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单机架四辊光整机生产薄宽镀锌板过程中的边浪、复合浪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以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程序为辊型设计的工作平台,建立了四辊光整机辊系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变接触支撑辊(VCL辊型)技术,并与不同工作辊辊型配套使用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VCL支撑辊辊型可以增加光整机板形控制能力,消除边浪并改善支撑辊轴向不均匀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机架四辊光整机生产薄宽镀锌板过程中的边浪、复合浪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以二维变厚度有限元程序为辊型设计的工作平台,建立了四辊光整机辊系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变接触支撑辊(VCL辊型)技术,并与不同工作辊辊型配套使用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VCL支撑辊辊型可以增加光整机板形控制能力,消除边浪并改善支撑辊轴向不均匀的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3.
某冷轧厂在光整过程中,在IF带钢表面两侧约100 mm范围内出现色差。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了光整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并对工作辊施加弯辊力。对光整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分析了IF带钢表面轧制应力分布与摩擦因数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出了色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冷轧板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冷轧辊表面粗糙度及平整工艺均对冷轧板表面纵向色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整热轧油、调整冷轧辊表面粗糙度、平整辊表面粗糙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减轻或消除纵向色差缺陷,为进一步改进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色差仪、粗糙度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对5005铝合金带材纵向条纹色差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纵向条纹色差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轧辊与带材间油膜厚度不均匀是带材产生纵向条纹色差的根本原因。通过更换冷轧轧制油喷射梁,规避了喷射性能存在严重问题的喷嘴,使轧制油冷却润滑均匀;轧制油的油温控制在(35±3)℃、黏度控制在2.35~2.65 mm2/s;上下工作辊中凸度由+0.065 mm优化为+0.04 mm;对轧制压下率及轧制速度等工艺进行优化匹配。采取以上措施后,消除了带材纵向条纹色差缺陷,满足了高表面质量铝合金带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通书 《轧钢》2004,21(5):27-29
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平台Marc建立了镀锌板四辊光整机的模拟系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轧件变形情况,充分考虑了不同镀锌原板厚度、压下率、前后张力、以及弯辊力等工艺因素对镀锌板非光整边缺陷形成的影响,以及消除非光整边缺陷的辊型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通书 《上海金属》2004,26(5):22-24
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平台Marc建立了镀锌板四辊光整机的模拟系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轧件变形情况,充分考虑了不同镀锌原板厚度、压下率、前后张力、以及弯辊力等工艺因素对镀锌板非光整边缺陷形成的影响,以及消除非光整边缺陷的辊型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某厂出口三价铬热镀锌产品辊压成形制方管时表面出现"发黑"情况,通过SEM、粗糙度和金相组织形貌等对比分析发现,方管表面"发黑"并非是钝化膜脱落造成的锌层氧化发黑,而是由于辊压过程中钢板与辊压机摩擦产生的纵向辊印形成的色差带。通过调整辊压机压力和速度,消除了"黑色"条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王艳强  马红利  王希硕  田才  张永国 《轧钢》2022,39(4):113-116
合理的轧制力和弯辊力设定是实现光整机稳定轧制的前提,更是获得良好板形及板面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某冷轧厂镀锌线二级系统简陋,轧制力和弯辊力设定值无法自动生成的问题,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并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设计出简单的光整机二级轧制力和弯辊力模型,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实际生产表明:采用轧制力和弯辊力二级自动控制系统,延伸率波动保持在±0.1%以内,部分可保持在±0.05%以内,且波动只出现于带头,基本小于10 m;提高了光整机段速度,不再减速过焊缝,且未再出现过渡过程中断带、拉窄等问题;减少了人工干预及误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0.
《塑性工程学报》2016,(4):87-91
针对以往现场生产过程中辊型的优化设计中主要考虑板形和辊耗的控制,而对色差的防治考虑比较少的问题,在充分结合双机架平整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并兼顾平整轧制过程中板形与辊耗的控制和色差的防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双机架平整机组的辊型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梅钢1420双机架平整机组,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同时减少了下游用户的质量抱怨,为现场生产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镀锌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线状缺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缺陷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炼钢过程Al2O3夹杂和结晶器保护渣卷入,造成冷轧板划痕和微裂纹,在后续镀锌过程中形成线状缺陷。综合考虑炼钢、轧制和镀锌各工序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减少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低碳钢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翘皮缺陷的形成原因,取样分析了翘皮缺陷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并采用ø750 mm×550 mm高刚度二辊热轧机组进行实验室模拟轧制分析翘皮缺陷演化过程。通过建立不同轧制方案,探明了热轧带钢翘皮缺陷形成于精轧道次,缺陷的产生与坯表面质量和边部原始凝固组织无关,轧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边部不均匀变形形成侧面凹陷,凹陷在后续轧制中被轧制压缩闭合,并翻转到表面成为翘皮缺陷。最后,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可提高轧材边部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均匀性,抑制轧材边部不均匀变形,有效降低翘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岑耀东 《轧钢》2011,28(2):64-66
分析了包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薄板厂热镀锌带钢边部出现过镀锌缺陷的原因,通过安装边部加热管以弥补带钢边部的热量损失,并对表面额定温度分别为200、400、600℃的加热管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表面额定温度为600℃的加热管能解决薄规格镀锌板的边部过镀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了钛金属的各向异性力学特点,建立了可实现工作辊与轧件动态轧制过程的20辊轧机辊系-轧件一体化模型,并利用实际轧制数据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同时,利用该模型对20辊轧机轧制宽幅工业纯钛带的单一以及组合板形调控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支承辊1#与7#、2#与6#对称位置分段压下与一中间锥辊窜辊组合调节时,随着窜辊量的增加,距边部75~300 mm区域厚度减薄最为显著,将导致或加剧该区域的二肋浪形;3#与5#、4#对称位置分段压下与一中间锥辊窜辊组合调节后,对缓解二肋浪形具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发现一中间锥辊窜辊调节无法解决二肋浪形问题。最后,结合20辊轧机板形调控特性,提出了一种能够减小二肋浪形区的压应力的分段压下组合方案,工业实验证明分段压下组合方案实施后二肋浪形区压应力下降60%,有效缓解了20辊轧机轧制宽幅钛带时的二肋浪形缺陷及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双机架平整机组生产极薄规格退火板时出现羽痕缺陷的问题,分析认为羽痕缺陷的产生是带钢在平整过程中出现不均匀延伸产生明显分界线而导致的。为此,对平整工艺进行了分析,发现设定张力偏小,CVC辊弯辊力、轴向横移量设定不当,以及轧制力和弯辊力的变化不匹配等因素是造成带钢宽度方向不均匀变形而导致羽痕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平整入口、出口张力较原设定增加20%~30%,开发轧制力、弯辊力前馈程序,优化平整机CVC辊轴向横移量设定,并依据带钢厚度规格将目标板形曲线由0 IU优化为0.5~4 IU边浪等措施,极薄规格带钢羽痕缺陷带出品量从206 t/月降低至51 t/月,其表面质量满足了国内外多家高端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某大型改良森吉米尔法热基镀锌产线生产的有花热基镀锌板锌花尺寸不均的问题,采用电子探针、激光共聚焦及定容法等试验手段,系统研究了带钢不同位置的元素分布特点和酸洗时间对锌花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钢厚度、表面粗糙度、镀层元素分布等因素均会对锌花均匀性产生显著影响;优化带钢在热轧时的厚度控制模型、缩小带钢在酸洗时的产线速度差、提高锌液中Sb的含量以及增加镀锌后冷却装置均可以有效提高锌花均匀性。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优化热轧、酸洗、镀锌等工艺,热基镀锌产品带头(尾)、带中锌花不均质量缺陷发生率由之前的21%~32%降至了3%~10%。  相似文献   

17.
何杰  江金仙 《上海金属》2012,34(2):60-62
高铬铸钢组合立辊采用高铬铸钢离心复合材质辊套,锻钢辊轴组装而成.外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热裂性,芯部具有高强度、强韧性.目前首次在某钢厂热轧板带轧机中使用,依此评述了高铬铸钢组合立辊的性能特点、组织、制造工艺以及在生产线上的使用情况.由于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不仅使得立辊使用寿命延长,换辊次数减少,轧机效率提高,而且提高了带钢边部质量,降低了边部质量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热轧厂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边裂缺陷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立辊润滑的方法予以改善。分析认为,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可减小立辊减宽过程中的摩擦力,减少低温下带钢边部表面的剪切力;同时,有利于立辊表面质量的改善,从而改善带钢边部质量。为此,研究了立辊润滑工艺对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析出物以及边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Ti-IF钢带钢的组织和析出物没有明显差异,但塑性显著提高;带钢边部表面的最大裂纹深度由361 μm减小到128 μm,边部缺陷数量明显减少;带钢截面形貌较为光滑,没有发现明显裂纹,边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