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传统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近似公式精度不高及相关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设计无法进行或得到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参数。使用泰勒公式将设计过程中的复杂公式近似展开,并对得到的近似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其精度得到了提高;对相关公式进行推导,发现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半吸收频带宽度与腔深成正比关系,据此,设计时可根据工程中的空间限制条件,首先确定腔深,再计算其他参数,提出了面向工程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方法。针对某风机噪声,使用面向工程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微穿孔板结构参数,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吸声系数曲线。工程应用表明,面向工程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方法更方便,且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提出一种宽频带封闭式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使用薄膜封闭背腔中的特定气体,改变背腔声抗,配合参数合理的微穿孔板,能够提升低频吸声性能并有效拓宽吸声频带.基于声电类比法推导该吸声体的吸声系数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以及阻抗管实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探究背腔气体、微穿孔板振动和薄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中的共振和反共振频率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中的共振和反共振频率计算张宗茂,顾熙棠(宁波大学机械工程系)一、引言对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已有较系统的研究’‘I“””。单层做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可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计算公式求得,但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钱玉洁  孔德义  高钧 《声学技术》2014,33(2):154-158
实验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对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性能的影响。使用单壁碳纳米管对传统的微穿孔板吸声体进行表面修饰,得到复合微穿孔板吸声体,在阻抗管中测量得到其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并与复合之前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经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后的复合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在低频范围内有明显的改进,吸声系数最大可提高约39.6%。对基于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复合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机理进行探讨时发现,复合吸声体在微穿孔板吸声体共振吸声的基础上引入了单壁碳纳米管与微穿孔板界面的摩擦振动作用等辅助吸声机制使得其吸声性能变优。该研究结果为微纳复合吸声降噪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盖晓玲  李贤徽  杨军  赵俊娟  刘彦琦 《功能材料》2013,44(13):1833-1836
为了研究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与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对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低频吸声性能有所降低,高频吸声性能变化不大。且随着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的增加,考虑声致振动时的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曲线逐渐接近未考虑声致振动的情况。当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时,随着穿孔板穿孔直径和间距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穿孔率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和结构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6.
微穿孔板吸声体中的板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风雷  丁辉  刘克 《声学技术》2001,20(1):45-47
板振动对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声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文章对此影响关系从理论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并通过不同材料、不同孔径、不同穿孔率样品在低频、中频驻波管中的大量实验,分析板振动对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性能影响关系的规律性,从而得到对微穿也板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燕山林  吴锦武  陈杰  熊引 《声学技术》2022,41(5):711-716
轻质耐高温的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主要受腔深、孔径、板厚、穿孔率四个参数的制约,通过等比例减小和增大这些参数来观察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性能的改变。引入吸声系数变化率的概念,以吸声系数变化率作为衡量标准,判断参数的改变对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整体而言,影响吸声性能的敏感度从高到低的微穿孔板吸声体参数顺序为:腔深、孔径、穿孔率、板厚。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人员利用微穿孔板吸声体降噪时设计吸声体尺寸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熊引  吴锦武  燕山林 《声学技术》2022,41(1):124-130
针对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吸声体结构的吸声性能.以三蜂窝芯的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中微穿孔板的孔径、穿孔率和背腔深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吸声体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频带为优化目标,得到吸声体宽频范围吸声时的优化结构参数.将三参数优化、两参数优...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列车运行速度不断加快,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轨道不平顺、列车交汇等产生一系列噪声,而微穿孔板—二次余数扩散体复合结构可以用于解决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问题。首先通过Comsol 有限元仿真对微穿孔板与7 阶二次余数扩散体的复合结构进行吸声特性探究,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验证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后续研究二次余数扩散体子背腔排列顺序对复合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发现只有保持二次余数扩散体腔体的对称性,才能使复合结构的吸声效果较好;探究二次余数扩散体子背腔折叠对复合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发现二次余数扩散体子背腔折叠对第一个吸声峰毫无影响,只对高阶谐振峰产生影响,背腔折叠的长度越大,第二个吸声峰发生频率越往高频移动;最后分析微穿孔板孔隙率、孔径及板厚对复合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穿孔板的孔隙率及板厚主要影响吸声频率,随着孔隙率(板厚)变大,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稍向高(低)频方向移动,而孔径主要对吸声性能起作用,孔径越小吸声峰越高。有关结论可为低频吸声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穿孔板吸声体是由穿孔直径在1 mm以下的薄板和板后空腔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其结构通常可利用经典的微穿孔板理论来设计。但在温度变化条件下,经典的微穿孔板理论已经不足以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微穿孔板结构。文中在设计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时,不仅考虑了结构参数孔径d、板厚t、孔间距b及空腔深度D对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影响,又计入了温度T这一参数。拟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一定温度下的单层和双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搜索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使其在给定的频带范围内平均吸声系数最高。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设计出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吸声系数较大,且符合给定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面蜗杆类零件齿面形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进行虚拟设计,生成空间三维图形的简洁方法——参教化“虚拟加工”实体建模。基于AutocAD软件平台,应用LISP语言开发设计程序,并以环面蜗杆和弧面分度凸轮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类零件二维工程视图和各种断面图形的提取方法。文中提出的参数化实体建模方法,对深入研究一般复杂曲面的实体生成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析当代“伪绿色”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雪梅  刘佳 《包装工程》2013,34(12):72-75
对绿色设计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全面地思考,以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启示,分析了绿色设计的成就,论述了绿色设计下存在的一些“伪绿色”设计。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当代绿色设计的发展,呼吁设计道德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高速路两侧噪声污染严重,为设计性能更加优越的公路声屏障,结合沈阳市东西快速干道高架桥声屏障建设的工程要求,设计闭孔泡沫铝材的吸声共振型声屏障。使用噪声频谱分析仪实地测量噪声污染情况,利用驻波管法测试打孔闭孔泡沫铝板的吸声系数值。设计的声屏障主要吸声结构为密度0.3 g/cm3,厚度10 mm,打孔率3%的闭孔泡沫铝吸声板,背后设置30 mm厚空腔,其吸声特性为:吸声主频率为300~400 Hz,对500 Hz以下的低频噪声吸声率可达到60 %~90 %。  相似文献   

14.
针对振动噪声传递路径降噪设计是提高船舶声学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目标舱室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并不唯一,其中多条主要路径传递了大部分振动与噪声能量。利用作者提出的基于声振熵概念及图论中K则最短路径理论的声振熵赋权图法,能够快速识别船舶舱室噪声主要传递路径族。在此基础上,计算噪声主传递路径族上声学设计参数变化对目标舱室声压影响的灵敏度,调整有关声学设计措施,此即降噪设计主传递路径族灵敏度方法。提出适用于大型船舶噪声主传递路径分析及主传递路径族灵敏度的降噪设计通用流程,通过超大型油轮降噪声学设计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首都国际机场飞机噪声为例,对飞机噪声影响区域内敏感建筑物隔声窗的设计进行研究。以1小时等效A声级LAeq作为飞机噪声影响区域内隔声窗设计时飞机噪声的评价量,并依据人对不同类型、不同时间段内噪声烦恼度的不同对LAeq值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LAeq值设计的隔声窗隔声量基本达到飞机噪声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章阐明了一种非线性耳塞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这种耳塞按炮兵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在高强度脉冲噪声的作用下,有很高的隔声量可以保护听力;在低声级环境中,其隔音量又足够低,可以保证能接收到一些有用的声信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某道路某处居民楼所存在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实际监测,根据声屏障声学设计的步骤设计出适合该区域的三个不同顶部造型的声屏障,采用声学软件Virtual. Lab Acoustic对三种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认直立型声屏障的设计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工业设计中的声音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工业设计中对声音问题关注度较低的问题,在对产品声音设计中声音种类和声音设计方法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体验设计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的引用,阐述和分析了通过前期详尽的用户研究和声音测试来分析和指导产品听觉界面的完成,从而有效解决了产品听觉界面中声音与信息的关联性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30 kW低噪声移动电站设计中,运用隔声、吸声技术和消声技术降低了内燃机电站的噪声,成功的解决了柴油机通风散热问题。并利用噪声抑制方面的数学计算模型进行隔声、消声降噪的计算,预估了低噪声电站的噪声指标,缩短了设计周期。试验证明,30 kW低噪声电站的隔声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令人满意的降噪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力设备同时满足降噪和散热的需求,提出一种周期分布式结构的通风隔声罩。隔声罩的罩壁内嵌通风消声单元,声波衰减的同时,气流可顺利通过罩壁进行耗散。介绍了分布式通风隔声罩的设计,并对其隔声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布式通风隔声罩对三种不同设备的插入损失分别进行了实际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频率以上,隔声罩插入损失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分布式通风隔声罩在其通过频率以上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该分布式通风隔声罩的有效降噪频率可根据不同声源的频率特性进行专一设计,适用于各种需要通风散热的设备的隔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