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车辆的自动换档过程中,离合器充油油压特性的缓冲控制,直接影响着换档过程中品质的好坏.本文给出了实现换档缓冲控制的换档缓冲阀的原理和结构,分析讨论了对换档离合器充油特性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影响缓冲特性的节流孔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春明  简洪超  李娟  罗小梅  闫清东 《兵工学报》2020,41(11):2155-2169
随着液力自动变速器挡位数不断增加,出现了换挡过程中需要多个离合器协同操纵的多切换式换挡方式,使得换挡品质控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为同时满足自动变速器在传统单切换以及多切换式换挡中的换挡品质需求,建立了包含发动机动态模型、液力变矩器动态模型、行星变速器、离合器和车辆负载的车辆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非道路车辆的实车试验结果对所建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换挡品质客观评价指标,利用hp自适应Legendre-Gauss-Radau正交配点法,对车辆换挡过程中的离合器/制动器油压轨迹进行了优化。建立换挡品质控制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开展了变速器在多切换以及单切换式换挡过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换挡品质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在各换挡过程中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3.
郑良杰  马彪  陈漫  于亮  张存振 《兵工学报》2022,43(10):2451-2459
湿式多片离合器分离过程的持续时间、转矩变化和间隙分布会影响车辆换挡品质。考虑摩擦副间流体动压润滑、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花键摩擦力以及活塞回位之后与离合器毂的碰撞,建立湿式多片离合器分离过程动力学数值模型,研究六摩擦副系统在不同初始控制油压和油压下降速率下的动态分离过程,提出了不均匀系数以表征分离间隙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油压下降速率的减小显著延长了分离过程持续时间,恶化了分离间隙均匀度,减缓了粗糙接触转矩的下降,增大了分离过程中的黏性转矩;而初始控制油压对分离过程持续时间和分离间隙均匀度影响较小,但初始控制油压的增加增大了粗糙接触转矩的初始值和衰减速率,并减小了分离过程中的黏性转矩。  相似文献   

4.
赵丁选  王卓  张景波 《兵工学报》2003,24(3):412-415
本文将变结构前馈模糊控制器应用到车辆换挡过程控制系统中,通过对换挡过程油压控制曲线不同阶段设定不同控制参数集的方式,来改变系统的特征状态空间。在初期充油阶段和低压保持阶段,缩小模糊控制区,扩大强比例控制区和保持控制区;在调压阶段和高压保持阶段,则缩小强比例控制区和保持区,扩大模糊控制区,充分发挥控制器对油压的调节作用,达到改善换挡品质的目的。而前馈控制环节,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缩短换挡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某行星变速机构的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液比例阀控制的三自由度换挡工况操纵件切换时序方案.结合换挡过程的仿真模型,对比传统换挡控制方法,采用新的操纵件切换时序方案研究了对某车辆的加速性和换挡品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用的操纵件切换时序方案可行,操纵油压合理.采用新方案后,车辆在良好路面上加速时间由10.12 s减少到8.89 s,摩滑功也降低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万国强  黄英  张付军  李骞  左哲 《兵工学报》2012,33(2):142-148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电控系统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参数标定三个阶段,其中参数标定过程是实现控制策略,优化控制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结合Allison 2000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特点及待接合离合器和待分离离合器的控制油压变化特性,制定了换挡过程开环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需要标定的控制参数特点,确定了控制参数标定方法和标定流程,最后在DEUTZ BF4M 1013柴油机和Allison 2000自动变速器台架上进行了不同负载条件下1-2升挡过程控制参数在线标定方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参数标定方法能够保证换挡过程满足换挡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主动控制是改善换挡品质的重要手段。以某轻型履带车辆动力装置为平台,对升挡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升挡过程发动机主动控制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加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挡过程中对发动机采取主动减油控制策略能能够有效减小车辆的换挡冲击度,而增加减油量和缩短减油时刻都会在提高换挡平顺性的同时增加升挡过程的动力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车辆的自动换档传动装置中,旋转摩擦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是靠执行油缸的充放油实现的。离合器又常与缓冲阀共同工作,以达到接合平稳和动力换档的目的。本文对带有常溢流孔的执行油缸与双簧式缓冲阀共同工作时充放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整个过程的油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供自动换档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AMT的工作原理;基于AMT系统工作过程存在动力中断的问题,提出了车辆换挡过程中动力传动系一体化控制的策略.即在换档过程中,TCU通过计算向发动机发送转速转矩,请求并控制离合器接合量及接合分离速度,以提升AMT车辆的换档品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全电AMT车辆动力传动系一体化控制仿真系统模型,在国内某样车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基于动力传动系的协调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AMT车辆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过学迅  郑慕侨 《兵工学报》1997,18(4):289-293
对闭锁式液力变矩器的闭锁、解锁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研究分析了闭锁离合器操纵油压、充放油时间等对闭、解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较理想的充放油特性。  相似文献   

11.
车辆自动换档离合器缓冲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换档操纵技术和操纵方法不断变革,已经和正在产生许多换档性能优越的电液自动换档和动力传动总成自动控制系统.换档离合器结合时的油压特性,直接影响着换档品质的好坏,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目前在车辆上为提高换档品质所采用的换档离合器缓冲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越野车辆T.C.+AMT自动变速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主离合器及其整车Simulink模型.以控制在换挡过程中主离合器的滑摩功和冲击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准则,设计了在换挡过程中的主离合器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是合理的,从而为T.C.+AMT自动变速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溧  耿聪  陈慧岩  杨东来 《兵工学报》2004,25(3):318-321
本文介绍了遥控驾驶靶车牵引车速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阐述了车辆自动换档和发动机转速调节的控制方法.遥控牵引车是经自动操纵技术改造的车辆,为满足遥控驾驶的速度控制要求,进行了离合器、换档装置和油门执行机构的研制,装备了用于反映车辆运行状态和各执行机构工作状态的传感器,并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了灵活的速度控制策略.应用表明,该遥控驾驶牵引车的速度控制性能良好,满足了遥控靶车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履带车辆摩擦片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性地讨论了履带车辆行星变速箱中载荷、润滑和温度对摩擦片使用性能的影响。油压特性决定了换档时摩擦片的滑摩时间长短,在不增大滑摩功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操纵油压;优化润滑结构可均匀分配润滑油,合成油是适宜履带车辆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油品,粘度的大小是选用润滑油的重要准则;摩擦片正常工作的条件之一是其内部温度与工作环境温度差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先导式电液调压阀是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换挡系统的核心部件,由于其多个环节存在参数时变和强非线性特征使其频率响应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换挡过程的油压调节的快速性与稳定性。在剖析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考虑阻尼系数、流量系数和增益系数随油温的可变性,建立了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工作过程中的数值模型,并推导了其频域模型。研究了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不同参数下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特性,得到了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系统响应的带宽会提高油压响应速度,但会降低阻尼比,使得油压响应的调节时间增加。系统的结构参数、输入信号以及工作油温均会影响其响应特性。基于该方法能够快速的判断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全工作范围内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问题,从而有助于改善先导式电液调压阀的油压动态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6.
某履带式自行火炮装用手动操纵的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出现起步档选择不合理,导致主离合器过度磨损,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为此对原车的换档操纵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即在原车上增加电液自动换档操纵系统,取代原车的机械换档操纵系统。通过实车试验证明,所加装的电液自动换档操纵系统解决了主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同时实现了车辆的自动换档操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 SIMUL INK软件包对换档离合器结合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 ,给出了动态求解滑磨功和滑磨功率的一种仿真方法 ,为换档离合器的热负荷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军用车辆冷却系统的风扇是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消耗者之一,而噪声的强度和功率的消耗均与风扇的转速有关。根据冷却的实际需要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不仅可降低功率消耗、节省燃油,而且还可以达到降低噪声、延长发动机寿命等效果。本文对国产中型坦克发动机冷却风扇采用温控自动调速硅油离合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它的结构、工作原理、传扭计算以及试验结果,为我国军用车辆冷却系统风扇的温控调速做了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