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酰胺类水凝胶及其在生物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类水凝胶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状况,并介绍这些水凝胶材料在生物物质分离、浓缩和生物催化剂固定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乙烷-H2O,乳化剂EA及K2S2O80aHSo3所成的反相悬浮体系可以合成一在8-12×10^6的粉状、还溶聚丙烯酰胺(PAM),通过测定表面张力,电导跟踪及电导滴定的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特征和各组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氧氟丙烷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一种聚季铵盐;研究了过硫酸铵、异丙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聚季铵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聚合反应,应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着重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异丙醇浓度、原料配比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纸包装材料用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淀粉以及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认淀粉已接枝上聚丙烯酰胺;通过热重分析,发现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比聚丙烯酰胺更稳定;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可知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是接枝在淀粉颗粒表面的,呈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AM-DEAM-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酰胺(AM)、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丙烯酸(AA)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和共聚物溶液性能,通过IR、NMR、DSC和TG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73℃和240℃,共聚物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耐盐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铭  伍钦 《材料导报》2004,18(Z1):307-208
以双官能度氧化还原体系为主,配合其他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均聚.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叔丁基丙烯酰胺(NT-BA)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共聚物温敏性微凝胶。测定结果表明,所得微凝胶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且粒径分布均一,引入疏水性单体NTBA能有效调节共聚物微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并对其药物负载与释放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为分散相,环已烷为连续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考察了不同油水相比,单体浓度,分散剂用量对粒径的影响;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不同粒径大小对吸水率和离子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dimethylacrylamide,orDMA)为功能单体,过氧化硫酸胺(Ammonium persulfate,or APS)为引发剂,制备出了含有高亲水性单体含量的温度敏感性的PNIPAM/DMA微水凝胶,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探针显微镜(AFM)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MA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微凝胶的粒径逐渐增加;随着DMA含量的增加,最低临界转变温度(LCST)和相转变温度也相应的升高;随着APS用量的增加,凝胶粒径逐渐增加,且当APS的用量为单体浓度的0.03%和0.04%时,反应40min会出现沉淀。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助剂,通过逐渐滴加单体与引发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探索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确保合成产物结构的正确性;对共聚物进行了热性能测试,5%热分解温度均大于260.6oC;吸水性能测试表明,共聚物对去离子水和0.9%NaCl水溶液吸水倍率可分别达318、69.2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