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秦高梧  郝士明 《金属学报》1995,31(11):B484-B488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呔2)/γi,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Δ^*G^α(α2)→γi。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2.
秦高梧  郝士明  曾宁华 《金属学报》1995,31(23):484-488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_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_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了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_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_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了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INCONEL718(GH169)合金中主要强化元素Nb、Ti、Al的调整获得γ″+γ′相的复合析出,使其组织稳定性得以提高,突破了650℃的使用温度上限。在γ″和γ′复合析出强化的新型镍基合金中γ″在高温时聚集长大速率降低,γ″→δ转变延迟,高温组织稳定性提高,并且其拉伸、持久和蠕变性能都比INCONEL718原型合金为优。新型合金成分范围基本上仍保持INCONEL718合金的基础,当Nb含量在50%~53%(质量分数)时,Al+Ti+Nb的总量应控制为65%~75%(原子分数),且(Al+Ti)/Nb的原子含量比在11~14之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Ti-47Al合金添加少量Nb、Cr、V元素(1at%-2at%)并经恒温锻造后,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显微组织特征,以及Nb、Cr、V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47Al-2Nb-1Cr-1V及Ti-47Al-2V-1Cr合金的热处理组织形貌主要取决于高温处理的温度、在(γ+α)两相区,稍低于Ta温度处理时,α相显著粗化,随加热温度的降低,α、γ两相均明显细化,进一步降低加热温度,发生γ,相的明显粗化。通过控制高温加热温度及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合金的组织,使其获得全片层、近片层、双态、近双态、近γ以及细化的近γ组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Ti3AL,Ti3Al-Nb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在900℃及950℃空气中当表面有(0.9Na,0.1K)2SO4盐膜存在时的高温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3Al,TiAl金属间化合物在900、950℃遭受严重的热腐蚀.合金表面均没有形成单一的A12O3保护层,而是形成外层为富TiO2层,内层为TiO2、A12O3或Nb2O5的混合氧化物层,在氧化膜/合金基体界面形成一些硫化物.合金的腐蚀以电化学机制进行.硫化物的形成也促进了电化学反应的阳极过程.向Ti3Al中添加Nb可以显著地改善其热腐蚀性能,这归因于Nb促进富Al氧化物内层的形成.TiAl的耐蚀性能优于Ti3Al基合金.  相似文献   

7.
刘雅晶  李玉清 《金属学报》1999,35(10):1036-1042
对低Al,高Ti,Nb(合金A)和高Al、低Ti,Nb(合金B)两种成分特征的Fe-Ni-Cr-Co-Nb-Ti-Al合金宏观和微观铸态组织的观察分析表明,合金A凝固速度较快,柱状晶区较大;两者枝晶间及铸态晶界上都分布着较多块(厚片)状富含Nb和Ti的MC和Laves相多晶体;合金B柱状晶区晶界Laves相较多;合金A晶界MC和Laves相附近析 体状γ′和η相及胞状η相;合金BKγ′的尺寸仅约为  相似文献   

8.
对铸造Ti-46.5Al-2.5V-1.0Cr(at%)合金,试验研究了层片组织在等轴NG组织中形成的动力学规律,得出容易控制细小全层片(FFL)组织形成动力学的热处理温度是略高于Tα的1370℃。发现在1370℃FFL组织形成机理包括,在α相区温度原NG组织中的γ晶粒分解为γ/α。层片结构,冷却中形成不同取向的γ/α2层片团;和原α2晶粒升温时无序化为α相并长大,冷却中α相分解为α/γ层片结构,并转变为α2/γ层片团。  相似文献   

9.
高温合金M17和M17F抗氧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中1000℃,1050℃,1100℃恒温氧化及1000℃循环氧化的热重分析(TGA)表明,M17F合金的氧化速率比M17合金的慢,氧化皮对基体的粘附性也强于M17合金的,金相,扫描电镜,能谱(EDAX),X衍射和电子探针的观察分析发现在M17合金γ/γ基体上MC(M=Ti,V等)碳化物呈细条状析出,且大多分布在析出的大块状的γ相和(γ+γ)共晶的周围;γ相的不均匀析出提高了合金表面局部区域的T  相似文献   

10.
γ″和γ′复合析出强化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INCONEL718(GH169)合金中主要强化元素Nb、Ti、Al的调整获得γ″+γ′相的复合析出,使其组织稳定性得以提高,突破了650℃的使用温度上限。  相似文献   

11.
ZGMn13钢HAZ液化裂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几种焊接方法的工艺因素试验,用热塑性试验和焊接热模拟试验等方法,用光镜、电镜、能谱、电子探针等显微分析手段,探讨了ZGMn13钢焊接热影响区(HAZ)裂纹的性质、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GMn13钢HAZ 裂纹为液化裂纹及其扩展的结果。这种液化裂纹主要是由于P、S 等杂质元素所形成的低熔点相、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导致晶界液化或弱化,在较大的焊接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采用小线能是CO_2气体保护焊能明显减少ZGMn13钢HAZ 的液化裂纹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金相、相分析、电镜,特别是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铸造镍基合金焊接液化裂纹、焊接热影响区晶界经受焊接高温过程的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某些铸造镍基合金液化裂纹产生的机理:①在焊接高温下,沿晶界及晶界附近的γ γ′共晶及其反应前缘富Zr 等低熔物熔化;④沿晶界及晶界附近的TiC 全部或部分溶解、产生“组分液化”;③这些液相沿晶界漫流形成液化晶界的部分在焊接收缩应力下开裂。根据上述裂纹产生机理调整了某铸造镍基合金成分,合金的液化裂纹倾向性得到了改善。根据液化裂纹成因,采取了防止措施,在产品焊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