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金属功能材料》2012,(2):6+11+17+22+30+41+46+61-64
短时热处理对Nd2Fe14B/α-Fe纳米复合磁体结构和磁性影响罗马尼亚Babes-Bolyai大学物理系V.Pop等人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得Nd2Fe14B/α-Fe纳米复合磁体,并选用700℃、750℃、800℃短时间退火,同传统的550℃×1.5h退火对比。结果发现,短时间退火更有利于硬磁相再结晶,抑制软磁相成长,从而提高磁性能。及种短时退火均得到矫顽力,即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常规退火前的高温短时间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对形核速率和晶粒长大速率的影响规律,讨论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适的预退火引起纳米晶Fe86Zr7B6Cu1合金中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的减小和体积分数的增加。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经600℃退火1 h后的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分别为13.2 nm和65.2%,而在750℃保温2 min再在600℃退火1 h后的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分别为9.5 nm和72.4%。在750℃保温2 min再在600℃退火1 h后的试样比常规退火得到的试样具有更为优良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3.
许启民  张霄  赵禹  黄仲佳  周晓宏  王刚 《表面技术》2022,51(3):86-94, 166
目的 通过退火来提高等离子熔覆FeCoCrNiAl高熵合金涂层的耐磨性。方法 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在45号钢基体上制备了FeCoCrNiAl高熵合金涂层,并分别在500、800、1200℃温度下退火2 h。退火前后的涂层由XRD、能谱仪、扫描电镜、三维形貌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仪对其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 退火前的FeCoCrNiAl熔覆涂层由BCC相和大量非稳态FCC相构成。经500℃退火后,涂层形成了单一BCC相;经800℃退火后,涂层中的BCC相开始转变并析出均匀分布的FCC相。以上两个涂层的硬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受FCC相的影响,经400℃摩擦磨损30 min后,800℃退火后的涂层的耐磨性开始降低。而1200℃退火后,涂层中析出了大量棒状和不规则形状的富Fe-Cr相,导致其硬度和耐磨性显著降低,涂层的磨损更严重。结论 未退火的涂层和经500℃退火后的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经800℃退火后的涂层属于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机制,而1200℃退火后的涂层主要是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4.
对TC2钛合金板材分别在650℃、680℃、710℃和740℃进行了退火处理,检测了退火后板材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C2合金板材中α相首先溶入β相,再从β相中析出;680℃退火的板材,微观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大量α相溶入基体,只存在少量α相片层。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板材硬度先降低后升高,650℃退火的板材硬度最高,710℃退火的最低,但硬度变化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G3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3合金经500 ℃退火后仅在晶粒内部生成极少量的γ'析出相,同时热处理部分或全部消除了试样的残余应力,使得500℃退火试样失重比固溶态试样还要少.700℃退火后晶内和晶界均有析出相生成,腐蚀速率最大.900℃退火时析出相已大量在再结晶区域生成,组织的均一性较700℃退火热处理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TA17钛合金的退火工艺,退火温度分别为820℃和910℃,在退火处理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测试合金的拉伸性能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同时,使用数字式显微硬度计测试不同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820℃退火处理合金发生再结晶,组织为少量等轴β相和基体α相。经820℃退火/炉冷处理合金的β相最细小且分布均匀,综合力学性能较好;910℃退火处理后合金组织为板条状α相和晶间β相,α相与β相尺寸较大,合金的塑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TiO2致密薄膜,并通过退火处理实现TiO2的相转变,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薄膜相结构进行表征并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后TiO2薄膜结构致密,表面呈现出大小均匀的纳米晶粒。400 ℃退火时,TiO2薄膜为单一的锐钛矿相,500~600 ℃退火时为锐钛矿和金红石混合相,700 ℃以上退火时则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熔覆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CoCrFeNiB_(0.5)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700、900、1100℃)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激光熔覆态相组成主要为fcc相+少量bcc相,显微组织主要为枝晶组织;退火后,相组成转变为fcc+bcc+M_xB的混合相结构;700℃退火后,枝晶略有粗化,更高温度退火使枝晶断开,枝晶组织逐渐消失;1100℃退火后出现明显的颗粒化、球化相组织;激光熔覆涂层显微硬度较高,最高达到603 HV;700、900℃退火后,由于第二相析出强化,涂层显微硬度略有提高,但1100℃退火后涂层显微硬度下降;CoCrFeNiB_(0.5)涂层具有较高的腐蚀电位与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45钢;1100℃退火后,3.5%NaCl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比45钢基体低3个数量级,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BLT-C1000型激光立体成形设备制备了TC21钛合金块体,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单级和双级退火处理,研究了单级和双级退火工艺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立体成形TC21钛合金的沉积态组织主要为网篮状组织。单级退火温度影响初生α相板条尺寸,低于550 ℃退火时,初生α相板条长度和宽度变化较小,高于650 ℃退火时初生α相板条长度明显增加,宽度略微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双级退火时随第一级退火温度升高,初生α相含量降低,随着第二级退火温度的升高,次生α相尺寸增加。综合考虑,双级退火时宜选择870~900 ℃的第一级退火温度和560 ℃的第二级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CoCrFeMnNi高熵合金在1000、800和600℃退火后的组织和结构,研究了该合金的相稳定性。结果显示:CoCrFeMnNi高熵合金退火前为FCC单相固溶体,1000℃×72h退火后合金的组织和结构无变化;800℃退火后合金中析出了富含Cr元素的层片状第二相,析出相主要分布在晶界处;600℃退火试样析出了富Mn相。基于吉布斯自由能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合金体系的构型熵在高温时能够维持CoCrFeMnNi合金相结构的稳定性,中低温时会有第二相析出,因此CoCrFeMnNi高熵合金不能视作绝对稳定相。  相似文献   

11.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加工,通过采取不同温度及保温时间的退火工艺,研究了FSP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及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SP成功制备了细晶AZ31镁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细化程度达54.9%。当退火温度在200~300 ℃时,加工区(SZ)晶粒尺寸较为稳定,且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均匀化和细化;当温度超过300 ℃时,加工区晶粒互相吞噬而快速长大。在退火温度较低、短时间保温时热影响区(HAZ)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延长保温时间或者升高温度,HAZ区组织会迅速细化、均匀化;当退火温度超过300 ℃时,再结晶会在短时间内完成,随后晶粒继续长大。在300 ℃下保温60 min为最优退火工艺,可使SZ、HAZ组织分别细化10.9%、35.6%。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退火条件下AZ31镁合金的组织和硬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不同的去应力退火和完全退火结合条件下组织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镁合金在250~280℃退火时,晶粒先增大后减小,最终晶粒细小且均匀;但保温时间较长,退火温度为300~350℃时,晶粒尺寸比较稳定;在400℃退火处理后,短时间内晶粒立即出现异常长大现象,晶粒粗大且不均匀,合金性能较差.退火处理的最佳温度为280~350℃.退火处理温度对AZ31镁合金的硬度值有显著影响,但退火处理时间的影响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纳米复合Nd4.5(Fe,Ga,Co)77.5B18磁体的矫顽力和交换耦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Nd4.5Fe76.5-xGaxCo1.0B18(x=0-0.6,(原子分数,%))纳米复合粘结磁体的微结构和矫顽力,发现Ga在晶界富Nd相中的分布高于(Fe,Co)3B和Nd2(Fe,Co)14B相,矫顽力随Ga含量的增加是先下降然后增加,当Ga含量较低时(x=0.2),磁体的矫顽力随退火时间的变化关系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这些现象可用合金的微结构和纳米双相复合磁体的交换耦合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将峰时效态Al-Er-Zr/Hf合金依次在450℃、500℃高温退火,探讨Al-Er-Zr/Hf合金析出相的高温粗化行为。结果表明:经450℃退火处理时,Al-Er-Zr/Hf合金硬度明显下降,电导率先下降后上升,且经450℃×100 h退火后的电导率高于峰时效态;再经500℃退火处理时,Al-Er-Zr/Hf合金的硬度及电导率变化均与450℃退火类似,但500℃×100 h退火后的Al-Er-Zr/Hf合金电导率值要低于500℃×100 h退火前;Al-Er-Zr/Hf合金中析出相的粗化过程符合LSW理论,其粗化过程主要受Zr、Hf原子扩散控制;Hf元素的添加能降低析出相的高温粗化速率,而且含量越多,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温度对TRIP59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体积分数先减少后增加,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一直减小;780~860℃范围退火时,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在820℃附近出现一个低谷,温度低于或高于820℃,残留奥氏体含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增加,860℃退火时,残奥量和富碳量都最大;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变化对抗拉强度基本影响不大,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略有增加,伸长率在820℃出现一个低谷,退火温度低于820℃时,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退火温度高于820℃时,伸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860℃退火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真空退火、普通退火和固溶处理对TC4钛合金冷轧管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退火和普通退火的显微组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长α相、等轴α相和晶间β相,固溶处理获得组织为等轴α相、马氏体α'相和亚稳定β相。三种方式的热处理对于轧态管材都有不同程度的软化作用。其中,真空退火在850℃时,塑性最好,断后伸长率达到20.7%;普通退火在800℃时,塑性最好,伸长率达到19.0%;固溶处理虽然有一定的软化作用,但软化效果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最适宜TC4合金冷轧管材的退火温度为800~850℃。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出Al0.8CoCrFeNiTi0.2高熵合金,并在600 ℃、800 ℃、1000 ℃下进行了真空退火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EPMA)、硬度计、万能试验机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铸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态的微观组织结构、硬度、压缩机械性能和在3.5wt.%的NaCl溶液、0.5mol/L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组织分析表明退火处理使合金的相组成和组织形貌都发生了改变,铸态下合金由BCC和FCC两相固溶体组成, 600 ℃、800 ℃和1000 ℃退火态下合金由BCC、FCC和σ相三相组成,800 ℃退火态中σ相析出最多。随着退火过程的进行,铸态下的单相固溶体树枝晶转变为了细小层片状的两相混合组织。在800 ℃及以下温度范围,退火温度越高,混合组织越细小,成分均匀性越好。但1000℃退火态有大块状单相固溶体析出,导致元素偏析重新加剧。硬度试验和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和三种温度退火态下都有较高的硬度、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塑性变形量,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抗回火软化能力。800 ℃退火态的硬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最高,铸态的塑性最好。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铸态和三种温度退火态下的合金在3.5% NaCl溶液和0.5mol/L H2SO4溶液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蚀性, 800 ℃退火态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粉末冶金烧结坯为原料,通过多道次轧制和中间退火得到厚度分别为0.035和0.030 mm的Mo-47.5Re箔材(质量分数,%)。在1300~1900℃氢气退火后,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了退火温度对σ相特性的影响。EDS分析表明:第二相的Mo:Re原子比在ND方向接近1:1,在RD方向接近或低于1:2,因此Mo-47.5Re箔内绝大多数第二相是σ相;但RD方向第二相的Mo:Re原子比相对较低,甚至接近1:4。钼铼合金箔材的特点是晶粒大、变形孪晶少、晶粒中的σ相颗粒比晶界处尺寸大、数量多。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0.035和0.030 mm厚箔材中σ相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1300℃退火后,0.035 mm箔材的σ相数量达到最大值,尺寸显著减小,而0.030 mm样品在1500℃退火后出现这种现象。1900℃退火后,0.030 mm样品的RD方向残留少量小尺寸σ相颗粒,ND方向和0.035 mm样品的RD和ND方向的σ相颗粒全部重新回溶并消失。在轧制态和相对低温退火样品中,如1300℃,大部分σ相颗粒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形貌,少数为球形。在1500℃及更高温度下退火后,一些样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以及拉伸、冲击、断裂韧性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双重退火工艺对TC21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退火温度一定时,随着第二次退火温度的上升,试样中块状α相更易于形成;第二次退火温度一定时,随着第一次退火温度的上升,试样中形成大块α相的概率变小;TC21钛合金的断面收缩率对不同双重退火工艺最为敏感;900 ℃×2 h+500 ℃×4 h双重退火工艺下制备的试样具有弯折的粗大条状α相及最大的冲击吸收能量;950 ℃×2 h+590 ℃×4 h双重退火工艺下制备的试样能在裂纹扩展中吸收最多的能量,具有最高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20.
对挤压成形Ti-4Al-2V合金棒材进行普通退火、再结晶退火、双重退火处理,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退火前后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钛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分析热处理工艺与合金腐蚀倾向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未处理合金棒材表面无明显宏微观缺陷,不同温度退火后钛合金主要组织为α相,960 ℃+570 ℃双重退火后,合金组织由粗晶粒状的α相和细针状的α相组成。未处理合金伴有网篮组织,经不同温度退火后获得少量魏氏组织和双态组织。通过分析不同温度退火后钛合金的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谱可知,相比未处理合金,760 ℃退火后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小,对应的极化电阻较大,腐蚀倾向较小,960 ℃+570 ℃双重退火后合金的Nyquist图显示最大的容抗弧,表明其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