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同变形量、变形温度以及微量合金元素条件下,研究轧后穿水冷却对热轧钢材组织性能的影响,并与轧后空冷状态下的组织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轧后空冷状态下的钢材边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心部组织也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心部晶粒度等级约为7.0级;轧后穿水冷却下的钢材边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等级约为8.5级,其淬透层深度为1.60 mm;轧后穿水冷却的热轧钢材的伸长率为22.68%,与空冷的24.30%基本相等,但其屈服强度提高了39.20%,抗拉强度提高了23.23%。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高层建筑用钢板厚度方向的性能要求,研究了化学成分、真空处理、压缩比、压下和缓冷工艺对钢板探伤结果和抗层状撕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板硫含量的提高,其抗层状撕裂性能降低;真空处理有利于提高钢板超声波探伤的合格率,但未真空处理的钢板采用合适的缓冷工艺可确保其探伤结果和抗层状撕裂性能达到要求;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及粗轧大压下量和单道次压下率的提高,钢板抗层状撕裂性能提高。开发了控制硫含量、粗轧大压下和钢板缓冷的工艺,采用最小压缩比为3.1的未真空处理钢坯生产的80 mm厚钢板,探伤结果符合国标Ⅱ级要求,抗层状撕裂性能满足Z35级别要求。  相似文献   

3.
周易  徐琛  刘县委 《轧钢》2017,34(2):71-73
针对12Cr2Mo1R钢冷坯装炉加热时易轧裂的问题,试验研究了12Cr2Mo1R板坯下线后直接热送热装轧制、板坯下线后采用保温罩保温缓冷再温送装炉、板坯下线后堆垛自然缓冷再温送装炉3种工艺,发现前两种工艺轧制后钢板表面容易产生纵裂、网裂和马蜂窝等裂纹,第3种工艺可以有效避免钢板开裂,保证钢板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钢板超声波探伤的缺陷类型,对连铸板坯轧制中厚板后出现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钢板进行取样、金相、电镜分析,找出引起中厚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钢中氢含量、铸坯中心偏析以及夹杂物;通过采用RH真空处理、钢水洁净度控制、铸机动态轻压下、加热工艺优化、控轧控冷工艺优化及板材堆垛缓冷等关键工艺技术,使钢板内在质量得到改善,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EDS)和电子探针对非调钢38MnS6L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在加热炉加热过程中,钢坯表面氧化铁皮和钢基体界面上发生Si元素的富集,经高温氧化后,形成Si、Fe的复合氧化物,嵌入到钢基体中,黏附力强,导致除鳞不干净。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中,未除干净的氧化铁皮随金属流动压入基体内,导致成品圆钢表面存在连续裂纹缺陷。通过将加热炉出钢温度由1150~1200℃调整为1100~1150℃,出钢节奏由6 min/支调整为4.5 min/支,圆钢表面除鳞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圆钢表面漏磁探伤合格率由44%提升到97%以上,钢材表面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6.
刘成斌  韦乾永  童兵  吴学兴 《连铸》2020,45(3):18-21
针对减速机用17CrNiMo6齿轮圆钢轧材产品表面裂纹现象,和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等试验检测设备,分析了17CrNiMo6齿轮钢的高温塑性和膨胀曲线,得出了17CrNiMo6齿轮钢高温脆性区域及相变转化温度。并对17CrNiMo6齿轮圆钢轧材产品表面裂纹控制工业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过热度和适当提高拉速,采用缓冷工艺以提高连铸坯矫直温度,保证缓冷效果下降低升温速率等措施,有效避免了圆钢表面应力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60~80 mm厚Q460GJCZ35钢板控轧后Z向性能不合的问题,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钢板的组织、厚拉断口的形貌、夹杂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Q460GJCZ35特厚板Z向性能不合是由于钢板心部存在贝氏体带状组织,以及厚拉断口存在MnS夹杂、(Nb、Ti)C夹杂而导致。为此,对Q460GJCZ35特厚板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采用了降低C、Mn含量来减轻偏析,提高V、Ti含量及添加Cr元素来保证钢板强度的成分设计;炼钢及连铸工艺通过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加入钙线、降低拉速、增大二冷水量等措施,减少了钢坯的心部偏析及夹杂物;钢坯加热采用“低温长时间保温”工艺,控轧控冷工艺通过增大粗轧道次压下量、采用差温轧制工艺,提高精轧累计压下率、提高精轧温度、提高开冷温度、增大冷速等措施,保证了钢板的强度及Z向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钢设定50 t EBT→LF→VD→连铸235 mm×265 mm钢坯→缓冷→加热→连续轧制的工艺试制了锻造耐磨钢球用BMQ80Mn Cr钢(质量分数:0.80%C、0.27%Si、0.98%Mn、0.013%P、0.009%S、0.96%Cr、0.07%Ni、0.09%Mo)。通过电弧炉配加65%铁水和精选废钢,造泡沫渣,LF两次扩散脱氧,VD真空处理,控制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措施,钢材的低倍组织≤0.5级,非金属夹杂物≤1.0级,晶粒度10级,氧含量10×10-6,超声波探伤A级。锻造生产的磨球球心到球表面硬度56.562.5 HRC,落球冲击疲劳寿命不低于12000次,球耗0.695 kg/t,工作2000 h无破碎及失圆失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冶炼、轧制以及轧后控冷工艺对Q345C钢板微观组织及探伤结果不合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偏析、裂纹、轧后水冷、MnS等夹杂物以及氢均对钢板的探伤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挪威埃尔肯公司发明了一种检测热轧钢坯和钢材表面缺陷的新方法,它综合应用了高频感应加热、红外温度记录和快速电讯号处理等先进技术。这种检刚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将轧后的热钢坯或钢材通过有高须电流的导电线圈,钢件上便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集中在钢件表面土流动,能使钢件表面加热,温度略有提高。如总钢件  相似文献   

11.
针对42CrMo钢大棒材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控制与表面裂纹问题,在Gleeble热模拟平台研究了42CrMo钢的组织转变规律及其动态CCT曲线,并建立了150 mm大棒材轧后输送和缓冷过程的温度-组织-应力场耦合有限元模型,对轧件轧后温度变化、显微组织和应力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缓冷工艺且轧件入坑温度高于600℃时,棒材横截面内组织主要为珠光体和铁素体,与工业现场取样结果一致,符合对大棒材切削加工性能的实际要求。空冷条件下,轧件表面金属处于拉应力状态且最大周向应力为13 MPa,缓冷工艺能够降低工件内部温度梯度和应力水平,对抑制表面裂纹萌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行钢锭钢坯控温均热与加热,减少坯材缺陷提高成材率,降低均热与加热燃耗(简称钢的KJT工艺),是国内外钢铁企业降耗增利的主要措施之一。鞍钢每年因钢坯钢材废品损失钢材8×10~4t,价值65u0万元。大量缺陷坯落地精整,影响热装温度,增加能耗和工时,降低生产能力,有的缺陷还直接影响人身与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杉  张洪奎 《热处理》2011,26(3):25-28
5%Cr系钢制锻造冷轧辊在超声波探伤时发现其心部有过烧、裂纹等缺陷。分析表明,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锻造工艺不当,造成变形热多大所致。改进锻造工艺后,冷轧辊坯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热轧DP双相钢的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分析工艺参数、变形量、冷却速度和缓冷时间对含Nb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变形量和延长缓冷时间,铁素体含量增加,可获得细小铁素体组织;轧后冷却速度越大,马氏体总含量越多,铁素体晶粒尺寸越细小。大的终轧变形量和轧后适当延长缓冷时间是获得工业生产理想双相钢的工艺保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 55SiCr盘条在用户绕制悬架弹簧过程中出现断裂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盘条搭接点位置存在大量异常组织。为此,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钢坯加热制度降低了加热段和均热段的温度,以减小奥氏体原始晶粒度,有利于相变的完成;控轧工艺中开轧温度控制在950~960 ℃、终轧温度控制在830~850 ℃,为获得索氏体组织创造条件;对照55SiCr钢的CCT曲线,控冷工艺采用了3段冷却工艺制度,控制好终冷温度和冷却速率,使盘条搭接点位置索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65%~70%,且避免了马氏体等异常组织的产生。工艺优化后盘条通条组织稳定、均一,有效解决了弹簧缠绕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6.
1.φ260mm半连续小型棒材车间工艺流程φ260mm半连续小型棒材车间工艺布置如图1所示。现以轧制φ12mm圆钢为例,对该车间的工艺流程简介如下;加热后的钢坯进入φ450×3粗轧机,往返一次轧制6道次,将120mm的连铸方坯轧成48~51mm方钢坯,  相似文献   

17.
�ͺϽ��к��̽��ȱ��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合金中厚板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低的问题,采用低倍、金相、扫描电镜检验和断口形貌分析对探伤不合格的中厚板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引起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钢中的氢含量偏高和板坯中心偏析严重,条状MnS夹杂物集聚氢导致氢致裂纹,板材中心部位因偏析产生的少量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导致轧后应力集中,在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下产生微裂纹,最终造成探伤缺陷。通过计算得知MnS夹杂物前端的氢陷阱中氢的浓度远高于陷阱中氢的最大饱和浓度,过剩的氢造成裂纹。采用铸坯及板材轧后缓冷等措施,使板材探伤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Q500q E钢-40℃低温冲击功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冲击功不合格的原因是钢板的心部存在偏析、钢坯在炉加热时间长、钢板终轧温度高、冷却速度大、终冷温度低等。通过改善钢坯质量、严格控制在炉时间、降低钢板终轧温度、控制冷却方式,改善了Q500q E钢的低温冲击功,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丁梅  张禹群  刘家齐 《连铸》2011,(Z1):382-384
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冶炼、轧制以及轧后控冷工艺对X80管线钢板微观组织及探伤结果不合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偏析、裂纹、MnS等夹杂物以及氢均对钢板的探伤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热送直装亚包晶桥板钢表面疤状缺陷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帅习元 《轧钢》2006,23(4):10-13
为提高Q345C-Hq亚包晶桥板钢的热装温度,进行了入炉温度为600℃以上的热送直装试验,试验中发现多卷成品表面存在疤状缺陷。利用金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得出,该缺陷是由铸坯冷却或加热过程中存在的裂纹经轧制后造成的;进一步用热模拟和计算的方法,求得该钢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表面应力和抗拉强度,得出有些情况下钢坯的表面拉应力已超出抗拉强度,从而使钢坯表面开裂。若钢坯出连铸机后堆冷,使钢坯内外温差减小到一定值后再进行加热,可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