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实例对基于数据流/控制流的回归影响域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分析要点,强调加强变异流分析以确保分析充分性.针对需求更动,提出了基于知识条目的回归影响域分析方法.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控制流+知识条目的回归影响域分析方案.实践证明,基于知识条目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基于数据流/控制流的分析方法形成有效的补充,从而对回归测试的充分性形成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Visio的图形化建模可测性分析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基于多信号模型的可测性建模和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Visio控件构建图形化建模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具体示例给出了多信号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故障测试依赖矩阵的求法,并分析了示例的模糊组、未检测故障、冗余测试、隐藏故障、掩盖故障、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等可测性指标,其结果与应用TEAMS软件的分析结果一致.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对开发可测性辅助分析软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故障属性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样本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障样本分配方案是测试性验证试验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基于故障率的按比例分层抽样分配方案试验结果不可信的问题,提出基于故障属性的测试性验证试验样本分配方案.该方案在综合考虑故障率、故障后果和故障被检测难度等故障属性元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故障属性模型和故障属性值计算模型,并根据故障属性值相对比值的方法进行样本分配.案例应用结果表明:与基于故障率的按比例分层抽样分配方案相比,该方案更加合理,工程适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在冷水机组现场的故障数据通常难以获得,这是导致基于多分类算法的故障检测方法未被广泛现场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将距离拒绝(DR)机制融入贝叶斯网络(BN)中,将冷水机组故障检测转化为一类划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R-BN的冷水机组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仅使用正常数据训练模型,从而有效克服上述障碍。本文通过使用ASHRAE RP-1043的故障实验数据对提出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可知基于DR-BN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故障检测性能,尤其对低劣化等级下的故障,故障检测正确率最高时可高出94%。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件故障的检测、消除和修复的问题,用动态正常模型和免疫计算的方法进行了软件故障高精度处理的研究.动态的正常模型用来提高软件故障检测的精度,免疫计算用来提高软件系统对软件故障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用正常软件系统中所有组件的时空属性唯一确定了该系统的正常状态,设计了软件故障检测、消除与修复的免疫算法,包括自体/软件故障的检测算法、已知软件故障的识别算法、未知软件故障的识别算法、软件故障的消除算法和受损系统的修复算法.在时间属性正确的条件下,软件系统的正常模型大大提高了对软件故障的检测率(理论上可达到100%),降低了误检率.正常模型和免疫计算有助于从精度和智能两方面同时解决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为未来软件的设计与工程化提供有用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射击控制计算机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航炮射击精度,因此需要定期故障检测.本文在分析射击控制计算机接口特性基础上,提出原位检测和离位检测的测试方案,介绍了检测原理,设计了检测仪的硬件和软件,并分析了检测精度和数据.检测仪已通过航空兵部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作战和训练任务,设计思想和工程实现方法对舰炮随动系统的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像配准的STN-LCD外观缺陷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配准的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STN-LCD)的外观缺陷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标准模板图像做不均匀光照消除、二值化以及区域信息提取;然后通过控制点检测和仿射变换实现待检测图像和模板图像之间的配准;并利用各图形区域的灰度平均值和标准方差等统计信息,检测缺段、针孔等各类缺陷.为提高图像配准精度,进一步提出了有效控制点筛选方案以及混合插值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思路合理,缺陷检测正确率达到98.3%,可代替人眼实现对STN-LCD多种外观缺陷的快速、自动检测,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GPU的快速Sobel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Soble边缘检测算法的优化和实现都是针对常用处理器(CPU、DSP和FPGA等)提出的,难以应用在图像处理器(GPU)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VIDIA公司CUDA架构图形处理器(GPU)的快速Sobel边缘检测算法.快速算法根据GPU的并行结构和硬件特点,采用了纹理存储技术、多点访问技术和对称计算技术三种加速技术,优化了数据存储结构,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快速算法充分利用了GPU的并行处理能力,在处理4 096x4 096分辨力的8位灰度图像时速度可达190 fps,是基于CPU实现的122倍.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虚拟数字示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设计软件Labview开发的高性能虚拟数字示波器系统,方法 由数据采集DAQ、接口总线、硬件驱动程序和虚拟软件数字示波器构件构成了虚拟示波器系统,并应用在光纤气体浓度检测系统中。结果与结论 在实际光纤气体浓度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表明,该虚拟数字示波器很好实现检测信号的处理,并具有良好人机界面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测绘导航软件具有故障类型多样、故障难以检测、故障后果严重等特点,对其测试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障注入的嵌入式测绘导航软件测试技术,建立了基于故障注入的测试框架,构建了包括故障类型、故障名称、故障输入、可能导致的软件故障和软件预期反应等5个属性的故障模型,列出了导航电文类、接口协议类、处理算法类、软件界面类、系统安全类等几类常见故障,并提出了场景注入法、接口注入法、界面注入法、综合注入法等故障注入方法.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嵌入式测绘导航软件故障检测效率,提升测试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采样器气体流量采用开环控制,随着抽气泵负载的增加引起气体流量的下降,导致采样气体体积误差偏大的问题,提出了闭环流量控制的气体采样器,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利用微型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可调微型气泵及控制器组成了闭环控制系统,并结合带死区的增量PID控制算法和积分累积气体采样的方式,消除了采样流量由于负载的变化而引起的误差。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闭环控制的采样器气体流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及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概念及虚拟仪器的形成,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性能测评系统的设计方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网络性能测评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性能分析、数据显示、数据库管理和主控模块等功能模块的设计和软件设计,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现代制造对检测过程高精度、自动化、柔性化及100%在线检测的需要,基于最新研制的三杆五自由度虚轴机床,设计了一个检测系统.介绍了虚轴机床检测装置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检测装置的运动控制模型和数控系统组成.分析了检测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利用商品化CAM软件进行检测轨迹规划,以G代码格式文件提交检测作业要求,并根据运动控制卡的要求编写检测过程控制及G代码指令解释程序,实现了检测系统的控制.为充分利用虚轴机床的优点,拓展虚轴机床的应用,适应新的需求,对新的检测系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LabVIEW在虚拟仪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波  陈春俊  舒丽芬 《中国测试技术》2006,32(6):112-113,134
针对复杂的测试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网络化虚拟仪器及其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运用LabVIEW开发了用于远程数据采集的虚拟仪器,并阐明了其网络协议、硬件、软件设计原理。利用服务监听机制和datasocket技术,通过局域网开发该虚拟仪器可实现网络测试数据的实时发布与读取。  相似文献   

15.
As nanoscale processing becomes the mainstream in IC manufacturing, the crosstalk problem rises as a serious challenge, not only for energy-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but also for security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egister reallocation algorithm called Nearby Access based Register Reallocation (NARR) to reduce the crosstalk between instruction buses. The method includes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ware Nearby Access Aware Interference Graph (NAIG), using data flow analysis at assembly level, and reallocation of the registers to the softwar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talk could be dramatically minimized, especially for 4C crosstalk, with a reduction of 80.84% in average, and up to 99.99% at most.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液压支架的虚拟仿真过程中对四连杆机构、顶梁和立柱之间的联动还缺乏比较有效的表达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法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液压支架部件无缝联动方法。首先根据某型号液压支架进行UG建模并进行模型修补,运用解析法对关键尺寸进行姿态解算。之后导入Unity3d中建立"父子"关系,并在C#环境下进行协同联动程序编写,建立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的运动状态任务与关系,同时建立GUI界面与虚拟手操作两种交互方法。最后进行实际应用和测试,验证了无缝联动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液压支架的联动仿真和基于3D的虚拟状态监测及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7.
虚拟仪器在交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电机采用单片机控制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交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并介绍了PID控制算法的设计。该设计采用虚拟仪器突破了传统仪器在数据处理、显示、存储等方面的限制,并能实时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达到对电机的转速实现控制的目的。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人机交互性强、编程简单、操作方便、控制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象间的碰撞检测和碰撞响应一直是可视化虚拟环境中主要的计算瓶颈,对于大型复杂对象进行精确、实时的装配仿真等工程应用中,其时间的开销是无法忍受的。笔者提出基于CAD 的虚拟场景的装配仿真,是让CAD 软件在后台做碰撞检测,通过通讯技术,在微机上实现前台的虚拟大场景、复杂部件装配仿真的实时可视化,大大地降低了碰撞检测的时间开销。同时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并在EAST 三环吊装仿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ftware Criticality Analysis (SCA) approach that was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justification of using commercial off-the-shelf software (COTS) in a safety-related system.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SCA is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to safety of the software components within the COTS and to show there is segregation between software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safety importance. The approach taken was a combination of Hazops based on design documents an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ctual code (100 kloc). Considerable effort was spent on validation and ensuring the conservative nature of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from reverse engineering from the code showed that results based only o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documents would have been misleading.  相似文献   

20.
Optical matrix processors using acoustooptic transducers are described with emphasis on new systolic array architectures using frequency multiplexing in addition to space and time multiplexing. A Kalman filtering application is considered as our case study from which the operations required on such a system can be defined. This also serves as a new and powerful application for iterative optical processors. The importance of pipelining the data flow and the ordering of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a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such a system are also noted. Several examples of how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is are included. A new technique for handling bipolar data on such architectures is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