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水/丙三醇、水/二甘醇双组分混合工质沸腾传热性能,探讨了混合工质不同组成和不同操作压力对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强化管内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在低过热度下微槽对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分别以单工质甲醇和甲醇与甲苯的混合物为工质对不同流量情况下光管、直槽管和螺旋槽管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单工质甲醇来说,螺旋槽管可以明显起到强化传热作用,而且流量越低,强化传热效果越明显。对混合工质来说,当流量较低时,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而在流量较高时,强化传热效果比较明显。无论是单工质还是混合工质,直槽管在实验所能达到的壁面温度条件下不能起到明显的强化传热效果。还给出了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熔盐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特性,以Solar Salt二元硝酸盐为工质,对熔盐与过冷沸腾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的传热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熔盐传热系数随着水侧与熔盐的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侧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当水侧在过冷水状态时,熔盐传热系数随着熔盐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水侧在过冷沸腾状态时,熔盐传热系数随...  相似文献   

4.
基于VC++6.0开发了一种单相流沸腾传热模型,通过引入空泡份额的概念将沸腾发生时的流场看作一个气液均匀混合的单相流,从数学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模型的数值实现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模型适用于缸盖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计算。实验和计算结果还表明,压力对沸腾传热的影响较为明显。最后以226B型发动机水腔为工程应用对象,计算出了水腔内的空泡份额分布和水腔内的流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更为准确的缸盖冷却水腔壁面温度场,以车用226B型柴油机缸盖冷却水腔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缸盖水腔流固耦合传热的过程,并给出了使用流固耦合确定水腔壁面温度场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壁面温度场判断出了壁面各区域的传热类型并求解出了壁面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法与集总参数法壁面温差最大可达36K,考虑沸腾传热因素时水腔壁面传热系数最大值为14200W/m^2·K,比未考虑沸腾传热时大了近50%。  相似文献   

6.
基于VC 6.0开发了一种单相流沸腾传热模型,通过引入空泡份额的概念将沸腾发生时的流场看作一个气液均匀混合的单相流,从数学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模型的数值实现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模型适用于缸盖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计算。实验和计算结果还表明,压力对沸腾传热的影响较为明显。最后以226B型发动机水腔为工程应用对象,计算出了水腔内的空泡份额分布和水腔内的流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VC 6.0开发了一种单相流沸腾传热模型,通过引入空泡份额的概念将沸腾发生时的流场看作一个气液均匀混合的单相流,从数学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模型的数值实现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模型适用于缸盖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计算.试验和计算结果还表明,压力对沸腾传热的影响较为明显.最后以226B型发动机水腔为工程应用对象,计算出了水腔内的空泡份额分布和水腔内的流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常压下,对间隙为1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的流动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将狭缝通道中的单相强制对流和过冷沸腾的实验数据与传统的Dittus-Boelter型关系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认为,过冷沸腾传热比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加强;质量流速对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传热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动力循环中混合工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锦涛  刘齐寿  王运路 《动力工程》2003,23(1):2236-2239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生产的新型热力循环。该热力循环可以利用低温热源,如地热,低温太阳能,电厂废热等。对这一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分析证明;该系统循环效率比单一工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熔盐-汽水换热器性能直接影响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发电效率,以太阳盐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熔盐横掠冲刷管内过冷沸腾水传热特性,工况参数为:熔盐质量流速504~594 kg/(m2·s),熔盐温度350~560℃;管侧质量流速135~226 kg/(m2·s),入口温度260℃,热流密度65~465 k W/m2。研究影响熔盐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关键参数与次要参数,其中熔盐温度及水侧压力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大。最后,将实验数据与文献中的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锅炉技术》2021,52(4)
在回收利用污水生产蒸汽的场合,锅炉给水含盐量较高,同时要求锅炉出口蒸汽干度尽可能高,接近传热恶化发生的临界值。为防止换热管传热恶化从而保障锅炉安全运行,需探明工质含盐对垂直上升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基于临界热流密度(RPI)模型分别对纯水与盐水在垂直上升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RPI模型所得传热恶化临界含气率与水动力计算标准方法所得结果基本相符,二者相对偏差小于10%;在相同管内工质质量流速下与工质为纯水时相比,盐水在垂直上升管内流动沸腾的临界含气率增大,随工质盐度增大临界含气率趋于增大;但在相同的流动与换热条件下,由于盐水汽化潜热降低的影响更大,盐水换热管的壁温飞升位置较纯水提前。建议在以盐水为工质的垂直上升管蒸发受热面设计中,通过提高管内工质质量流速等措施保证受热面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金昌  沈自求 《节能》1991,(7):17-20
本文分别以单组份和双组份为沸腾工质,对水平管束的沸腾传热进行了研宄,并提出了从水平管束底部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研究了由此引起的传热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惰气使传热膜系数得到很大的提高,作者对此传热增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缸盖水腔内可能存在的传热状态及特点定义了强制对流区、部分发展泡核沸腾区、充分发展泡核沸腾区、临界裕量区和过渡及膜态沸腾区五种区域。基于对传热模型带来的误差和水腔设计安全裕度两方面的考虑,提出了缸盖水腔设计的临界极限判定方法。开发了缸盖水腔传热设计判据的软件模块,应用于两款发动机缸盖水腔的设计计算分析,重型商用车柴油机缸盖火力面温度计算值与测试值的最大误差为3.19%,平均误差为1.42%,表明新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评价缸盖内的传热实际情况。紧凑型柴油机缸盖水腔设计中的应用说明新方法便于用来评判和指导缸盖水腔设计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沸腾炉具有强化燃烧,传热的特点,并可燃用劣质煤,且利于减少SO2的排放,在小氮肥厂值得推广。该文针对25t/h沸腾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针对池沸腾传热,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不同过冷度、超声功率和辐射距离条件下,研究了超声波对池沸腾换热的影响,揭示了池沸腾系统中声空化和声流效应的作用机理;在旺盛沸腾区,由于沸腾系统本身汽泡核化所产生的气液界面削弱了到达加热面的超声能量,使得声空化效应减弱;同时,核化汽泡的生长和脱离所引起的对流效应远大于超声波声流引起的宏观对流效应,使得超声波在旺盛沸腾区的强化传热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沸腾传热问题,通过凝练并设计实验系统,研究有机工质R245fa在高效蒸发换热管Turbo-EHP管外流动沸腾传热的性能,分析有"孔穴"结构的表面强化管的强化机理。实验中通过改变热源流量、温度以及工质流量等参数,研究其与局部以及平均沸腾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Turbo-EHP型管前、中、末3段的强化效果不同,在前段气泡热阻对换热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中段换热效果达到最优,末段由核态沸腾转为气与壁面的对流换热,换热效果减弱;且随着工质流量的增大,沸腾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中非共沸工质不能完全被分离而有少量高沸点工质混入蒸发器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纯R23制冷剂及含有质量分数为8%R134a的R23混合制冷剂进行了U形蒸发器内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纯R23的管内蒸发速率明显大于含有8%R134a混合制冷剂的管内蒸发速率;相比于纯制冷剂,混合制冷剂分界面上易挥发组分的蒸发导致界面的饱和状态温度升高,从而传递给气泡热量的有效温差变小;混合工质的传质阻力也使气泡的生长速率降低,导致核态沸腾变弱,故混合工质更易到达完全抑制状态,传热恶化致其蒸发速率小于纯制冷剂。  相似文献   

18.
重力热管在启动、稳定操作、工况条件变化时的脉冲沸腾和温度波动现象,对热管的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有不利影响。采用简单的弹簧抑泡装置,可以抑制热管内工质产生气泡,吸收气泡中的热能,使工质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同时,可以强化工质和管壁间的对流换热。实验表明,采用弹簧式抑泡装置的重力热管强化传热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更为准确的缸盖冷却水腔壁面温度场,以车用226B型柴油机缸盖冷却水腔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缸盖水腔流固耦合传热的过程,并给出了使用流固耦合确定水腔壁面温度场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壁面温度场判断出了壁面各区域的传热类型并求解出了壁面的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法与集总参数法壁面温差最大可达36K,考虑沸腾传热因素时水腔壁面传热系数最大值为14200W/m2.K,比未考虑沸腾传热时大了近5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流动传热问题,在Mixture多相流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发动机水套沸腾传热的气液两相流模型。以某直列4缸汽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汽油机第4缸火力面温度进行测量,两相流与传统单相流模拟结果对比表明两相流准确性更高。在两相流模拟结果基础上找出了汽油机水套壁面高温危险区,并基于发动机水套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优化方案。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与冷却更加均匀,水套壁面温度明显降低,传热效果得到了提升。本研究可为以后的发动机沸腾传热研究和冷却水套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