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饱和聚酯(UP)通过正确选择原材料和固化条件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抗冲击性能较低,使其一些应用受到限制。掺混能够增加网络结构柔性的改性剂可提高抗冲击性能。在UP网络结构中引入柔性的聚硅氧烷链段,象形成接枝共聚物一样,作为树脂和改性剂之间的低粘附性降至最低的一种方法,以便增加改性物的柔性。由于聚酯和聚硅氧烷是不互溶的混合物体系,在固化时,接枝共聚作用能够促进两聚合物问的相容性。所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自由基反应引入到树脂网络结构中,以及1,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中的氨基与GMA反应。硅氧烷(1,1,3,3-四甲基-1,3-二乙氧二硅氧烷)的加入可使聚有机硅氧烷网络增长,而加水可以保证固化期间水解和缩聚反应进行。使用此方法可改善改性物的柔性。采用动态机械分析方法评价了接枝共聚,并且通过悬臂梁式试验评价了纯UP和改性UP抗冲击性能。在较低的改性剂含量范围内,在不饱和聚酯链段内接枝柔性链段可有效地提高聚酯树脂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聚氨酯的改性研究。用红外扫描动态检测UP/TDI混合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分解固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复合材料的方法,新型防腐蚀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自熄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工业进展及新成果的简要综述文章),用于电子绝缘材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硅二醇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首先合成出了有机硅树脂预聚体,然后将其添加到不饱和聚酯合成步骤中。通过有机硅预聚体上的硅羟基和乙氧基与不饱和聚酯上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来完成整个改性过程,最终制备出耐高温有机硅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采用IR、TGA对不饱和聚酯改性前后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IR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树脂的分子结构成功的引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分子链上。TGA测试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经有机硅改性之后其起始分解温度从295℃上升到了340℃,耐热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对有机硅改性前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体积电阻率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机硅分子结构的引入不但可以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热性能,还可以改善其电性能和防水性。  相似文献   

4.
不饱和聚酯     
PA053同时含有乙烯基酯树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 此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由以下一些必需成分所组成:1)不饱和聚酯树脂A;2)使分子中带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双酚型环氧化物与不饱和一元羧酸反应,进而在上述环氧化物骨架中,在原有的仲羟基及/或环氧化物与不饱和一元羧酸反应后所生成的仲羟基上,  相似文献   

5.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的工业名称,是目前热固性树脂中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它主要是用于玻璃钢材料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SMC和BMC等新型玻璃钢加工方法的出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对它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两大缺点:固化收缩率高和固化物脆性大.因此,降低UPR的固化收缩率、提高UR固化物的韧性是当今UPR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用3,6-二(甲氧基甲基)均四甲苯与不同的二元酸或酸酐如: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和琥珀酸及不同的甘醇如:1,2-丙甘醇、二缩三乙二醇、1,4-环己二醇和3,6-二(苄氧基甲基)均四甲苯反应制备一组不饱和聚酯树脂。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用末端基团分析法确定其数均分子质量(Mn^-)。结果发现这些聚酯室温下可以与苯乙烯固化,苯乙烯固化后的聚酯的热性能通过热重分析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A和DSC)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纳米二氧化钛增强增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用未经表面处理和经表面处理的纳米 Ti O2 对不饱和聚酯 ( UP)树脂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纳米Ti O2 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表面处理的纳米 Ti O2 用量为 4 %时 ,材料的增韧增强效果最好。用 DSC测定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 Tg) ,可以发现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比纯不饱和聚酯树脂大 ,且经处理的填充的复合材料的 Tg 更高 ,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PA033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及其成型品的制法;PA034耐热水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及基层合用树脂混合物,及成型品;PA035可作为修补剂、粘合剂使用的,用废料制作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物组成;PA036封入线圈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及其密封线圈成型品;PA037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型材料及玻璃钢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73124使用近红外光谱和热流传感器互补技术建立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动力学模型;20073125含有改性近晶状粘土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触变性组成物;20073126具有降低凝胶时间趋势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或乙烯基树脂组成物;20073127不饱和聚酯树脂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新型引发剂;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苯乙烯价格低廉,而且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改变不饱和聚酯链段的性质或苯乙烯/埭酯配比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要。通过树脂和苯乙烯中的缺电子双键间的自由基共聚反应而形成交联网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累托石(OREC)改性不饱和聚酯(UP),以改性的UP为基体,以玻璃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有机累托石/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三元复合材料(OREC/UP/FIBERS)。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三元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测试了该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初步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并研究了三元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及耐介质性能。结果表明,当OREC添加量为树脂质量分数的2%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且OREC/UP/FIBERS三元体系的耐湿热性及耐碱性较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室温下测定了不饱和聚酯(UP)和含有1%有机蒙脱土的不饱和聚酯(UP-1)的固化反应过程,探索了有机蒙脱土对UP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UP-1出现了约25min的诱导期;随反应时间延长,UP和交联荆苯乙烯(ST)的双键转化率逐渐增大;纯UP树脂。转化率超过25%时。ST的双键转化率高于UP;而UP-1中ST双键转化率在65%以后才开始超过UP,说明有机蒙脱土的加入对UP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阻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性能,本文中以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V-POSS)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非等温 DSC法研究了UPR和5% V-POSS/UPR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及表观反应活化能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测定了玻璃钢层压板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加入V-POSS固化反应Ea随反应程度增加而降低,通过使用两参数Šesták-Berggren(S-B)模型描述固化反应过程,得到了反应动力学方程。当V-POSS质量分数为5%时玻璃钢层压板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提高了17.6 MPa,冲击强度随V-POSS加入量增加而降低,但在10%时冲击强度有所上升。层压板电性能随 V-POSS加入量增加而提高,其中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提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玻纤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GF/EVE)和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GF/UP)复合材料的多轴向铺层设计试件进行低速冲击、弯曲和剪切破坏性力学试验,分析了不同铺层方式的GF/EVE和GF/UP复合材料冲击、弯曲和剪切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损伤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在铺层设计与工艺相同的情况下,CF/EVE的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均优于CF/UP;[0,90]6试件冲击能量吸收性能优于其他五种铺层方式;铺设角设计、树脂基体类型、铺层厚度对层合板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并基于SEM与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C-SA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脱粘机制及损伤演化行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卤素阻燃剂添加量少,阻燃效果显著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将适量的卤素阻燃剂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UP)中,通过对比研究,确定出优化的配方和工艺流程。经测试样品具有良好的阻然性能(氧指数超过31%),并且其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拓宽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聚氰胺和甲醛的羟甲基化反应得到液态多羟甲基三聚氰胺,并借助共起始剂引发其与环氧氯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三聚氰胺基结构阻燃聚醚多元醇(MNFRP)。FT-IR和1H NMR结果均证实MNFRP分子链段中含有三聚氰胺的特征三嗪环结构。进而将其作为基础树脂,制备出三聚氰胺基本征阻燃PU硬泡材料。SEM观察结果表明该泡沫具有致密的多边形泡孔结构。不使用阻燃剂其氧指数高达24.2%,较普通聚醚4110基PU硬泡(18.1%)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饱和聚酯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中温固化方法;不饱和聚酯及其涂料的制作;阻燃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阻燃性电用层合板;带有光亮涂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型品的制法;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组成物及其树脂成型材料。  相似文献   

18.
选择氢氧化铝、六(4-醛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NCHO)、六(4-羟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NOH)、六(2,4,6-三溴苯氧基)环三磷腈(PNBr)、联二脲(DBH)和八苯基聚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填料,经复配、固化,制备出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分别考察了填料种类和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和动态热失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可使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热导率提高,且热导率随填料用量的增加和填料粒径的增大而升高;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线膨胀系数随填料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当填料用量相同时,大粒径填料填充的包覆层的线膨胀系数均比小粒径填料填充的高。PNCHO、PNOH、PNBr和POSS均能够明显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aCO3填料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体积收缩性能的影响,通过SEM、DSC、TG和溶胀实验研究了其作用机制。填料的加入导致填料/UP复合体系的体积收缩率先上升,后下降;用偶联剂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后加入复合体系中发现,复合体系的体积收缩率变小。填料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影响复合体系的体积收缩:填料取代了部分树脂,有利于体系的体积收缩率下降;复合体系固化后在填料及UP界面处形成空隙,有利于复合体系体积收缩率的降低;填料抑制苯乙烯的挥发,导致体系中不饱和聚酯固化密度增大,使体系体积收缩率上升。偶联剂的加入增加了填料与树脂的界面作用力,且可使苯乙烯的挥发量增加,导致其交联密度下降,使体积收缩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碱处理、碱-偶联剂联合处理对竹原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缝合-模压工艺制备了单向连续竹原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BF/U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BF/UP复合材料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等的影响,并用SEM、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改性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及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BF/UP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所改善。当采用5wt%碱-3wt%偶联剂联合处理时,BF/UP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较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29%、15.95%、11.26%、29.39%;复合材料存储模量(33℃)较未处理的提高了63.80%,损耗因子有所降低;BF/UP复合材料24h、720h吸水率较未处理的分别减小了55.35%、27.32%。SEM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竹原纤维表面杂质减少,附着了一层偶联剂膜,BF/UP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