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采用两相湍流流动的双流体模型 ,对带有中心高速射流的速差射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燃烧器内筒端面与喷口间的距离 x有一最佳值 ,此时的高温回流量达到最大 ,煤粉燃烧的强化效果最好 ;另外 ,在该燃烧器中 ,中心高速射流能够浓缩煤粉 ,但约束煤粉扩展及增加高温烟气回流的作用不明显 ,只能使一次风粉与已回流的高温烟气混合更好 ,温度更均匀  相似文献   

2.
通过冷热态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加入水煤浆雾矩前后对流场的影响以及水煤浆雾矩在冷热态流场中的差别,得出影响烟气回流形成的3个因素及其重要性:高温烟气受热膨胀以及水煤浆颗粒化学反应导致水煤浆雾矩刚性锐减,由中心向壁面扩散是回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水煤浆雾矩的高速射流对回流区形状产生重要影响;旋流燃烧器的旋转射流对回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回转水泥窑燃烧段的整体冷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只对燃烧器本身进行研究的局限,首次将回转水泥窑筒体和其内部的速差射流粉煤燃烧器进行了整体冷态数值研究。模拟表明,在回转水泥窑中有高温烟气进入速差射流燃烧器中以强化燃烧;另外,回转水泥窑中采用该型燃烧器及中心高速射流能使煤粉的扩散受到约束,从而使火焰不致烧到窑皮。  相似文献   

4.
稳燃腔正交射流燃烧器是在稳燃腔钝体燃烧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煤粉燃烧器,它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高温烟气的回流,从而强化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稳定燃烧。本文报道了采用该燃烧器进行冷,热态试验的结果,提出了燃烧器设计的原则,并详细探讨了其稳燃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张海  贾臻  毛健雄  吕俊复  刘青 《动力工程》2008,28(1):36-39,107
以煤粉浓缩预热低NOx燃烧器(PRP)为例,说明了通过组织高温烟气回流快速预热低风煤比的一次风煤粉气流,可以在燃煤锅炉上实现具有高稳燃和低NOx排放性能的高温空气燃烧.工业试验和应用表明:PRP燃烧器特殊的预热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一次风粉的预热,快速加热煤粉颗粒并使之在达到燃烧器喷口时接近着火温度,因而具有优异的煤种适应性、低负荷稳燃能力和低NOx排放特性,是在燃煤锅炉上实现高温空气燃烧的一种良好的燃烧器.  相似文献   

6.
花瓣稳燃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花瓣稳燃器是根据第四类稳燃技术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器稳燃装置[1~2]。以其特殊的几何形状,形成特殊的流场,存在多种回流区。除中心回流区外,能在每个花瓣瓣后形成一个径向和两个轴向回流区,这些回流区与中心回流区融合在一起,不但能使煤粉颗粒迅速地与高温烟气混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形状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进行了三维的流场数值实验.模拟了旋流的衰减过程,分析了花瓣燃烧器的流场特点;首次给出了旋流燃烧器回流区的立体形状图,直观地反映了回流区的特性;分析了普通旋流燃烧器和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参数,并对掺混系数进行了对比;通过花瓣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得出,花瓣燃烧器的回流区是由径向回流区和中心回流区融合构成,端部呈花瓣状,所形成的特殊流场能够使煤粉颗粒从燃烧器喷入炉内后,不是首先向外扩散,而是迅速地进入回流区,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形成稳定热源,为煤粉着火燃烧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良好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煤粉锅炉旋流燃烧器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旋流煤粉燃烧器因具备形成中心回流区,卷吸高温烟气,促进煤粉着火等显著优势和特点,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流动情况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和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旋流燃烧器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得到燃烧器中钝体形状、二次风速及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等因素对回流区产生的具体影响.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电站锅炉燃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刚  邱纪华 《热能动力工程》1994,9(3):151-154,158
了锅炉稳定燃烧的理论,并介绍了几种稳燃装置:边界射流钝体稳燃器;中心回流稳燃腔;内外双回流燃器;相交式高浓度煤粉燃烧器。在应用中表明,脱油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330 MW亚临界墙式对冲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进行了研究,在燃尽风风率、喷口中心距最上层煤粉燃烧器的高度及喷口面积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燃尽风射流形式对炉内高温黏性火焰的穿透能力及改造工况燃尽率和NOx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直流燃尽风的穿透能力最强,矩形直流燃尽风次之,同心圆式的内直外旋燃尽风最弱;圆形直流燃尽风在炉膛高度横截面上射流根部的覆盖范围和沿烟气流程的气流层厚度综合水平最低,CO浓度最高;内直外旋的燃尽风射流形式由于射流后期与高温烟气混合剧烈,燃尽特性最好,炉膛飞灰含碳量最低;3种射流形式的燃尽风对NOx浓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