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热分析法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环氧树脂E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体系固化行为和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MC的加入对固化反应有促进作用。Starink方程计算了E44/DDM体系活化能为51.14 kJ/mol,CMC加入后活化能为40.52 kJ/mol-51.01 kJ/mol。用n级非等温动力学分析,获得了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热重分析(TGA)表明,CMC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动态力学性能(DMTA)分析表明,CMC和环氧树脂体系相容性很好,且CMC的加入增大了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储能模量,而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膦的酰亚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溶性的含磷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基氧膦(BMIPO)。并用^1H核磁,^13C核磁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MIPO树脂中含有五元酰亚胺环及高密度的苯基,使BMIPO树脂成为一种有着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高起始分解温度及高氧指数的极好的阻燃剂。可以得到任意比例且不存在相分离的均相含磷双马来酰亚胺/环氧/4,4’-亚甲基二苯胺(DDM)固化树脂。由于BMIPO/DDM之间的反应速率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M)/DDM大,增大混合树脂中BMIPO/BMIM的比例,也就增加了后固化阶段重新交联的危害性,使得Tg值及热稳定性有所降低。BMI/环氧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较环氧固化体系低,这是由于在BMIPO中引入膦基造成的,但其Tg值和阻燃性都明显比环氧固化体系高。混合物中BMIPO含量越高,阻燃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微波固化环氧树脂中非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微波固化反应装置,用红外光谱(FT-IR)跟踪了环氧树脂E-51/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的固化过程;计算了在微波和在传统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不能改变最终产物的结构;微波条件下的固化度高于在传统条件下的固化度;微波辐射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且降低的程度与它们在传统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用于CIRTM工艺的E-44/GA327(DDM改性芳胺)环氧体系和苯并噁嗪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DSC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最佳固化温度外推法确定了两种树脂的最佳共固化制度。结果表明,苯并噁嗪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70.35kJ/mol,表观指前因子A为1.27×107s-1,反应级数n为0.897;E-44/GA327体系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44.04kJ/mol,表观指前因子A为1.78×104s-1,反应级数n为0.884。两种树脂的最佳共固化制度为140℃/240min+180℃/240min,按所确定的共注射树脂的固化工艺制备了浇铸体,苯并噁嗪和E-44/GA327的固化度分别达到了96.7%和98.3%,固化物力学性能良好,验证了固化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钛酸酯催化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FTIR“原位”技术,研究了钛酸酯(Tc-114)偶联剂对环氧E-44和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得出固化程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又根据DSC曲线,分别算出加有Tc-114和不加Tc-114的两个固化体系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结果表明,Tc-114的存在使环氧固化反应活化能降低,催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双酚F环氧树脂以其低粘度、高电绝缘性、耐腐蚀性、粘接性好、固化物优异的机械性能特点在浇铸、灌封、结构修补胶以及液体传递模塑(RTM)等要求树脂具有低粘度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改变合成中苯酚与甲醛的摩尔比,获得了两种不同同分异构体比例的双酚F(BPF-a和BPF-b)并采用13C NMR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同分异构体比例对合成的对应环氧化物双酚F环氧树脂(BPFEP)/DDM体系固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在低于145℃,BPFEP-a/DDM与BPFEP-b/DDM凝胶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即BPFEP-b/DDM体系凝胶时间比BPFEP-a/DDM体系凝胶时间短,而高于145℃,两体系的凝胶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两体系的DSC曲线揭示了同样的规律.同样因同分异构体比例的影响,BPFEP-a/DDM体系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高于BPFEP-b/DDM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液晶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氧氯丙烷法合成液晶环氧化合物-4,4‘-二缩水甘油醚基二苯基酰氧(PHBHQ),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技术研究了PHBHQ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固化反应的固化特性及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HBHQ在固化过程中能形成取向有序的介晶域,赋予PHBHQ/DDM固化物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催化剂、固化时间和温度对环氧树脂(EP)或丁腈橡胶(A)改性氰酸酯树脂(CE)固化反应的影响以及CE/A膜性能.不舍催化剂的CE/EP体系160℃不能有效固化,而含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B)的CE/EP体系能有效固化,且固化反应速度随着B用量增加而提高.CE/A/B体系的固化程度随着固化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提高.C...  相似文献   

9.
以1,3-二溴金刚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氧树脂固化剂1,3-二[4-(4-氨基苯氧基)苯基]金刚烷(BAPPA),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环氧树脂(E51)/BAPPA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出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为43.57kJ/mol。对E51/BAPPA固化物的耐湿热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为98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76.3℃,Td5高达406℃,吸水率、介电常数比相同条件下E51/DDM固化物分别降低了34.9%和15.7%。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粘度测定仪以及与理论分析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基环氧(TGDDM)与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固化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固化过程中粘度值随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和固化度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且可以由下面一个独立的本构方程进行表征: lnμ=lnμ_0+△E_a/RT+k_1α+k_2α~2+k_3α~3式中μ是体系的粘度值,T是温度,α为固化度,α是固化时间t的函数,△E_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K_1、k_2和k_3分别定义为一阶、二阶和三阶固化系数 最后本文根据实验值及上式给出了TGDDM/DDS体系在给定条件下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粘度-时间、粘度-温度和粘度-固化度的数学表达式。本工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研究和成型过程中如何掌握其流变学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按球对称模型对粒子增强复合材料中热膨胀差(DCTE)热应力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应力或残余应力具有短程分布特点;粒子内部为常水静应力,界面和基体中径向应力与粒子内部同号,切向和周向应力与径向应力符号相反。存在一个基体发生初始屈服的临界温差tP,屈服范围随温差|t|而扩大。单程变温产生的残余应力与热应力完全相同;经过一个热循环后,若温差小于tP则残余应力为零;若大于tP,则在粒于和基体中产生残余应力。讨论了粒子形状和尺寸对残余应力和基体塑性变形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介绍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机理,以及导热填料搀杂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理论模型。综述了各种高导热填料的研究进展和它们在导热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国产聚芳砜原粉热降解过程与在DSC谱图上出现双峰相对应的阶段性机制,用Doyle方程分别测求了热降解两个阶段与总包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其补偿效应式。  相似文献   

14.
氯磺化聚乙烯的热行为和热降解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DTG和DSC研究了氯磺化聚乙烯(CSM)的热行为和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CSM的热降解温度和失重50%的温度均随升温速率升高而增高;在氮气氛和空气中,CSM分别为三步和四步降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由基聚合和负离子聚合两条途径合成了N-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并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二者的无规共聚物。研究并对比了它们的热失重性能和亲水-疏水性质,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同时疏水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DSC、DMA、TEM、SAXS和TG对SPS(磺化聚苯乙烯)及其离聚体的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磺酸基含量为9.83mol%的SPS中有磺酸离子的聚集。金属离子的引入使SPS离聚体的分子间作用力、微相分离程度增大。磺酸盐含量为4.70mol%以上的SPS离聚体中有离子聚集,离子簇直径为3~10nm。在磺酸盐含量为13mol%范围内,SPSNa离聚体基体的Tg1、离子微区的Tg2均随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PS磺化、中和成SPS离聚体后,热稳定性增加,其顺序为:SPSZn>SPSNa>SPS>PS。  相似文献   

17.
电镀纳米镍的结构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量热分析等技术研究了电镀纳米镍的微观结构及晶粒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纳米镀镍层中存在(200)织构;镀层中的自由体积约为0.8%,随镀层厚度的增加,(200)面的尺寸变化很大;晶粒开始长大的温度为345℃,晶界放热焓为3.2J·g^-1。  相似文献   

18.
张建可 《真空与低温》2006,12(3):180-184
讨论了聚氨酯软泡沫塑料的隔热机理和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对影响隔热性能的因素,如温度、密度、挤压、吸水率、环境压力等进行了分析。在这些不同影响因素下对聚氨酯软泡沫塑料的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聚氨酯软泡沫塑料在各影响因素下的热导率关系曲线。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聚氨酯软泡沫塑料隔热性能的普遍性规律。为聚氨酯软泡沫塑料的隔热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脉管制冷与气波制冷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炜  徐烈 《低温工程》1998,(5):45-51
介绍了气波制冷机与脉管制冷的原理与发展简况,对这两种利用压力能的制冷方式,着重在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和主要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并提出了将这两种制冷机的优点相结合以满足更广泛应用场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原位红外研究SBS接枝前后的热氧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红外对比研究了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 (SBS)、马来酸酐接枝 SBS(SBS- g-MAH)、聚丁二烯 (PB)和聚苯乙烯 (PS)的热氧化过程。研究表明 ,接枝产物对双键的保护作用使得 SBS-g- MAH的抗热氧化性比纯 SBS明显提高 ,热氧化速率变慢 ;SBS中 PB段的双键和烯丙位同时氧化 ;PB的热氧老化机理和 SBS一样 ,但 PB的起始热氧化温度比 SBS低 ,热氧化速率比 SBS快 ,说明苯乙烯段有抑制氧气向丁二烯段扩散的作用 ;SBS中 PS段未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抗热氧化性能的顺序为 :PS>SBS- g- MAH>SBS>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