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括了飞机雷达吸波涂层开裂、脱落、吸收剂变质等3种失效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失效涂层进行分析,简述了吸波涂层原位修复的含义及常用工艺,对国内外雷达吸波涂层的维修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展望了适应外场原位修复需求的雷达吸波涂层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信  谭延江  邱华  周光华 《表面技术》2010,39(1):101-102
为验证装备功能涂层的可修复性,对吸波涂层进行模拟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吸波涂层与原吸波涂层在附着力、吸波性能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能够满足吸波涂层工程化应用的要求。对现代装备功能涂层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达吸波涂层的失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吸波涂层脱落、开裂、吸波性能下降3种失效行为。吸波涂层脱落主要由于底材处理不当或底漆与吸波涂料不配套所致;吸波涂层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高颜料体积浓度的分散体系中树脂成膜物未能适当成膜或多层材料固化速度差别较大;粘结剂体系收缩性过大使厚度降低、采用的片状吸收剂在涂层中状态不稳定以及使用温度的原因,均会导致吸波性能的下降。从机械应力和吸波涂层内应力两方面分析了应力对吸波涂层失效的影响,并提出根据失效面积进行分级维修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型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改进和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雷达隐身技术已成为提高军用目标生存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作为一种雷达隐身技术,因其吸波效果好、工艺简单、设计难度小、成本低,在雷达隐身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主要以实现在某个较窄频段的强吸收为目标,存在频带窄、面密度大等缺点.为了满足装备的战场隐身需求,需要研究和开发具有厚度薄、面密度小、吸波频带宽和吸波能力强(薄、轻、宽、强)的新型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因此对新型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热点,了解和掌握它的研究进展对下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雷达隐身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雷达吸波材料隐身原理,总结了雷达隐身的主要手段,详细分析和阐述了纳米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手征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材料四种新型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新型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新型雷达吸波涂料涂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光华  谭延江 《表面技术》2011,40(1):68-70,89
论述了雷达吸波涂料的一般涂装工艺流程,总结了雷达吸波涂料不同于普通涂料的涂装特点.结合多年涂装技术研究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吸波涂料涂装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因为,提出了喷砂打磨、多次喷涂、阶梯式升温等工艺技术途径,显著提高了雷达吸波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质量的稳定性,对普通涂料涂装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羰基铁粉为吸收剂、聚氨酯为胶黏剂,制备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雷达吸波涂层,并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电磁模拟软件Ansoft HFSS以及弓形框测试系统,对涂层电磁特性、损伤模型以及吸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吸波涂层在垂直入射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0.8 mm时,其反射损耗峰在7.2~12.8 GHz均达到?8 dB;在斜入射条件下也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0.8 mm、入射角为60°时,其反射损耗峰在5.5~18 GHz均达到?10 dB。相比于失效模式如雷达吸波涂层分层脱粘,损伤脱落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损伤脱落面积的增加,雷达吸波涂层的吸收强度(尤其是X波段)明显降低,且最小反射损耗峰往高频移动。通过对高性能雷达吸波涂层的脱落、分层等损伤行为的研究,为后续进行雷达吸波涂层维护与建立失效性评估标准具有极大的现实和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耐温的磷酸盐玻璃和改性的β–SiC吸收剂的热喷涂材料体系,使用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热喷涂雷达吸波涂层,对粉末、涂层制备过程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造粒是制备热喷涂雷达吸波涂层粉末材料体系的合理方法,使用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吸收剂含量为20%时,涂层性能最佳,当涂层厚度为1 mm时,在1.2×1010~1.8×1010 Hz范围内,涂层反射率均低于-8 dB。  相似文献   

8.
纤维吸收剂型吸波涂层的匹配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X纤维为吸波涂料的吸收剂,制作不同厚度的吸波涂层,测试相应的雷达波反射衰减值。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对吸波涂层的雷达波反射衰减有重要的影响;在固定X纤维的电磁参数前提下,吸波涂层在8mm波段、3mm波段具有不同的匹配厚度。  相似文献   

9.
薄型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结构设计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朱立群  古璟 《表面技术》2007,36(3):49-52,73
根据雷达吸波材料厚度薄、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吸波能力强(薄、轻、宽、强)的发展目标,介绍了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几种宽频吸波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讨论了采用多层结构的雷达吸波材料,以及依据阻抗匹配原理提高材料吸波性能的可能性.提出将多层吸波材料和宽频吸波结构结合得到一种涂层型的薄型(20μm左右)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思路,建立了薄型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由多层结构、表面为离散式分布的斑点、内部再穿插一些非吸波薄膜的材料模型.初步试验表明这种薄型多层雷达吸波材料可以提高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吸波涂层失效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宗莲  周学梅  王俊芳 《表面技术》2015,44(7):76-80,102
目的研究吸波涂层因物理和化学损伤而导致的失效原因,用于评估吸波涂层的寿命,指导吸波涂层的功能结构优化,提高吸波涂层的使用寿命。方法通过高低温振动双结合、加速人工老化试验等方法和分析涂层失效前后的微观形貌、组成元素,对导致吸波涂层失效的多种因素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在固化阶段和高低温振动条件下,涂层因内应力变化导致开裂脱落;在紫外线照射和盐雾作用下,涂层因氧化和盐雾渗透导致粉化、鼓泡。结论建立了吸波涂层失效体系及失效因子,得到影响涂层实效的因素主要为:涂层厚度、附着力、致密度、有机成膜物功能键特性、吸收剂氧化活性等。在吸波涂层设计中,应采用低交联度树脂,降低因固化反应带来的内应力增加;通过减薄增韧,提高涂层的耐高低温交变和振动性能;通过设计耐腐蚀屏蔽层和在表面涂覆高耐侯保护层,提高吸波涂层在大气和介质腐蚀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雷达吸波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达隐身技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铁氧体系列吸波涂料、羰基金属微粉吸波涂料、纳米吸波涂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涂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涂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吸波涂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概述.对于下一代吸波涂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风险评价代码(RAC),建立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该方法考虑了单个重金属不同形态毒性的不同。以株洲霞湾港底泥为例,研究Cd、Cu、Pb、Zn的污染状况及其形态特征,并分别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评价代码以及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3种方法对霞湾港底泥进行风险评价。实验数据显示,霞湾港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据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重金属生态风险呈现CdPbCuZn递减的顺序。通过对比得出,改进的生态风险评价综合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风险评价代码2种方法的优点,评价结果更加可靠,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diffusivity of hydrogen at room temperature in an ultra high strength steel Aermet® 100 was studied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an electrochemical method, sub-surface microhardness profiling, quantitative depth profiling using nuclear reaction analysis (NRA) and nanohardness profiling. Aermet® 100 samples were cathodically charged under a galvanostatic condition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A/m2. The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vity of hydrogen in the Aermet® 100 cathode by monitoring the potential as a function of time.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iffusivity data extracted from sub-surface microhardness profiling. Independently, nanohardness depth profiling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hardness data near the surface. Excellent correlations were obtained in the data for hydrogen diffusivity from each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room temperature hydrogen diffusivity in Aermet® 100 was measured at approximately 2.91×10−13 m2/s. NRA indicated that the near-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under the electrolytic charging conditions utilized was about 5 at.%.  相似文献   

14.
Sonic tests and other diagnostic techniques were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 on the existing walls of the Cathedral of Noto. The right aisle and most of the dome of the Cathedral collapsed in 1996.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verify the state of damage and/or conservation of the walls and piers in view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amaged part of the Cathedral. Sonic test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effect of grout injection used as a possible technique of repair of the damaged masonry.The results show that sonic tests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 effectiveness control of repai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5.
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及交变负荷等恶劣条件下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烧蚀、磨损等表面损伤和掉块、断裂等体积损伤。采用特定的表面工程技术和增材修复技术可有效恢复损伤零件的尺寸和性能,为镍基高温合金综合使役性能的保持和再生提供可行途径。重点综述了表面改性、表面镀层、表面涂层、载能束增材、能束能场复合等镍基高温合金修复强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各修复方法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加强能束能场复合修复技术开发、能束能场与材料的作用机理,以及修复过程形性协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对拓宽工艺适用范围、降低修复强化层缺陷以及增强修复机动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镍基高温合金修复强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能束粉末堆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堆焊是现代材料加工与制造业中一种重要的制造和维修方法.近年来,高能束粉末堆焊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能束粉末堆焊主要包括等离子弧堆焊、电子束堆焊、激光堆焊以及聚焦光束表面堆焊.简单介绍了几种高能束堆焊技术的工艺特点、应用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并指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宝钢炼钢厂2#连铸机投产后进行了一次技术改造,技术改造以结晶器液压振动技术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振动技术。本文分析了振动油缸的工作原理以及修复和测试技术,结合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对油缸的修复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开创了国内冶金行业自行修复和测试振动步进液压缸的先例。  相似文献   

18.
王功胜 《铸造工程》2008,32(2):31-33
由于铸铁的一些优点,在机械工业和汽车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振动和受力不均,对它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裂纹和断裂。因此,研究和利用先进的修理经验,合理地修复铸铁零件是十分必要的。焊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修复铸铁零件的方法。总结出了铸铁焊修的方法和技能,找出了铸铁焊接工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金属铝纤维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冬  张俊红  张英  张树朝 《轻金属》2007,(12):67-70
本文介绍了金属铝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重点介绍了它的吸声特性,并讨论了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简介了铝纤维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我国铝纤维材料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