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钢管生产中,矫直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所有矫直辊的表面尺寸和硬度要求很高,当生产过一定时间后,辊面有一定的磨损和硬度下降,为了提高品质和延长寿命,需要对辊面进行修复加工,及加工后需对辊面进行表面淬火.图1为材质70Cr14Ni耐热钢弧形辊加工修复后的尺寸.淬火要求表面硬度50~55 HRC,淬火深度20 mm.  相似文献   

2.
于文平  刘勇  张峰 《热处理》2003,18(2):35-37
对Crl2MoV大型矫直辊进行了热处理试制生产。矫直辊预处理工艺为锻后余热淬火及回火,最终热处理采用1030℃整体保护加热淬火和230℃两次回火,辊身表面硬度和变形量均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袁厚之 《轧钢》1992,(6):53-54,60
1 前言矫直辊是钢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备件。在矫直钢管和型钢时,矫直辊需加工成一定的孔型。在矫直时,孔型表面与钢材直接接触,在压应力的作用下承受滚动和滑动摩擦,又直接与钢材表面硬度很高的氧化铁皮接触,所以磨损严重。我国钢管和型钢矫  相似文献   

4.
宛农  魏启武  熊惟皓  索进平 《铸造》2006,55(11):1162-1165
采用高淬透性钢进行空冷淬火是一种减少铸件热处理变形和开裂的有效措施。为获得无淬火缺陷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淬硬层组织,运用有限元法对60kg/m级重轨矫直辊铸件空冷淬火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根据相关模具钢连续转变曲线确定了合适的重轨矫直辊候选材料—X63CrMoV51,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矫直辊的制造和试用任务。结果表明,采取内孔填充石英砂隔离措施后,X63CrMoV51重轨矫直辊铸件在1025℃左右空冷淬火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基本上可以达到100mm的规定要求,且避免了油淬时矫直辊变形过大和内孔硬度过高等缺陷的出现,其使用寿命超过现有9Cr2和Cr12MoV油淬矫直辊的使用寿命,说明温度场仿真技术可以用作淬火铸件材料选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能等离子体弧束在常压下快速扫描均匀涂覆镍铬合金渗剂的磨辊辊齿表面,对辊齿进行多元共渗和自激冷淬火复合强化处理,并对辊齿表面硬化层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扩渗层达40 μm,整个硬化层深度为200~270 μm;合金化层硬度约为729.5 HV,淬硬层硬度为815.2 HV.辊齿表层硬度提高,硬度梯度分布合理,且齿有较好的韧性,可有效提高辊齿的耐磨性,延长辊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细长矫直辊,由于其结构特殊,表面硬度和加工精度要求高,目前,仍然是加工业中的一个难题。本厂承担了 SZ201—500mm 浮动辊式矫直装置工作辊的试制任务,经多方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试制任务。为改变我国在不锈钢等软磁带材矫直方面的落后状态创造了条件。现就试制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Cr12MoV钢作为冷作模具钢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业,其制造工艺为铸-锻-加工-热处理。本文探索以铸代锻生产大型矫直辊工艺,经特殊热处理工艺,辊身表面硬度和金相组织能满足矫直辊使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1辊矫直机为例分析了矫直过程中中性层偏移的变化规律,推导了中性层偏移量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有限元模拟了整个矫直过程。通过对某个矫直单元的弹塑性变形量的分析对比,拟合出中性层偏移量曲线。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辊式矫直机矫直精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绘制的中性层偏移曲线可用于矫直力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张丽英 《锻压技术》2016,(10):113-117
针对棒材二斜辊矫直机单向和双向反弯辊形曲线选择问题,以分段曲率旋转反弯矫直理论为基础,利用MSC.MARC软件对两种辊形曲线对应矫直过程进行建模和有限元模拟,通过对后处理结果中棒材表面摩擦特性、应力、塑性应变、矫直力等参数的对比,较详细地阐明了单、双向反弯辊形对应的矫直机理、矫直过程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验证模拟结果,分别在小型二斜辊矫直试验机上对两种辊形曲线情况下的矫直精度、棒材表面质量及矫直力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现场试验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并通过总结模拟和试验结果提出若干以棒材用途和生产成本控制为导向的辊形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0.
针对310乙字钢矫直过程中矫痕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轧件及矫直辊上的凹坑形状及变形方向认为矫直辊断面速度差过大是其主要原因,而轧件表面粗糙度、轧件尺寸及热锯切金属颗粒等也加剧了轧件与矫直辊之间的摩擦,使矫痕形成速度加快。通过减少矫直孔型的腰部配置斜度、改变来料进钢方式、优化轧制孔型,有效降低了矫直辊断面速度差,减轻了矫直辊的表面磨损。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40CrMoV5-1钢矫直辊工频感应淬火开裂风险,同时满足其工频感应淬火硬度要求,利用线切割切取40CrMoV5-1模具钢试块,先对试块进行淬火处理并检测硬度,确定合适的最低淬火温度。矫直辊工频感应淬火时,控制好淬火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加热和冷却。淬火结果表明,工频感应淬火温度范围为990~1010℃时,矫直辊硬度满足技术要求,硬度达到了57~58 HRC,并且没有任何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中,矫直辊角度通常采用手动或电动调整,调整过程中存在误差。本文介绍了一种斜辊矫直机矫直辊角度自动调整机构,该机构由电机驱动一个顶杆,通过调整螺母、导套使顶杆做轴向移动,带动矫直辊托盘转动,使矫直辊旋转;由油缸驱动另一个顶杆,消除调整系统的间隙并锁定矫直辊;由控制系统实现矫直辊角度调整。实际使用证明,该机构调整准确、性能可靠、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辊式矫直是改善板型、消除残余应力、获得合格金属板带材的重要工艺环节.但是辊式矫直机矫直过程中有关辊间张力的研究较少,使得辊间张力对矫直力能参数的影响不被人了解.通过对辊式矫直过程中施加辊间张力进行的理论分析,配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找出了辊间张力与矫直力之间的关系:随着辊间张力的增大,总矫直力会增大,在矫直压下量较小的情况下,辊间张力对矫直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完善矫直理论和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矫直或矫平是在多套偏置辊轮之间对轧扁条料进行反复弯曲的工艺.这样交替地延展材料上、下表面纤维至材料屈服点,使之产生理想的、永久的形状变化.   ……  相似文献   

15.
《钢管》2017,(4)
<正>该实用新型包含:一传动部,有沿第一轴向排布的多个传送辊;一矫直部,有多个上、下矫直辊,上、下矫直辊分别沿第一轴向排布,且各上矫直辊与一下矫直辊沿第二轴向邻接配置;一缓冲部,配置于传动部和矫直部之间,缓冲部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管壁和配置于管壁的内侧的缓冲材料层,缓冲材料层在管壁的内部界定出一沿第一轴向延伸的钢管通  相似文献   

16.
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模拟软件对G105级钢调质钻杆六辊矫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矫直过程中钢管的应力应变情况及矫直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经矫直后的钢管存在很大残余应力,且残余应力呈螺旋形分布,钢管内表面轴向和切向应力为压应力,外表面为拉应力,且切向应力数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进口矫直机的矫直辊断辊的断口形貌、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金相组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冷矫直辊断辊是由于矫直辊的热处理不当导致其机械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冷矫直辊国产化的技术指标,选用Cr5材料,改进加工工艺,实现了矫直辊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考虑二辊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艺与技术经验,通过对金属变形理论、矫直工艺以及相关矫直机械的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模型,并对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模拟与计算,给出一套工程上实用的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冷轧带钢拉矫过程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带钢在拉矫机各辊单元的弹塑性变形行为。讨论了带钢的应力/应变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弯曲辊组对带钢塑性延伸率的影响较大,带钢上表面延伸率达到了0.155%;经过三辊矫直辊组后,带钢上表面压缩率为0.058%,下表面延伸率为0.110%;经过复合矫直辊组后带钢延伸率变化不大,上下表面总延伸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扭矩干涉是矫直生产的“顽疾”,各辊单独传动是解决干涉最好的改进方法,但各辊的矫直速度不及时调整同样会产生严重的扭矩“干涉”。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调整矫直辊名义直径而改变矫直速度的方法,分析了矫直线速度与中心层高度、压下量、矫直节距及矫直辊直径的关系及理论线速度与实际线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结合理论分析及现场数据建立了矫直扭矩干涉的控制模型。该模型投用后,使矫直扭矩绝对值由87%降低到21%,降低了矫直机电耗及设备损坏率,提高了生产作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