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手部关节肌腱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43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7例骨关节炎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对所有患者的双腕及指关节肌腱进行检查,观察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肌腱病变。结果:观察组腱鞘积液、腱鞘囊肿、肌腱粘连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活动期患者腱鞘积液检出率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观察组中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腱鞘囊肿、肌腱粘连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超声能有效的检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关节的肌腱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诊断中不同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CT、MRI检出率分别为38.46%(25/65)、60.00%(39/65)、76.92%(50/65),检出率相比,MRI、CT明显高于X线,P<0.05;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发现关节间隙出现不同的异常,如关节面出现侵蚀、骨质囊变现象,关节面下骨质出现硬化与关节软骨出现肿胀,其中MRI、CT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P<0.05。而对于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滑膜炎症、关节滑膜增厚等现象,只能通过MRI检查才能诊断。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疾病诊断中,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MRI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还能准确反映微小病灶及其软组织病变,对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郑斌 《影像技术》2023,(4):47-51
目的:分析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诊断中X线及肌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n=50),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开展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评价双侧腕关节滑膜厚度。研究组同时接受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滑膜厚度(2.94±1.12)mm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19)mm,组间差异显著(t=3.965,P=0.000)。50例腕关节数总计107个,0级、1级、2级、3级分别为6例、40例、38例、23例。其中1级、2级占比相对较多。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滑膜动脉阻力指数降低,滑膜动脉波动指数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肌骨超声检查准确率100%(50/50)高于类风湿性因子检出率88.00%(44/50),组间差异显著(x2=6.383 P=0.012)。和X线检查相比,肌骨超声检查骨侵蚀、骨质疏松、关节积液检出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联合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3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67.47%,明显低于MRI和CT联合MRI的81.93%、96.39%(P0.05);MRI联合CT检查对发病24h内及24-48h的病灶检出率较MRI、CT高(P0.05)。结论:MRI联合CT诊断老年多发性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CT与MRI检查,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诊断当中采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采用MRI检查诊断的60例患者当中,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CT诊断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检出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总检出率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为98.3%;其中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61.7%,组间差异显著(P0.05),以此证明观察组患者诊断效果更为优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当中采用MRI检查,为有效检查方法,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6.
姚道德  杨文兵 《影像技术》2014,(1):22-23,14
目的:对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在I级以及II级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软组织肿胀以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6例ICC患者做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与螺旋CT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ICC诊断准确性。结果:经数据分析,与螺旋CT检查比较,使用MRI检查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ICC患者使用MRI早期病灶诊断准确率比螺旋CT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经本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A组)、MRI联合MRCP(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B组),比较两种诊断手段的梗阻性黄疸检出率。结果:A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5.24%、恶性病变检出率为91.43%;B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78.57%、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7.14%。即A组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均高于B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症时,检出率相对较高,故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33例,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与MRI检查结果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X线平片检查显示1例骨质疏松,3例骨侵蚀,1例桡侧软组织肿胀,异常率为15.15%。MRI检查异常征象包括:33例滑膜增生以及滑膜炎,18例关节积液,1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渗出,16例软骨以及骨侵蚀,22例腱鞘炎。MRI对骨侵蚀的检出率为48.48%,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9.09%(P0.05)。结论:MRI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早期RA的病理变化,对于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MRI、CT、X线影像学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65髋),分别行MRI、CT、X线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结果:MRI检查、CT检查阳性检测率均高于X线片检查,且MRI检查阳性检测率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Ⅰ期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检查,且MRI检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螺旋CT、动态MR及US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MR及US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4.8%,动态MR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6.6%,US检查病灶检出率为79.3%,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94.5%,动态MR检查准确率为94.6%,US检查准确率为80.4%,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MR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率较高,优于US诊断,但是三者检查方法均有不同的优势,因此,联合检查在小肝癌的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更好。  相似文献   

13.
梁爱红 《影像技术》2014,26(4):36-37
目的:分析临床鼻咽癌患者诊断中CT与MRI技术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鼻咽癌患者均行CT和MRI诊断,并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鼻咽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38.9%和72.2%,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55.6%,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诊断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MRI诊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观察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诊断,观察组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形态学征像中,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灶早期增强、周围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增强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在诊断当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诊的脊柱外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前有明确的外伤史,并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CT检查出113例脊椎骨折,MRI检查出116例脊椎骨折,两种方法检查脊椎骨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能够清晰辨别的椎体骨折线116个,MRI能够清晰辨别的椎体骨折线79个,椎体骨折线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前纵韧带损伤和后纵韧带损伤检出率(33.90%、85.00%、33.05%、32.20%)高于CT(22.03%、13.56%、5.08%、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法在软组织损伤检出率(50.00%vs 53.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椎体骨折线上显示清晰,MRI在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前纵韧带损伤和后纵韧带损伤方面诊断更为准确,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势,临床根据目的选择或者联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于本院接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治疗的126例患者,根据检测时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选用CT检测,研究组选用MRI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梗死病灶数量、大小、部位及检查所需时间。结果:研究组小脑部检出率14.2%及脑干部检出率12.7%相比对照组在小脑部检出率3.1%及脑干部检出率1.5%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但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相比CT诊断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MRI及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MRI及CT检查,观察MRI及CT对不同情况的检测结果。结果:CT对发病时间为24h内的患者检测阳性率16.7%显著低于MRI的9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病灶的检测个数少于MRI,对小病灶、基底节的检测率均显著低于MRI,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检测方式,但MRI在早期及病灶检测方面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与应用意义。方法:以时间段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并经手术结果证实为椎间盘病变的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分别经CT以及MRI两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对CT、MRI两种诊断方法下所检出各类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的符合性进行对比并检验。结果:MRI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CT检出率71.67%(43/60)经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MRI对椎间盘突出各征象与手术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经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突出,对椎间盘突出各类征象的检出率高,符合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MRI、DR和CT诊断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52例,均接受DR、MRI及CT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MRI、CT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分别为83.3%、80.0%,均高于DR的46.7%(P0.05)。结论:MRI与CT相较于DR诊断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各7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经检查发现CT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的诊断效果,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采用CT及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更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