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烟碱/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水分散液。扫描电镜和激光散射结果表明,在pH值4.0~4.8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烟碱/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分散液的pH值从4.0上升到4.8,纳米粒子分散液的Zeta-电位下降。磷酸化壳聚糖和烟碱的体积比从2升至6,烟碱/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粒径减小;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磷酸化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烟碱/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在300 nm~800 nm。随磷酸化壳聚糖和烟碱的质量比增大,烟碱/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负载率增大,纳米粒子对烟碱的包封效率可以达到88.8%。  相似文献   

2.
磁性羧甲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壳聚糖经羧甲基化改性后接枝在Fe3O4颗粒表面,得到了磁性羧甲基化壳聚糖(Fe3O4/CMC)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磁性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TEM表明Fe3O4纳米粒子被CMC包覆,粒径约10 nm;XRD分析表明复合纳米粒子中磁性物质为Fe3O4;FT-IR表明壳聚糖发生羧甲基反应以及在Fe3O4表面的接枝反应.Fe3O4/CMC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25.73 emu/g,有良好的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壳聚糖只能溶于酸性水溶液的局限,对壳聚糖进行了化学修饰,通过引入磷酸基官能团,合成了可溶于中性水的磷酸化壳聚糖.以磷酸化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为基材,采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制备了苦参碱/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水分散制剂.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l00~200nm,纳米粒子对苦参碱的负载率最高可达66.2%.  相似文献   

4.
刘璠娜  饶华新  张子勇 《材料导报》2013,27(2):44-47,67
评价N,N,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TMC)及其纳米粒子对质粒DNA(pDNA)的负载及保护能力,考察了其纳米复合物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 2细胞)的转染能力。通过复凝聚法制备TMC/pDNA纳米粒子,并采用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粒子形态和粒径;采用凝胶阻滞分析观察其对pDNA的保护情况;采用四噻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其对HepG 2细胞的转染活性;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果表明负载pDNA的TMC纳米粒子多呈球形,粒径为100~300nm,能有效地包裹和保护基因不被DNaseⅠ酶消化;当TMC与pDNA的质量比为10∶1时,在48h达到最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5.
叶君  郭园  熊犍 《功能材料》2012,43(18):2541-2545
令可生物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Eu3+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MC/Eu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SEM、AFM、荧光光谱表征其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质,并探讨pH值对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纳米化后,其荧光强度大幅度提高;粒径在150~500nm范围内;pH值增大,粒径变小,分布均匀;pH值=13.4时粒径最小,分布最均。  相似文献   

6.
辛梅华  李明耆  张晓林  王军 《功能材料》2012,43(20):2790-2794
以壳聚糖为原料,首先合成N,N-双长链烷基壳聚糖(DACS),溶于四氢呋喃(THF)中用NaH活化后与1,3-丙烷磺内酯反应,制得N,N-双烷基-3,6-O-磺丙基壳聚糖(SPDACS)两亲性衍生物。用FT-IR、1 H-NMR、EA和溶解性实验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SP-DACS能溶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水溶液中,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自组装纳米聚合物胶束为球形结构。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8、10、12),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014mg/mL减小到0.006mg/mL,平均粒径从169.4nm减小到117.0nm。甲苯胺蓝变色实验结果表明SPDACS具有类肝素结构,有望成为血液相容性良好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以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为中间体,将胆甾醇琥珀酸酯(CHS)选择性接枝到壳聚糖的6-OH上,再经水合肼脱去N-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游离出氨基,获得疏水改性的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透析法制备O-CHCS自聚集纳米粒,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LLS)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O-CHC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合成的O-CHCS是一种两亲性化合物,能在水中自聚集形成粒径约337nm,ζ电位为+25.6mV的球形纳米粒,获得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有望成为疏水性药物或DNA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凹凸棒石(APT)一维纳米棒晶在功能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凹凸棒石表面负载ZnO纳米粒子的基础上,采用季铵化壳聚糖进行改性,通过调控复合材料表面电荷进而提升抗菌性能.采用XRD、FESEM、TEM、EDS和BET对ZnO/AP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采用FTlR和Zeta电位对季铵化壳聚糖改性ZnO/AP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均匀担载在凹凸棒石表面,季铵化壳聚糖成功改性了ZnO/APT复合材料.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表明,5%季铵化壳聚糖改性ZnO/APT纳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值分别为0.25 mg/mL和0.5 mg/mL.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季铵化壳聚糖改性纳米复合材料对HeLa细胞的存活率超过97.3%,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合成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具有量子尺寸效应,样品UV-Vis吸收光谱在335~350 nm给出了氧化锌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FL光谱显示在400,550 nm处产生荧光发射;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尺寸在100 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氧化锌纳米粒子的表面起到良好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氧化改性及还原稳定纳米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简洁、环保、绿色的方法合成金属纳米粒子对于扩展纳米粒子在生物化学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高碘酸钠对壳聚糖进行氧化反应制备双醛壳聚糖(D-CTS),用FT-IR、元素分析法对D-CTS进行表征,将制得的D-CTS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纳米银粒子,最后用UV-Vis、DLS、FT-IR、XRD、SEM对制备的纳米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CTS的氧化度和反应液的pH值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微观结构有重要影响。D-CTS中的醛基和氨基是稳定纳米银粒子的主要基团。XRD分析制得的纳米银具有较好面心立体晶体结构,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在30~40nm之间,同时常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