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王彬  魏宝民 《金属热处理》2022,47(6):115-118
以0.19 mm规格T4冷轧镀锡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退火及过时效退火模拟试验,分析了T4镀锡板退火温度对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板再结晶开始温度约为575 ℃,再结晶结束温度为640~670 ℃。过时效退火温度为560 ℃时,试验钢处于再结晶初始阶段。过时效退火温度高于575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程度越为充分。过时效退火温度达到640 ℃后,再结晶形核已经完成,逐渐形成无畸变新晶粒。此外,T4镀锡板经时效退火处理后,其硬度随过时效退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540~640 ℃过时效退火因发生再结晶导致硬度降幅显著(49 HV),640~670 ℃过时效退火则硬度降幅较小(9 HV)。  相似文献   

2.
利用连续退火试验机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电镀锡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0 ~ 740℃退火温度范围内,随退火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硬度降低.以24℃/s加热速率升温时,在达到700℃退火温度前,再结晶过程已基本完成,且退火5s后,继续延长退火时间至45 s过程中晶粒长大速率减缓,硬度变化不明显.过时效处理对电镀锡板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随过时效开始温度的变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呈相互竞争关系.过时效开始温度由480℃降低到350℃过程中,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伸长率在过时效开始温度为400℃时开始降低.纳米级的Fe3C伴随过时效开始温度的降低而大量析出,且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内,对钢板的强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固溶态Cu-3.2Ni-0.75Si合金在二级变形+时效后进行了再结晶退火,研究了变形量对合金硬度、再结晶组织和再结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退火时,变形量越大,再结晶速度越快;在不同温度退火时,变形量一定,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在再结晶回复过程中,显微硬度和组织基本不变化;再结晶过程中显微硬度迅速下降,出现细小新晶粒并不断长大。经80%变形的合金软化温度为530℃,再结晶温度在500℃左右;在不同变形量退火时,40%变形量,合金发生再结晶的激活能为5.63 kJ/mol。再结晶的激活能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变形量由40%增至80%时,再结晶激活能由5.63 kJ/mol降至4.17 kJ/mol。  相似文献   

4.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热轧变形量对热轧钼板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及延长退火时间均有助于再结晶的进行,当总变形量为66%时,其最合适的退火工艺为l200oC下加热1~2h;随着热轧总变形量的增加,钼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其显微硬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块热轧Fe-3%Si-Cu合金板为研究对象,分别过时效处理和固溶处理后多道次冷轧再进行500~800 ℃再结晶退火处理,分析了合金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及不同再结晶退火工艺下合金的硬度变化,从而研究了冷轧Fe-3%Si-Cu合金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热轧试样经650 ℃过时效处理后有椭球形或棒状的面心立方ε-Cu相析出,棒状富铜相的尺寸较大,其长轴≥100 nm。不同工艺热处理的试样经冷轧后均表现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完全再结晶时间缩短,且由于富铜相的析出,经固溶处理后的试样退火后其再结晶时间明显比过时效处理后试样的短。当再结晶退火温度为500 ℃时,冷轧前进行了固溶处理的试样出现了回复引起的软化不足以抵消析出造成的硬化的现象,在104 s时硬度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时效硬化峰;在600 ℃以上退火时,则表现出再结晶占优势的退火特征,硬度曲线没有明显的时效硬化峰。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不同退火温度下冷硬板的硬度变化,并结合金相组织检验,测定了St37-2G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金相组织检验结果与试样硬度检验结果相吻合,硬度检验测定的再结晶温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测得试验用St37-2G结构用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约为63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用于700℃级超超临界电站新型镍铁基变形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分析了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及硬度,确定了该型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在相同冷轧变形量下,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导致了再结晶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不同退火温度下冷硬板的硬度变化,并结合金相组织检验,测定了St37-2G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金相组织检验结果与试样硬度检验结果相吻合,硬度检验测定的再结晶温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测得试验用St37-2G结构用冷轧板的再结晶温度约为630℃。  相似文献   

9.
李鹏  李人杰  杨雄  黄利 《金属热处理》2022,47(8):223-227
针对高强度热镀锌结构钢SGC570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C-Mn化学成分体系、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热镀锌的工艺路线对其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室通过热模拟退火试验、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手段,得出高强度热镀锌结构钢SGC570产品的再结晶温度为550 ℃,为了提升屈服强度,选择在530~540 ℃之间进行不完全再结晶退火;在工业化小批量试制阶段,通过分析退火温度与产品组织性能的关系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工业化生产最佳退火温度为530 ℃。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进行冷轧高强IF钢薄板的再结晶退火试验,模拟连续退火工艺,对在820℃退火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5~125 s)的试样,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测试试样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研究稀土La元素对高强IF钢连续退火过程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稀土元素镧强烈推迟高强IF钢的再结晶开始时间,降低再结晶反应速率,抑制IF钢的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上对低碳冷轧钢板进行退火,研究在不同化学成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下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退火工艺对钢板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Mn含量的增加,溶质原子拖曳和第二相析出阻碍了晶粒长大,钢板的再结晶温度升高;增加退火时间,再结晶速度降低,再结晶温度略有下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工业试制,高强度镀锌钢卷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60%锻造形变量的00Cr12TiNb铁素体不锈钢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00Cr12TiNb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Cr12Ti铁素体不锈钢在920℃以下退火处理时主要发生组织的回复和小部分晶粒的再结晶,其屈服强度和硬度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920℃以上退火处理时发生再结晶,其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上升有所增加,硬度则趋于稳定;退火过程中,在晶内和晶界弥散析出了颗粒状NbTi(C,N);950℃退火时再结晶组织和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资料上对410不锈钢锻后退火的工艺提法不同,为了确定适合的退火工艺,根据现有文献资料,选取不同参数进行试验,通过对硬度和金相组织的对比,确定了780℃退火、保温2.0~3.0 h、出炉后自然空冷的不完全退火工艺,并严格执行410不锈钢锻造工艺,控制终锻温度在900℃以上。该工艺在生产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退火工艺达到了保证180~220 HBW的硬度范围、提高切削性能的预期。此不完全退火工艺与完全退火工艺相比,锻件的硬度合格率、机械加工性能和生产效率都得以提高,产品最终力学性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从而说明了该退火工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硬度法与金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对CSP基板生产的冷轧冲压板再结晶温度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再结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低于550℃时硬度变化不大,650℃退火时硬度最低.这为CSP基板生产冷轧冲压板时轧制和退火工艺制度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MHC钼合金板材,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硬度测试、金相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MHC钼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后的MHC钼合金板材的纵向抗拉强度为1150 MPa,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1020 MPa,伸长率为10.5%,维氏硬度为352 HV10。MHC钼合金板材在1400℃开始发生再结晶,到1700℃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300~1500℃范围内伸长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500~1700℃范围内伸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500℃的伸长率最高,达到22.5%。  相似文献   

16.
在较大热轧变形量的情况下,研究了工业纯钴在两种不同退火冷却方式下,不同退火温度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同时对样品进行了XRD分析.结果发现,冷却方式对显微硬度有异常影响,确定了工业纯钴的再结晶温度,也对空冷情况下显微硬度异常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Al-Zn-Mg-Cu系铝合金形变热处理过程中时效制度变化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过程中适当地提高时效温度和延长时效保温时间,可以得到预时效的优化工艺参数;金相观察发现,预时效后合金再结晶明显细化,可观察到明显的析出相;预时效后随着形变量的增加,合金硬度随之增加,当形变量达到40%左右时合金硬度最高,随形变量增加,合金硬度略有下降;变形后的试样再进行终时效处理后,硬度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AZ31B镁合金的冷轧工艺与冷轧后的组织变化,以及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轧变形量对再结晶组织的影响,获得了静态再结晶图.当冷轧变形量大于15%,退火温度不超过400 ℃,可以获得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最佳的冷轧及退火工艺为:冷轧变形量15%~25%,退火温度200~350 ℃,时间为30~60 min.冷轧退火AZ31B镁合金板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应变速率对镁合金冷轧退火板材的伸长率影响较大,而应变速率对强度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Axiovert 25型金相显微镜和德国Leica显微硬度仪对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组织和硬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利用EBSD微取向分析术对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e含量的增加,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变得更细小,硬度增加。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经历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过程。加入Ce可以增加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但不是越多越好,w(Ce)=0.0074%时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大,且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随着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不同的成分、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同再结晶退火后的合金硬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偏光显微组织分析以及硬度测试对铝硅合金变形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硅合金在500℃进行0.5 h固溶处理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变形会使得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变大。硅含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促进铝硅合金再结晶的发生,并使再结晶晶粒粗化,而当硅含量大于1%之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再结晶晶粒会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