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玉 《物理测试》2006,40(4):66-69
针对国产石油管漏磁探伤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介绍采取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着重分析了边缘效应导致管端检测盲区大的原因,从稳定磁化电流入手创新引入恒流源技术,使管端磁化效果得到改善;根据设备信号传输特点,选用新型材料制作电刷触头,提高了耦合能力和使用寿命;针对设备现场普遍存在的电磁干扰,采取合理布线、隔离电源、PLC接地、变频器滤波、选择接地点等综合手段,保证了探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带管端探伤的全管体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系统由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伤仪器、图像跟踪系统、PLC电气控制系统和全管体探伤机械装置组成,把焊缝探伤和母材探伤合为一体,实现螺旋管全管体的自动化超声波探伤。在全管体探伤机械装置中的焊缝管端检测装置后增加焊缝跟踪装置,在母材管端检测装置后依次增加管尾检测装置、母材管端探头体和管头检测装置,实现了管端自动探伤,解决了管端盲区问题,提高了探伤速度,保证了螺旋管探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3.
王永锋  刘涛 《物理测试》2014,32(4):32-34
为了避免钢管在线自动超声波探伤过程中管端检测盲区切除的资源浪费以及补充管端人工探伤引起的成本增加,设计研制了一套管端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此探伤系统采用托辊装置带动钢管原地旋转、探头组沿钢管轴向移动的扫查方法,通过PLC控制带动钢管原地旋转的变频器和带动探头组前后移动的伺服电机实现对钢管管端的无盲区探伤检测,在确保钢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况雪军 《钢管》2019,48(3):74-77
简述国内无缝钢管自动探伤设备的发展现状,指出各类自动探伤设备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分析认为:将超声波相控阵探伤应用于自动探伤时,需要解决超声波能量重复发射、多方向超声波干扰、报警闸门位置与幅度设置等问题;自动涡流探伤设备在多频检测、信号处理软件分析方面有待优化;自动漏磁探伤设备若要检测壁厚大于20 mm的无缝钢管,则需要在磁化(线圈)设备的能力或检测线圈的结构参数方面进行优化;应用数字化自动射线探伤设备时,有必要对多射线机头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5.
磁粉探伤磁化技术与磁化设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健生 《无损检测》2002,24(7):298-301,306
磁化技术的发展推动磁化设备的更新换代,综述单方向(周向,纵向)磁化,复合(摆动磁场,旋转磁场)磁化,多向(两组以上多个电源)复合或交替磁化的设备结构及特点,并介绍国外典型通用多向磁粉探伤设备的性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科 《无损检测》2009,31(5):400-401
CJW-3000型专用磁粉探伤机出现了左右工位探伤灵敏度不一致的情况。经检查是由于一侧导电回路中的螺丝钢板间被渗入的磁悬液氧化,使电阻加大所致。据此提出了仔细保养设备、仔细观察磁化规范、设置磁化时间检测报警电路和放置灵敏度检测装置的四种解决方法,以提高探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型杆状零件的双工位磁粉探伤机。该机采用复合磁化方法进行探伤检查,其中周向磁化利用交流电完成,纵向磁化利用两个磁化线圈中通入的脉冲直流电实现。详细说明了该机的机械结构和磁化电流调整线路。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复合磁化、周向磁化或纵向磁化。该机可通过调节控制面板上的电位器,方便地调节磁化电流。试验表明,该机能够高效地实现杆状零件的探伤检查,满足探伤规范要求,保证检查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磁粉探伤中的磁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代平 《无损检测》2004,26(10):514-516
从磁路的角度分析了磁粉探伤中影响工作磁路的主要参数,结合便携式磁轭设备及复杂零件在旋转磁场中的磁化情况,具体讨论了影响试件磁化的因素及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谢广庆 《无损检测》1995,17(9):265-270
滚动轴承主要由外套(外环)、内套(内环)、保持架及滚动体等四大部件组成。凡技术条件规定表面探伤的产品,内、外套及除钢球外的滚动体,均需进行100%磁粉探伤。轴承零件几何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度好、批量大是探伤的有利条件;品种繁多、尺寸范围大、探伤速度快、质量要求严格,给探伤设备及探伤规范的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里简介一下我厂磁粉探伤的应用情况并谈一点粗浅认识。1 轴承生产过程的常见裂纹为了正确选择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确保探伤质量,了解轴承零件存在裂纹的类型、分布状态及裂纹在零件内部延伸走势等十分重要。下面列举一些轴承生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裂纹零件照片作简略分析。实物图为磁痕照片,剖面图为放大50 倍金相显微镜照片。1.1 材料裂纹  相似文献   

10.
王海峰 《无损检测》2009,31(3):195-197
针对钢管管端以交流线圈纵向磁化方式探伤时内壁周向缺陷难以检出,以及以交流电穿棒周向磁化方式探伤时内、外表面磁探灵敏度差异很大等现象,参照解释交流电磁场集肤效应的方法,建立了两个定性模型进行推导,得到结论:圆筒类工件采用交流线圈纵向磁化时,磁场主要集中在外表面,内壁磁场削弱甚至抵消;采用交流电中心导体法周向磁化时,磁场集中在内、外表面,但两处磁场的强度会有不遵循磁探经验公式的较大的差异。此结论能解释试验现象,有助于对圆筒类工件磁化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干线埋地管道均为强制电流+外防腐层联合保护方式,这就要求被保护管道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阀室内管道与电气之间采用绝缘卡套进行绝缘,放空管与阀室内管道间也存在绝缘接头。基于电气安全考虑,阀室电气设备均有接地,如果管道与接地网搭接或绝缘失效,将会造成阀室管道电位偏正,阴保处于欠保护状态。因此针对运行的阀室,做好绝缘排查,消除阴保电流流失,确保阀室埋地管道处于良好的阴极保护状态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某输油线某阀室阴保漏电进行原因排查并采用了固态去耦合器解决了阀室阴极保护漏电,对解决阀室阴极保护漏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钢管端面壁厚的测量多采用人工抽检的方式,从而导致测量效率低、精度低、测量数据少的情况,对机器视觉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机器视觉,设计钢管壁厚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相机进行标定,获得图像像素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使用相机采集钢管端面图像,对采集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边缘特征点提取等操作;改进RHT圆检测算法,完成钢管端面圆形轮廓的检测,进而实现对钢管端面壁厚的测量。为了便于操作,基于Qt跨平台开发框架设计了钢管壁厚检测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检测误差约为0.1 mm,可以高效地完成壁厚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许昌  李新义 《轧钢》1997,(6):25-30
简要介绍了大直径螺旋焊管和直缝焊管的各种成型工艺特点,分析了生产所需的外部条件。提出在我国新建大直径直缝焊管机组时,从投资省、见效快的目的出发,宜优先引进RBE或“C”成型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在鞍钢应新建RBE大直径直缝焊管机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流量乳化液泵吸液性能差的问题,以乳化液泵的吸液管路为研究对象,建立吸液胶管阀口吸入压力、压力损失及管路参数的数学模型,分析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并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乳化液泵单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乳化液泵吸液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了吸入压力、压力损失、管长、管径对泵液力端性能的影响。提出增加吸入压力、减小管路压力损失和最优管径管长等相关措施,为乳化液泵吸液管路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散控制系统接地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玲 《轻金属》2005,(12):79-81
对集散对控制系统(DCS)的接地作了较详细地综合论述,对目前接地要求不一,标准不同,提出了个人见解,并指出在安装接地极时注意的几个关键事项和易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管焊缝100%检测的X射线工业电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X射线工业电视检测及计算机实时成像装置,检测钢管端部焊缝时存在盲区的主要原因;介绍了钢管端部焊缝100%检测的3种方法.实践表明,在3种检测方法中,采用改变图像增强器接收屏几何尺寸的方法较优,可解决采用遮挡板、遮挡器方法时存在的不足,满足了对钢管端部焊缝进行100%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微弧氧化电源IGBT驱动和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微弧氧化电源中IGBT的保护问题,分析了大功率IGBT的栅极特性以及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IGBT的几种措施,并对CONCEPT公司新近推出的专用于驱动大功率IGBT的驱动模块2SD315A进行了原理、应用等方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对管道的防腐层的完整性、管体腐蚀现状及环境腐蚀性等进行系统、全面检测与评价,排查管道高后果段、高风险段应力集中状况,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可有效避免管道发生腐蚀泄漏失效,实现在役管道安全、可靠的稳定运行。本文以某凝析油管道为例,介绍基于综合检测评价的管道外防腐管理体系在油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Pipelines are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medium for petroleum and chemical products, but defects in the pipelines can present hidden dangers and aff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ipeline. The traditional pipeline magnetic flux leakage (MFL) scanning technique generally adopts the axial magnetization mode,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in det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issed detection of axial cracks. In this paper, a new composite MFL method using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excit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racks in pipelines. The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is first superimposed on the MFL magnetization field, which will form a parallel eddy current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in the pipeline wall. The defects in the pipeline not only cause the flux leakage of the magnetization field, but also lead to the disturbance of the circumferential eddy current field. The disturbance signals can be picked up through a secondary induced magnetic field. Because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eddy current field are orthogonal,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implement synchronous detection i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to avoid missed detection caused by the crack orientation. A series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orthogonal detection signals can be separated by a simple low pass filter. Therefore, with only one scan, the new detector can obtain the defe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xi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to overcome the blind spot problem seen in traditional MFL det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