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4340合金钢电刷镀镉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确定了4340合金钢电刷镀镉修复工艺的工艺流程及镀镉后钝化溶液的配方。镉镀层耐蚀性、氢含量以及结合力的检测结果表明,电刷镀镉是一种耐腐蚀、结合力良好、低氢脆的工艺方法,作为电镀镉层局部损伤后的修补镀层工艺,解决了钢类零件电镀镉层损伤后零件局部耐蚀性下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对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在汽车传动件磨损表面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其表面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高稳定的电镀液,并对汽车主轴轴头表面进行了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电刷镀可以有效修复主轴轴头的磨损表面,提高其抗摩性,该研究为汽车零部件磨损表面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30CrMnSiA钢件的刷镀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刷镀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械零部件修复新技术。研究了电刷镀技术在合金调质钢件表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刷镀修复合金调质钢件的工艺流程及条件。  相似文献   

4.
电刷镀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福建南平电机厂(福建南平353001)吴俊发,朱敏,林海鸣电刷镀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模具的尺寸修复和表面强化。近年来,非晶态、微晶态电刷镀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刷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红硬性、抗氧化性等,使电刷镀技术成为修复...  相似文献   

5.
1概述1.1何谓复合镀技术?复合镀技术是指采用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等工艺制备复合镀层(材料)的技术。复合镀技术是复合电镀、复合电刷镀、复合化学镀等技术的泛称。复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向电镀溶液、电刷镀溶液、化学镀溶液中添加不溶性固体颗粒材料,把这种添加的过程叫做“复合”;  相似文献   

6.
塑料模具电刷镀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宏  詹捷  孙智富 《表面技术》2004,33(3):25-26
利用电刷镀技术对塑料模具进行修复.研究了电刷镀镍的工艺、镀层微观形貌与镀层性能.在合适的电刷镀工艺下,镀层表面平整、光滑,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耐蚀性和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图书推荐     
《表面工程资讯》2013,(5):62-62
表面及特种表面加工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各种实用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工艺和应用,以及表面分析和检测技术的内容与方法。阐述了电镀技术及特种电镀加工、表面化学处理技术、热喷涂及其喷涂加工技术、表面沉积技术、金属电化学加工和表面形变强化等基本理论,特别对纳米复合电镀,铬的电刷镀,化学表面处理中的合金比控制,  相似文献   

8.
热氧化提高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氧化作为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原位生长、薄膜厚度大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通过热氧化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形成较厚的由钛氧化层和氧的扩散层组成的硬质氧化膜,氧化膜对材料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材料单一耐磨性、耐蚀性以及生物活性或综合表面性能。从热氧化工艺原理及其对钛及钛合金表面性能影响的角度,综述了热氧化对钛及钛合金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合理控制氧化温度、氧化时间、氧化气氛及冷却方式等工艺条件,从而得到连续、致密且疲劳性能较好的金红石型TiO_2和氧的扩散层是改善钛及钛合金性能的关键。将热氧化处理与其他工艺相结合,针对性地提高膜层厚度及材料的耐磨性、耐蚀性、生物性能等,以实现复合涂层的制备将是热氧化在钛及钛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飞机硬铝合金构件战时表面划伤电刷镀快速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新坤  王东蜂  闫旭 《表面技术》2005,34(3):48-48,53
为快速修复战时飞机表面划伤,使损伤部位不影响飞机的基本性能,保证飞机的完好率和出勤率,利用铝合金的电化学氧化机理,采用电刷镀设备,对划伤部位阳极化.研究了电刷镀设备在飞机硬铝合金构件表面划伤快速修复的可行性,提出了飞机战时铝合金阳极氧化新工艺和施工重点.结果表明采用电刷镀设备对战时铝合金表面划伤进行阳极化,而后实施喷漆的快速修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能保证装备的完好率和部队的战斗力,把形成镀层的刷镀设备用于阳极化,既节约又充分利用了资源.  相似文献   

10.
接线端子在电气系统中起电气连接的作用,在服役过程中表面镀层会出现划伤、脱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文中利用电刷镀工艺来修复表面损伤的接线端子,对未损伤和修复后的接线端子分别进行接触电阻试验、温升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及盐雾腐蚀试验,研究各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初始接触电阻值要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在额定电流的条件下,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温升要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经过温升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及中性盐雾腐蚀试验后,电刷镀修复接线端子的接触电阻值仍低于未损伤接线端子的,说明电刷镀修复工艺可以用于接线端子表面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定了Q235钢上电镀铝层在硫酸溶液中不同时间阳极氧化处理后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并对其硬度和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镀铝层经不同时间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由非晶态Al2O3相和Al相组成,其上存在有纳米级的孔洞。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非晶态Al2O3相增多,Al相减少,氧化膜厚度增加,表面孔洞尺寸增大;氧化膜的硬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且都显著高于电镀铝层的硬度。并且电镀铝层经阳极氧化处理后,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耐蚀性能大幅度增加,但随着阳极氧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电镀铝层的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钢质潜水器的表面腐蚀问题是制约其安全服役的一个重要瓶颈。介绍了钢质潜水器材料及表面防护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着重从基体材料的选择、阴极保护和涂层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潜水器材料表面防护的研发与改进方法。文中还针对提高潜水器防腐、抗疲劳性能的阴极保护法和涂层防护的技术进展,以及钢质潜水器表面防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包括建立潜水器材料及其涂层与不同海洋腐蚀区域之间跨尺度损伤的映射关系、研发集防腐—抗疲劳于一体的复合防护涂层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热喷涂长效防腐蚀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热喷涂技术在钢结构长效防腐蚀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概况。对锌、铝及锌铝合金涂层的耐蚀机理和防护特点作了比较,从国内外对长效防腐蚀涂层的耐蚀性研究、热喷涂防腐蚀材料的开发、防腐蚀喷涂工艺等方面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指出了热喷涂长效防腐蚀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孟培媛  孙琳琳 《表面技术》2017,46(10):35-41
目的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涂层,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有效延缓海水对金属基底的腐蚀和冲蚀,并抑制海洋材料表面生物污损等对海洋材料的严重破坏。方法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聚乙烯-石墨烯(UHMWPE-graphene)复合粉末,用火焰喷涂技术在E235B碳钢基底表面制备UHMWPE和UHMWPE-graphene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始粉末和涂层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并通过摩擦磨损实验、电化学测试、生物污损检测,分别评价涂层耐海水冲刷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抗生物污损特性。结果相对于碳钢和UHMWPE涂层,UHMWPE-graphene复合涂层的腐蚀电位提高和腐蚀电流减小,预示着样品的耐腐蚀特性增强。由于UHMWPE-graphene复合涂层呈现疏水性以及更低的表面能,使其表现出优异的抵抗海藻贴附的能力。添加石墨烯的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纯UHMWPE涂层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添加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5%时,涂层的摩擦系数由0.236降低到0.195,且磨损率下降了约26%。结论利用火焰热喷涂技术在碳钢表面成功制备了组织致密的UHMWPE涂层、UHMWPE-0.2%graphene和UHMWPE-0.5%graphene复合涂层。石墨烯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涂层在模拟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抗生物污损性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5.
电镀技术常用来对已破损的零件进行修复与再制造,然而其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需要进一步改善。在电镀技术的基础上向镀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eCl_(3)化合物(0、0.5、1、1.5 g/L)制备出复合镀层以探究其对电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添加CeCl_(3)化合物会使复合镀层中铁晶粒呈现较好的择优取向性;随着镀液中CeCl_(3)化合物浓度的逐渐提升,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均呈现出先提高后减弱的状态;当镀液中CeCl_(3)化合物浓度为0.5g/L时,复合镀层的表面结构更为均匀、镀层中铁晶粒的排列更加致密,其显微硬度达到611.4HV,具有最佳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研究成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稀土CeCl_(3)化合物可以大幅度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可为实际生产中提高镀铁层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材料表面防护技术已由普通环境下的材料保护技术向苛刻环境下的特种防护技术发展,主要包括高速、高温、高压、重载环境下的长寿命润滑与强化技术,严酷海洋大气、深海环境、辐射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技术,以及面向重大装备的维修与再制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磁控溅射、多弧离子镀、冷喷涂、热喷涂、智能防腐涂层等多项新技术的发展,并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电等多个重点行业中得到应用。文中对近年来苛刻环境下材料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以我国重大工程装备为出发点,重点对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减摩与润滑、耐磨与强化以及维修与再制造4个领域技术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文物保护是中华儿女传承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铁质文物在中国拥有漫长的历史,但由于铁作为金属的活泼性较强,易腐蚀,现存的铁质文物面临保存现状差且防护难度大的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对铁质文物进行系统性防护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鉴于目前铁质文物腐蚀防护技术受到国内学者和文物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和长期对国内外腐蚀防护技术研究动态的跟踪,对铁质文物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结合铁质文物具体保护实例简介了铁质文物的腐蚀机理。其次,讨论了铁质文物传统的腐蚀防护技术,主要包括除锈技术、脱盐技术、缓蚀技术和封护技术。除锈技术主要分为物理除锈技术和化学除锈技术,对比了两者的技术优势和劣势,重点阐述了激光清洗的作用机理以及除锈效果;脱盐技术的方法众多,主要通过实例介绍了索氏提取法和碱性溶液浸泡法的脱盐机理;缓蚀技术的核心为缓蚀剂,阐述了多种缓蚀剂对不同铁质文物的缓蚀效果;封护技术主要介绍了微晶石蜡、丙烯酸树脂和氟碳涂料3种材料在铁质文物上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在铁质文物表面制备防护性涂层可实现对基体的有效保护,但由于金属涂层制备技术多以激光束、等离子束、电子束等高能量密度束为热源,导致涂层制备过程热输入过大,对铁质文物基体的损伤较大。根据铁质文物的防护性要求——“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介绍了一种基于低温环境下将微米级金属粉末或复合粉末加速至超音速状态并沉积于基体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新型表面防护技术——冷喷涂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金属基材料在铁碳合金表面形成涂层的实际性能,主要表现为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且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较好的界面结合,有望应用于铁质文物的修复与防护领域。最后,指出了铁质文物腐蚀防护研究进展尚存的关键问题,并对铁质文物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研究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加入氧化铝和自制添加剂,获得了光亮Zn-Al合金镀层.采用中性盐雾实验、5%氯化钠溶液浸泡实验、电偶腐蚀实验、循环伏安曲线图和Rp-t曲线对Zn和Zn-Al合金的耐蚀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ZnAl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锌镀层的耐蚀性,可用作钢铁件高耐蚀性镀层.  相似文献   

19.
Recovered substra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aerospace field. Cadmium electroplat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promote protective coatings in aeronautical components, resulting in excellent corrosion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a good performance in cyclic loading.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llied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have resulted in the search for possible alternatives. Zinc-nickel (Zn-Ni) alloy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recently, because these coatings show advantages such as a good resistance to white and red rust, high plating rates, and acceptance in the market.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electroplated Zn-Ni coatings on AISI 4340 high-strength steel was analyzed for rotating bending fatigue strength, corrosion, and adhesion resistance.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field was measured by x-ray diffraction prior to fatigue tests. Optical microscopy documented coating thickness, adhe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verage extent for nearly all substrates. Fractured fatigue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ree different Zn-Ni coating thicknesses were tested, and comparisons with the rotating bending fatigue data from electroplated Cd specimens were perform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ifferentiated the effects of the various coatings on the AISI 4340 steel behavior when submitted to fatigue tes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coating thickness on the fatigue strength.  相似文献   

20.
电镀电流密度对铝锰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婷婷  杨云  李艳芳  曹阳 《表面技术》2017,46(12):245-250
目的提高钢铁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添加了质量分数1.0%MnCl2作为锰源的Al Cl3-NaCl-KCl熔盐体系,在电流密度分别为13.3、26.7、48.0、50.0、55.6 m A/cm~2的条件下在Q235钢表面进行电镀,测试了该熔盐体系中电镀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能谱仪(EDS)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镀层表面与横剖面进行检测,并在1.0 mol/L NaCl溶液中,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进行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电镀过程中Al与Mn存在共沉积现象,不同电镀电流密度条件下得到的Al-Mn合金镀层均为非晶态,镀层的剖面分析表明镀层均匀、界线清晰,成分为Al与Mn两种金属。电流密度较小时镀层平整光滑,达到48.0 m A/cm~2时,镀层中开始有胞状物质形成,且随电流密度的增大变得显著。平衡电位、线性极化电阻与腐蚀电流密度均随电镀电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电流密度为48.0m A/cm~2时达到最小腐蚀电流密度与最大线性极化电阻。结论 Al-Mn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电镀电流密度为48.0 m A/cm~2得到的镀层在1.0 mol/L NaCl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