剂中可在615nm附近发现高亮和红光。对HEuPc2/C60共混复合体系的荧光和紫外谱图分析发现C60对HEuPc2起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荧光玻璃具有发光中心分布均匀和热稳定好等优点, 成为LED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淬火法合成了一系列Eu3+掺杂的硼酸盐玻璃, 通过荧光光谱手段对其发光性质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利用Van Uitert模型对样品中Eu3+的浓度猝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品中Eu3+的浓度猝灭机理为Eu3+离子间的交换作用导致的无辐射能量传递; 利用Arrhenius公式对荧光玻璃样品的温度猝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样品中Eu3+的发光温度猝灭属于Crossover过程; 最后分析了Eu3+与荧光玻璃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稀土酞菁铕二聚体(HEuPc2),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晶型和溶剂对HEuPc2的荧光特性影响较大;在275.5nm的紫外光激发下,晶型a的HEuPc2在DMF溶剂中可在615nm附近发出高亮度的红光。对HEuPc2/C60共混复合体系的荧光和紫外谱图分析发现C60对HEuPc2起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长浩  李云  严欣  张明 《材料导报》2016,30(18):6-9, 15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具有双键的稀土铕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共聚,得到具有稀土特征荧光的单分散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产物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聚微球粒径均一性较好;借助同步热分析(STA)研究了产物的热性能,紫外光谱仪(UV)和荧光光谱仪测试了产物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微球具有稀土(Eu~(3+))的特征光学性质,并且通过改变稀土配合物含量,可以改变共聚微球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P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使用高斯多峰拟合法对Pd(Ⅱ)-BSA体系荧光光谱的各荧光成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来源于色氨酸(Trp)残基,并推测Pd(Ⅱ)与BSA结合作用的位置在第212位Trp残基上.研究了Pd(Ⅱ)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和猝灭速率常数Kq的比较对Pd(Ⅱ)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Pd(Ⅱ)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含苯乙烯基噻吩生色团,通过酰氯化反应制备出含苯乙烯基噻吩生色团单体,将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出侧链上含生色团的高分子.利用1H-NMR、FTIR等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纳米金对含生色团高分子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温度对猝灭常数Ksv的影响说明了猝灭是动态猝灭,同时考察了溶剂极性对猝灭常数Ksv的影响,发现了猝灭的原因是纳米金与聚合物发生了电子转移,并阐述了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 ber法制备了粒径为40~60nm的单分散纳米SiO2微球,以氧化铕为原料、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制备了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并将其成功包覆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核-壳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的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稀土有机配合物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级包覆层,包覆层厚度随配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粒子呈现出很强的Eu配合物发光,纳米SiO2核对配合物有荧光增强作用,但配合物浓度较高时荧光增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将侧链含氨基的强电子离域性共轭聚合物(PDD)化学键合到纤维素纳米微纤(TOCN)薄膜上,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以2,4-二硝基甲苯(2,4-DNT)为模板的表面印迹共轭聚合物传感薄膜(MI-PDD/TOCN薄膜);并深入研究了该MI-PDD/TOCN薄膜对2,4-DNT检测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TNT溶液(或蒸气)对MI-PDD/TOCN薄膜的荧光猝灭常数(或荧光猝灭效率)仅为1.6×104M-1(或暴露300 s,18.2%),而2,4-DNT溶液(或蒸气)对其的荧光猝灭常数(或荧光猝灭效率)高达2.78×104M-1(或暴露300 s,88.4%),表明了MI-PDD/TOCN薄膜对2,4-DNT分子具有优良的响应灵敏度与特异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试》2017,(9):74-80
该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以及圆二色谱法,研究氨基比林(PY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YM对BSA有强烈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判定PYM和BSA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且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根据F觟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可以得出PYM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09 nm。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分析PYM对BSA蛋白构象的影响,表明PYM与BSA相互作用后使B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碳酸钙模板和离子交换过程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致发光谱和体外MTT实验对微球物化性能、发光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呈椭球形,直径约为2.5μm,长度约为7μm,并具有刺猬状表面;在晶体结构上与纯相六方羟基磷灰石相同,具有高结晶性;铕离子成功进入羟基磷灰石晶相。同时,研究还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颗粒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红色荧光。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铕离子的~5D_0→~7F_(1-4)跃迁明显在光致发光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MC3T3-E1小鼠胚胎骨细胞在掺铕羟基磷灰石浸提液中能够持续增殖,没有细胞形态上的变化,并且细胞相对增值率计算结果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16.
晏华  王雪梅  余荣升  张斌  陈淑莲 《功能材料》2007,38(5):795-797,801
采用酯化反应,合成了系列芘丁酸烷基酯和烷基酸芘丁酯,用IR和1HNMR表征分子结构,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它们在溶液中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芘类衍生物的取代基、键桥对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氧猝灭系数的影响较大,以OOC键结方式的烷基酸芘丁酯具有更高的氧猝灭性能,烷基链长短对荧光强度和氧猝灭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碳酸钙模板和离子交换过程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致发光谱和体外MTT实验对微球物化性能、发光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 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呈椭球形, 直径约为2.5 μm, 长度约为7 μm, 并具有刺猬状表面; 在晶体结构上与纯相六方羟基磷灰石相同, 具有高结晶性; 铕离子成功进入羟基磷灰石晶相。同时, 研究还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颗粒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红色荧光。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铕离子的5D07F1-4跃迁明显在光致发光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 MC3T3-E1小鼠胚胎骨细胞在掺铕羟基磷灰石浸提液中能够持续增殖, 没有细胞形态上的变化, 并且细胞相对增值率计算结果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得烯丙基COPNA-BMI树脂微球,然后经过炭化处理后得到新型炭微球.采用SEM观察这种树脂微球及炭微球的表面形貌;采用FT-IR分析该树脂微球炭化过程官能团的变化;采用元素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下该树脂微球C、H、O、N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XRD对炭微球的微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炭微球到具有很好的球形和表面光洁度,其结构为无定形炭;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微球的C含量逐渐增加,H、O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和低温(80K)下,对磷酸盐玻璃中 Cr~(3+)离子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进行了测量。根据配位场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不同波长激发下,观测到荧光峰值的移动和线宽的变化,对玻璃中 Cr~(3+)离子的浓度猝灭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铕铽比例的稀土配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SEM图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带隙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铕铽稀土配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均能产生发光峰在613nm附近的红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且发光强度与共聚物中MAA的含量有关;Tb3+对Eu3+荧光性能的影响与Tb3+所占比例有关,即当Tb3+比例较小时,对Eu3+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当Tb3+比例较大时,对Eu3+产生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