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含铌基体钢65Cr4W3Mo2VNb进行了循环相变强韧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经1080 ̄1120℃快速加热二次循环淬火,540℃回火,其强韧性进一步提高。其中1080℃二次循环淬火C型缺口试样冲击值由常规处理83J/cm^2提高到136J/cm^2,挠度由8.6mm提高到9.9mm,抗弯强度由4490MPa提高到4678MPa。若在循环淬火之前增加一次高温固溶540℃弥散析出,使钢中的  相似文献   

2.
热循环离子渗氮及其强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38CrMoAlA钢热循环离子渗氮的特点及其强渗作用。结果表明,渗氮过程受循环参数控制,渗层组织呈层状结构,渗层生长曲线存在长达6h的亚速线性段;在强渗工艺下,该段斜率明显增大。这一动力学特性看来是由热循环催渗和离子轰击加速氮原子扩散的有利作用所致,从而使深层渗氮时间比恒温或分段渗氮缩短了2/3 ̄1/2。  相似文献   

3.
快速深层渗氮工艺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介绍了快速深层渗氮工艺的设计原理。它由周期性的渗氮和时效组成[1]。通过时效,在ε相和扩散层中形成多种通道,从而强化内扩散过程,还可降低表面氮活度,强化表面对氮的吸收,增强相界面反应,从而达到快速渗氮的目的。生产应用表明,对25Cr2MoVA钢离子渗氮30h,渗氮层深达(0.75~1.20)mm,说明工艺设计思想正确[2]。  相似文献   

4.
康玉顺 《轻金属》1998,(3):35-38
上插槽干法净化系统初步实践取得如下结果:工作地带HF浓度由2.25mg/m^3降到1.33mg/m^3,接近国家标准的要求;粉尘浓度由6.21mg/m^3降至4.48mm^3,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沥青烟由0.96mg/m^3降到0.76mg/m^3进行一步得到改善。厂房天窗系统的排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粉末装和技术制备磁体用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得到的氧化物芯丝均匀的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其Bi-2223单相性较好且晶粒具有c轴取向。在77K,0T下,短带的临界电流密度JC达2.2×10^4A/cm^2(判据1μV/cm)。用此带制做的小型超导磁体(外径为85mm,内径10mm,高60mm),在4.2K和77K下,磁体通过的临界电流IC分别为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合成金刚石用触媒合金的气体渗氮。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气体渗氮后,表面形成渗氮层,经X射线分析,渗层由含N的r固溶体和r'-M4N组成。用该合金作为触媒合成金刚石可提高其强度,并随渗氮层厚度的增加强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7.
冷塑变对氮在38CrMoAlA钢中扩散激活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冷压30%与未变形的38CrMoAlA钢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气体渗氮。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波谱分析,由碳浓度曲线精确确定了渗氮层深。利用公式ξ^n=K0.e^-Q/RTτ,计算了未变形与30%变形度试样氮的扩散激活能。最后,借助电镜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宏贵 《铸锻热》1996,(3):9-11
齿圈用42CrMo钢,选可控气体渗氮炉,采用多段工艺渗氮。为缩短渗氮时间。在低温高渗速下,表面“白亮层”控制在0.01mm以下,对性能无影响,且降温快速冷却速度控制在40℃/h时,对渗氮件变形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华  石江龙  杨威 《热处理》2007,22(4):24-26
对304不锈钢离子渗氮后的渗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离子渗氮后,钢的表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影响工件表面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离子渗氮温度和保温时间。相同的渗氮时间,不同的H2/N2将得到不同性能的渗层。  相似文献   

10.
Zu—Cu包晶系中的片层状类共晶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 Jones  H 《金属学报》1999,35(1):6-8
采用Bridgman定向凝固法研究了不同生长速度下Zn-3.37%Cu(质量分数)包晶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其组织形态。当生长速度高于1.0mm/s时,出现片层状类共晶生长,且片层间距和生长速度的关系很好地符合λv^1/2=(216±42)μm^3/2·s^-1/2关系,该数值与多数共晶系相比偏高。这类共晶组织在包晶合金中的发现有助于对包晶合金凝固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8种J55套管在长庆油田洛河水中的耐蚀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密林  龚伟安 《腐蚀与防护》1999,20(6):259-261,277
对8个厂家J55套管在长庆油田洛河水中的耐蚀性评价发现,平均腐蚀速度为2.5×10^-2-1.2×10^-1mm/a,可分为耐蚀及尚耐蚀两类,表面观察虽属于均匀腐蚀,但仍存在局部腐蚀现象,且国产管有沿轧制方向的腐蚀倾向,进口管孔蚀倾向较大,其最大腐蚀速率约2.4mm/a;腐蚀产物主要由Fe2(SO4)3,Fe2(OH)2(SO4)2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对TiAl基合金高温渗氮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腐蚀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渗氮处理后,渗氮层显微硬度明显提高,TiAl基合金的渗氮层结构由氮化物层与过渡层组成,通过对铝液腐蚀TiAl基合金渗氮处理试样表面微观结构分析,渗氮处理有利于提高TiAl基合金表面的耐蚀性能,并分析了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3.
Ti6Al4V无氢离子渗氮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2和Ar的混合气为气源,在Ti6Al4V表面离子渗氮形成渗氮层。对渗层的相结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用球-盘滑动磨损试验机对渗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2/Ar=1:1,900℃的渗氮条件下,渗氮层主要由化合物Ti2N,TiN和氮在α-Ti中的固溶体α相等相组成;渗氮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增大;渗氮层的硬度较基材Ti6Al4V有很大提高,且与基体间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在球-盘滑动磨损试验中,渗氮层无减摩效果,但其耐磨性较基材Ti6Al4V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碳钢精铸件表面合金化:渗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铸件表面合金化的方法,实现了碳钢精铸件表面铸态渗硼。渗层深度可达1.05mm,硼相的显微硬度值为800-1000g/μm^2;碳钢精铸件铸态脱碳作为可利用的因素,有助于精铸件铸态渗硼。  相似文献   

15.
用单质铬粉、硅粉和NaCl、NaF、AlF3三元活化剂对30CrMnSiNi2A超高强度钢进行铬硅包渗,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含铬29%、硅4%左右的铬硅渗层。渗层的表面为光亮的银白色,组织为柱状的α固溶体+少量的Cr23C6厚度为200μm左右,表层显微硬度为300kg/mm^2,渗层在0.5mol/LH2SO4中浸泡腐蚀速度和在0.25mol/LH2SO4中的电化学腐蚀速度均比未  相似文献   

16.
球铁曲轴常常由于渗氮层薄、质量不稳定而引起断裂失效,本课题研究了球铁曲轴加氧渗氮工艺。对球铁试样经570℃、580℃,不同氨气流量和氧加入量渗氮4h后的表面硬度、渗层深度及渗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氧渗氮可获得比常规气体氮碳共渗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优选出的适合于球铁曲轴的加氧渗氮工艺为:570℃保温4h,氨气流量2000L/h,氧气流量10L/h,炉压35mm水柱;或580℃保温4h,氨气流量1800L/h,氧气流量10L/h,炉压35mm水柱,二种工艺均可获得深度超过0.20mm、表面硬度600HV0.1以上的渗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离子渗氮温度、渗氮时间对TA7钛合金的渗氮层的组织、动力学模型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A7钛合金经离子渗氮后,渗氮层由化合物层(Ti N+Ti_2N相)+扩散层(α-Ti(N)相)组成。TA7钛合金经低温(T≤800℃)短时(t≤16 h)渗氮时,渗氮层的主要变化为相结构的改变,但是渗氮层的深度随渗氮时间的变化不大。TA7钛合金离子渗氮前期16 h内表面硬度显著地提高,可达基体硬度的2~4倍。TA7合金在渗氮温度T≥850℃,渗氮时间t=16 h工艺下可得到较好的渗层组织和渗层硬度梯度。  相似文献   

18.
硅对中低碳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对Mn-Si-Cr-B系贝氏体铸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量在我风中为1.6 ̄2.4%时,脆性的渗碳体被韧性的残留奥氏体代替,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其组织特征为含过饱和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和分布在其中的薄膜状富碳残留奥氏体。在其硬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冲击韧度显著提高,由5 ̄6J/cm^2提高到8 ̄12J/cm^2(U型缺口)和由12 ̄13J/cm^2提高到20 ̄30J/cm  相似文献   

19.
对TC4钛合金进行一系列离子渗氮试验,研究了离子渗氮温度、时间对渗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经离子渗氮后表面硬度均可提高至基体的2~4倍,且表面为残余压应力状态。当渗氮温度800℃或渗氮时间8 h时,表面形成氮化物数量较少,光镜下只能观察到扩散层,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渗氮时间的延长,表面由Ti N+Ti2N组成的化合物层厚度增加,致密性增强,硬度也随之增加。TC4钛合金经850℃×16 h离子渗氮后表面硬度可达到900 HV0.1左右,渗氮层由致密的化合物层+扩散层组成。随着渗氮温度继续增加,渗氮时间继续延长,表层氮化物聚集长大,渗氮层开始变得疏松。  相似文献   

20.
预喷丸对H13钢气体渗氮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量增量分析、剖面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预喷丸处理对H13钢气体渗氮动力学与渗氮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喷丸处理对H13钢气体渗氮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这种催渗作用在白亮层尚未形成的渗氮初期最为明显,随着渗氮温度升高,预喷丸处理的催渗效果显著提高。试验数据还表明,预喷丸催渗所增加的氮原子一方面使渗氮层加深;另一方面使扩散层固溶氮浓度和/或氮化物沉淀相密度提高。测量表明,预喷丸催渗条件下形成的渗氮层的硬度明显高于普通气体渗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