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0 kV复合横担的节点连接采用了套筒式连接方式,其节点的设计特别是法兰与绝缘筒的胶接高度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储备,又要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对750 kV复合横担部分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胶装高度处胶黏剂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接节点设计合理,均能满足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2.
锅炉烟风道是保证锅炉燃烧体系的关键部件,其设计需与锅炉多个部件密切配合,这些相关部件的频繁变更会导致烟风道设计修改工作量很大。本文介绍了采用TEKLA节点技术实现锅炉烟风道智能化模型,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保证设计质量,解决了烟风道设计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结构特点,采用无向图描述配电网的辐射状结构约束。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重构前后节点的带电状态不变,定义了"虚拟需求"的概念来保证带电节点与某一变电站电源节点的连通性,再加上闭合支路数等于节点总数减变电站电源节点数的数量关系约束,即保证了配电网呈辐射状结构。建立了以降低有功功率损耗为目标的配电网优化重构模型,采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求解,PGE 69节点配电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美钢结构规范节点构造设计,即螺栓和焊缝连接在强度值、验算方法、保证手段等方面的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对铁塔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钢管塔主材与斜材常采用K型节点连接板连接,规范要求斜材与主材的形心线尽可能交汇于一点,当杆件夹角较小时,其节点板尺寸较大,造成节点重量增大和塔身挡风面积的增加,而采用偏心节点将减小节点板尺寸。建立了偏心节点钢管塔的有限元整体模型,分析了偏心节点对主材和斜材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节点对铁塔受力影响较小。最后给出了偏心节点钢管塔的设计建议,为其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42 MW螺旋管高压加热器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 142MW螺旋管高加的设计结构及参数的确定 ,叙述了该高加制造关键零件的工艺及关键节点的技术保证措施 ,分析了关键零件的测试结果和技术改进方法 ,得出该高加开发试制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供应链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竞争冲突、利益分配,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收益如何在供应链内进行分配关系到供应链的稳定性,收益的合理分配是各节点企业积极合作的保证.本文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论证了讨价还价模型在供应链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RBF网络构造算法。在快速RBF网络优化算法中,通过粗糙集理论分析RBF网络隐层中的隐节点,将其分类,将不重要的隐节点删去。该方法能自动设计出规模合理的RBF网络结构,最终设计的网络不仅具有精简的网络结构,也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通过仿真验证其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500/220 k V混压多回窄基钢管塔塔脚节点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塔进行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塔脚节点应力分布、塑性发展、节点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情况,以期准确把握该类钢管塔塔脚节点的力学行为,为工程设计和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比较数据。研究表明,塔脚节点最终破坏形式是肋板以上主管管壁的鼓曲破坏,设计荷载作用下塔脚节点未发生破坏。同时,通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分析,对设计中次应力需要考虑的大小做出了量化,提出了考虑次应力影响的输电钢管塔主材设计方法,使实际设计更为经济化。  相似文献   

10.
TTCAN总线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时间共同触发的数据总线,既有事件触发总线灵活性高、响应速度快 的优势,也兼顾时间触发总线确定性强、稳定性高的优点。本文以Zynq-7000系列芯片为平台,设计了一种高 集成度的燃气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TTCAN智能节点。通过搭建燃气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 验证了智能节点的通信可靠性、实时性,满足了燃气轮机分布式控制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泵站是给水系统的核心,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保证泵站设计的可靠性,就泵站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消声量和管口阶次噪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消声元件安装位置对消声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在直管不同位置安放四分之一波长管的消声量测量试验对消声量评价。结果表明:设计频率声模态下,在反节点处安装波长管消声量最大,与理论分析完全吻合;进一步对消声量进行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完全相符。对于管口噪声指标评价,设计频率为267 Hz的谐振腔解决某发动机4000 r/min时进气管口存在4阶噪声引起的噪声峰值问题,对比谐振腔安装在进气管路该频率附近的声模态反节点和节点位置的管口4阶噪声,可知谐振腔布置在反节点位置比节点位置噪音降低了24 dB。两个案例充分证明声学系统模态反节点位置是消声元件的最佳布置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风电叶片形变过程中挠曲度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网络的相对运动监测算法。首先根据应力分析对叶片建立主从式惯性网络,然后推导出主子节点间的相对运动解算方法并建立相对导航误差模型,设计相对导航误差估计滤波器,通过误差反馈保证子节点的位姿解算精度;其次构建联邦式的相对惯性导航误差估计滤波器进行主子节点的数据融合,提高风电叶片的形变估计精度及系统整体的容错性;最后对某型风电叶片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准确测量出叶片上各节点在三维空间的位移曲线,3个子节点在挥舞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92%、1.18%、1.07%。该算法可实时监测风电叶片的位姿状态,在叶片检测及风力机日常运行的安全监测上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锅炉钢结构梁端铰接节点设计中,经常遇到梁端存在轴向拉力作用的情况。但是在大多数钢结构节点设计资料中,对于梁端铰接节点均回避了轴向拉力的作用,只提供了梁端部剪力作用下的设计方法。本文总结了三种不同的针对轴向拉力作用下梁端铰接节点连接件厚度和撬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大峡水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是根据电站地理位置、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实测的岩石、黄土、水的电阻率,对电站可利用的自然接地体电阻进行计算,依照设计规程对电站接地系统进行设计分析,设计所选用的接地系统满足接地标准及规程要求,能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保证电站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基于BP(Back Pmpagation)的神经网络气化炉温度控制系统。对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运用模糊逻辑控制概念赋予隐层含义,并决定其节点数,同时用高斯核函数作为节点激励函数,并做了仿真研究,叙述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构成,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所选择的控制算法适应性强,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进行功率分配均衡控制设计,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降低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损耗,当前的WSN功率分配采用自组网交叉均衡机制,随着组网节点的增多导致功率分配不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约束控制的WSN功率分配均衡器设计方法,首先进行WSN功率分配均衡组网设计,采用模糊约束PID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进行WSN的功率分配均衡控制,进行功能模块化设计整个控制系统包括了预处理机模块、A/D转换模块、动态增益控模块、放大器模块、滤波模块和电源模块。采用ADSPBF537程序加载方式对控制算法进行DSP加载,实现均衡器的集成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WSN的功率分配均衡,节点剩余能量方差一直维持在最低,对WSN节点的能耗控制精度较高,降低了WSN的节点能量开销。  相似文献   

18.
张猷 《电力与能源》2012,(3):218-222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供电质量和电网经济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网络的重要节点,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将对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和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保护出口矩阵的形成方法,将传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可编程逻辑结合起来,做成一个"黑匣子",并从数学角度设计矩阵的形成及优化方法,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和验证,证实是可行的,为数字化变电站保护模块化的设计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磊安  黄雪梅 《太阳能学报》2015,36(6):1418-1422
为了消除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试验过程中加载力耦合效应,首先搭建一套多节点静力加载试验系统,通过现场试验得到加载力之间的耦合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主令方法确定最慢加载节点,以加载力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变量,以电机转速作为输出控制变量,设计模糊协调控制算法,最后以aeroblade2.0-48.8风电叶片最小面向(min flapwise)为被控对象进行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协调控制算法能保证4个节点的加载力始终保持均匀变化,整个加载过程的控制误差分别小于±3、±3、±4、±4 kN,且在100%阶段时,加载力均能较好地保持在设定值,可验证该控制算法应用于风电叶片全尺寸静力加载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Flowmaster软件对某柴油机润滑系统在额定转速1 000 r/min,机油温度工作从60℃到90℃每隔5℃的工况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得到润滑系统关键节点压力和流量,从而评价该润滑系统的工作性能并保证该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结果表明:不同机油温度下,机油泵压升能够保证润滑系统各轴承、喷油嘴的压力均在合理范围内,各元件节点流量均能满足正常的润滑需求;随机油温度的升高,机油黏性降低,润滑系统各节点压力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