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肾动脉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肾动脉造影诊断的肾肿瘤患者76例。肾肿瘤最大径均小于3 cm,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分析患者术前造影检查资料及相应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76例中,术前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68例,均为富血管肿瘤,并有较典型的恶性肿瘤血管造影表现,考虑为良性病变8例,其中富血管肿瘤3例,主要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5例为少血管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肾细胞癌67例,术前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的68例中,3例为良性病变,术前考虑为良性病变的8例中(包括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肾细胞癌。结论 肾动脉造影对富血管的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少血管性小肾细癌,则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超选择血管造影CT(SSCTA)在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5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岛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SSCTA检查,对其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经腹部超声(TAUS)检查42例;超声内镜(EUS)检查48例;超声造影(CEUS)检查51例;增强CT检查30例;增强MRI检查48例;血管造影(SAG)检查54例,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以指导更好地选择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经腹部超声为21.4%,14.3%;超声造影为82.4%,58.8%;EUS为87.5%,68.8%;增强CT为70.0%,60.0%;增强MRI为87.5%,81.3%;血管造影为72.2%,44.4%;SSCTA为94.4%,88.9%。SSCTA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诊断方法(P<0.05),54例患者行SSCTA检查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SSCTA对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14例直径在3.0cm 以下小肝癌的 CT、血管造影和 CT 血管造影检查征象和结果,其中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提出自内向外顺序染色征象,及其对小肝癌的检测和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强调 CT 和血管造影显示此征象对诊断小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9种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讨论了肿瘤血管、病变密度、病变染色顺序等血管造影的征象鉴别,着重讨论了病变染色顺序在肝癌和血管瘤这两种肝脏最常见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本组材料显示: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者97%(32/33)见于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93.8%(30/32),8例直径小于3cm 的无肿瘤血管征象的小肝癌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血管瘤无1例呈此征象;呈自外向内顺序染色者可见于较大的肝癌(直径6~24cm,中位13.9cm)和血管瘤,前者有肿瘤血管,后者则无肿瘤血管,鉴别不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全部病例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DSA或/和PUCK造影。结果 定位诊断率为84.38%(27/32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78.95%(15/19)。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9例,血管性病变15例,其中血管畸形9例、肠小动脉瘤2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动脉硬化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3例,造影阴性5例。直接显示出血征象(造影剂外溢)23例(71.87%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 2012年4月—11月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在行经肠系膜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前先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了解患者肠系膜动脉的血管特点,尤其是病变区域的血管变化。按不同肠段对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造影显示,52例患者均出现血管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增粗47例(90.4%),毛细血管像出现肠壁浓染51例(98.1%),静脉像可见静脉回流浓集49例(94.2%),直动脉迂曲紊乱50例(96.2%),以及边缘动脉迂曲8例(15.4%)。血管造影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DSA可较为敏感的发现这些变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18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梅克尔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肾癌术前肾动脉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肾癌患者,行患侧肾动脉无水乙醇逐级栓塞,明胶海绵栓塞肾动脉主干,2~5d后行肾癌根治术,记录肿瘤切除率,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32例栓塞后造影证实肾动脉完全栓塞,手术肿瘤切除率100%,术中见肿瘤缩小,肾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围水肿明显,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论肾动脉栓塞可以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作下肢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临床疑及下肢动脉病变者,经二氧化碳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再行泛影葡胺血管造影,将两者的诊断结果及影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下肢动脉 CO2-DSA 的影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与碘剂造影结果一致,而影像质量以背景、血管边缘锐利度较碘剂差,结论:CO2作为下肢动脉造影的阴性造影剂是安全、有效、经济,对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大的潜力。但完全取代泛影葡胺血管造影,仍需大量的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医源性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例医源性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原因有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后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2例、经皮穿刺右肾盂造瘘术后1例、肾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1例。临床表现有失血性休克7例、患侧剧烈腰痛7例、血尿8例;CT和超声波检查发现肾脏周围血肿8例。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7例、普通钢丝圈2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5例、用明胶海绵碎粒2例。结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6例、假性动脉瘤2例、肾实质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溢1例。本组9例均栓塞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7例失血症状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7例剧烈腰痛者,术后2~4d腰痛消失;血尿8例,术后2~14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3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其中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4个月逐渐吸收。随访6~78个月(平均38个月),4例死于原发疾病,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血肌酐、尿素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脏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12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0.8%,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47.2%;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7%。结论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行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 ~ 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 ~ 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无周围脏器损伤和针道种植。RFA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1周后好转,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效果显示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 3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治疗肾癌短期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良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肾脏良性血管病变患者27例,其中肾损伤12例(外伤8例,医源性损伤4例),肾血管畸形10例(动静脉畸形5例,动静脉瘘3例,动脉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多囊肾2例。27例中,血尿19例,腹部疼痛15例,腰部酸痛3例,低血压休克3例。术前均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行股动脉插管,先行肾动脉造影,了解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术后随防1 ~ 36个月。结果 27例患者均由肾动脉参与病变供血。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中,除1例多囊肾患者栓塞后2个月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复发,CT显示栓塞满意。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肾良性血管性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婴幼儿血管造影方法,分析血管造影在婴幼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CT、MRI诊断为血管瘤,肝肾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共18例,行DSA血管造影术.结果蔓状血管瘤3例,毛细血管瘤1例,1例为深静脉的先天性回流障碍.肝母细胞瘤3例,肾胚胎瘤1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1例肝动静脉瘘.2例考虑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术前脑血管造影,1例为Galen静脉瘤,1例为Sturge-Weber综合征,2例为颅面部的动静脉瘘及动静脉畸形.结论婴幼儿血管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38例大动脉炎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放射学医师按盲法对其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38例中,经血管造影按Lupi-Herrera综合分型法,Ⅰ型11例,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5例.主要受累的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20例(52.6%),腹主动脉15例(39.5%),肾动脉,4例(36.8%),胸主动脉10例(26.3%),颈动脉9例(23.7%),髂动脉9例(23.7%),腋动脉7例(18.4%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出血性烟雾病的出血机制及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对67例颅内出血患者经头部CT和脑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病例经腰穿检查.结果 67例患者诊断为烟雾病,其累及血管为单侧、双侧颈内动脉分支和(或)椎动脉分支,其病变区出现异常增生的小血管,CT检查患者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结论烟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全脑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71 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结果本组共检查71例,经3D-DSA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4例64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9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8例(6例颈内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 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16例患者经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动脉瘤位于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瘤腔内造影剂滞留(12例),瘤腔内形成涡流(9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9例).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不但可明确诊断,而且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医源性胆道出血中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源性胆道出血患者21例。经皮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和肝总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的部位后,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治疗、结果 21例患者血管造影均证实有出血病变。血管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者17例(81.0%),对比剂外溢者4例(19.0%)。栓塞材料采用PVA颗粒栓塞者2例,单纯弹簧圈8例,明胶海绵颗粒 + 弹簧圈11例。1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大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成功。术后随访5 ~ 2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胆道出血,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均未出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栓塞所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选择性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微创、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是诊断和治疗医源性胆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