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张路宁  李明艳 《节能》2015,34(2):76-78
在总结蓄热式燃烧技术工程应用的基础上,针对铝合金加工制造业中铝锭铝屑兼用熔化炉的结构及生产特点,对蓄热式燃烧技术在该种炉型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蓄热式烧嘴及蓄热体的结构形式,给出了空燃比的控制对策,提出应避免蓄热体堵塞及烟气露点腐蚀的措施。生产运行表明,蓄热式铝屑铝锭兼用熔化炉可有效降低燃料能耗,为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铝合金熔化炉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宏 《节能》2013,32(6)
通过描述两种新型燃烧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和数字化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及单、双蓄热的特点,探讨燃料为发生炉煤气的台车式加热炉新型燃烧系统技术方案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电接点温度计在小型热水供暖锅炉上的应用黑龙江省德都县粮食局孙守伟,张豁然,李维和小型热水供暖锅炉具有运行间歇的特点。压炉后,炉墙的蓄热自然释放使炉水温度升高,压炉所用的燃料在炉墙蓄热量的作用下,燃烧放热亦传给水,致使炉水产生高温高压及局部汽化,如不及...  相似文献   

4.
新型蓄热燃烧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型实验炉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换向周期对该系统燃烧特性、换热特性的影响;并对该系统中污染物(特别是NOx)的生成机理和减少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接点温度计在小型热水供暖锅炉上的应用黑龙江省德都县粮食局孙守伟,张豁然,李维和,杨中海小型热水供暖锅炉具有运行间歇的特点,压火后,一是炉墙的蓄热自然释放使炉水温度升高,二是压火所用的燃料在炉墙蓄热量的作用下,燃烧放热,致使炉水产生高温高压及局部汽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约束设计法,通过蓄热室烟气回收获得最大净效益时各参数的优化,研究设计出一套新型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该燃烧系统燃烧能力为1.0MW,燃料采用焦炉煤气,蓄热体采用陶瓷球,燃烧器换向时间73S,烟气出口平均温度为110℃,预热空气出口平均温度为1110℃,蓄热室热效率和温度效率分别达到90.8%和92.47%。燃烧系统采用煤气和空气双预热,煤气、空气射流卷吸炉瞠内的烟气,实现低氧和低NOx燃烧。它对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久明  吴道洪 《工业加热》2005,34(1):34-35,56
该炉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加热炉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重点介绍了蓄热式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8.
新型自蓄热燃烧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设计一种新型自蓄热燃烧器,以实现连续的高温空气燃烧。新型自蓄热燃烧器由燃烧器、蓄热体、四通换向阀3部分构成。为验证新型自蓄热燃烧器热工及阻力特性,建立了基于直管式辐射管测试系统,结果表明:该自蓄热燃烧器能实现稳定的高温空气燃烧,工作过程中排烟温度在150℃以下,温度效率可达88%以上;直管式辐射管外壁纵向最大温差不高于58℃;NOx排放浓度不高于3.85mg/m3;且该自蓄热燃烧器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灵活,因此对不同炉型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高温预热空气后 ,带来的问题是可能造成局部料坯过热。对于室式炉 ,在均热期不允许以最大热负荷过热 ,形成炉内温度的不均匀分布 ;而为了使料坯达到温度均匀 ,便需延长均热时间 ,这又会使金属氧化量增加。本文研究了采用蓄热式燃烧器时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加热速度的燃烧条件。研究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室式炉为长方形 ,炉内两侧各装 5个钢锭 ,每个钢锭重 11.9t,断面直径 0 .9m,炉子两端各装一个蓄热式燃烧器 ,蓄热室系统换向时间 15 0 s。文中共研究了 3个因素的影响 :(1)火焰出口之后 ,在火焰中继续燃烧的燃料份额。结果表明 ,尽管炉子两端…  相似文献   

10.
<正>无锡倍思特燃烧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进口燃烧及控制系统代理和集成商。倍思特公司提供世界一流的燃气燃烧系统,采用PID连续比例控制和循环脉冲控制模式,控温精确、绿色节能。产品包括燃气管道安全保护稳压系统、自动控温系统、空/燃比例燃烧系统、脉冲燃烧系统、自动点火监测系统、各类型高速烧嘴、新型蓄热式烧嘴等。本公司产品已在各种炉型的加热炉、退火炉、连续加热炉  相似文献   

11.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超低NOx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是用蓄热室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将助燃空气预热至800℃以上,此时燃料处在低氧气氛中稳定燃烧,同时温度分布很均匀,产生的N0x非常低,成为节能和环保双赢的一种燃烧方法。为了推进此项技术的实用化,在蓄热式锻造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为超低N0x的徘放。通过采用“燃料不换向”和“炉气马蹄形循环”新技术以及“烟气外部再循环”的低N0x燃烧技术,既简化了蓄热式燃烧系统和操作,又取得了超低N0x排放的良好效果,N0x排放值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环保徘放标准限定值。  相似文献   

12.
张文学 《工业加热》2003,32(5):23-27
介绍了采用高温燃烧技术(HTAC)所设计的国内第1座蓄热式步进梁和步进底组合加热炉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该燃烧系统在组合式步进炉上的应用效果和关键技术,指出了采用HTAC技术进一步优化蓄热式燃烧系统的设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蓄热式加热炉的特点,通过CAE分析手段,研究蓄热式炉型用于特殊钢棒材加热炉的可行性.并通过设计优化等措施,对于用蓄热式燃烧方式加热高品质特殊钢棒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炉煤气的燃料组成特点和主要可燃组分CO和H2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应用条件,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用于蓄热式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路径,并完成了对试验烧嘴和试验炉炉内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模拟计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炉煤气蓄热式燃烧过程中,选用水汽化反应无论是对CO的分布预测还是对温度的全场分布预测都比单步无逆反应的Lavnov机理精准。  相似文献   

15.
刘凤凤  米宏军 《工业加热》2023,(8):32-35+41
蓄热式加热炉是一种蓄热式换热器与常规加热炉的结合体,整体结构包括炉体、蓄热室、换向系统、供风系统、排烟系统等。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能够帮助加热炉达到更高的炉温,从而进行工业加热生产。蓄热式加热炉的优点在于能够使炉温分布均匀,根据不同需求对炉温进行调节,大大改善加热质量,提升加热产品的合格率。在全面分析蓄热式加热炉传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和数学的3D模型来描述炉内传热和加热过程。利用CFD软件对整个炉子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最后,对整个炉内的流动和温度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揭示了炉内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规律,对蓄热式加热炉的合理设计和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留根 《工业加热》2006,35(3):22-22
近年来,蓄热式烧嘴由于其显著的节能效果与低NOx排放等优点,在工业加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该烧嘴使用的蜂窝状或颗粒状陶瓷蓄热体容易受到燃料高温裂解所产生的碳黑的堵塞。同时,该烧嘴由于采用炉内气体、燃料与高温空气相混合的燃烧方式也容易导致碳黑的发生与残留氧问题,故不宜用于无氧化加热领域。为此,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与日本炉工业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无氧化蓄热式节能烧嘴。概述了无氧化蓄热节能式烧嘴的设备概要。重点介绍了碳黑措施与减少残留氧浓度的种种方策和实际使用效果。给出了无氧化蓄热式烧嘴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市场的热水器,不外两大类:即燃气式和电热式。由于我国近期燃气不能普及,二次能源的电力也不能充分供给,故这两类热水器的市场覆盖面均受到能源条件的限制。“多能源蓄热式热水器”是考虑我国当前民用燃料供给条件所设计,该热水器具有节能和适用不同种类燃料的特点,热水器由水箱燃烧系统、控制系统和传送管路所组成,水箱用于加温和贮存热水,厂家可在水箱内装设电热器,燃气燃烧器或螺旋管式热交换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原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油田注汽锅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其现有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锅炉燃料由单一的燃油转向气体燃料、低热值燃料;锅炉炉型以燃料转变为基础在运行原理、炉型尺寸上实现较大发展;在注汽锅炉原有的结构上添加过热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CO2收集器,提高注汽锅炉的节能性与经济性。此外,还通过阐述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作机理,表明在注汽锅炉上应用这种燃烧技术能够满足当今稠油开采环节的节能需求、高效需求以及经济性需求;针对另一种燃烧技术—蓄热燃烧,经过理论计算得出这种燃烧技术能够在锅炉技术中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加热》2012,(6):8+15+36+55+61+68
WZ003505小型炉热处理炉用小容量高速蓄热烧嘴——《工业加热》,2012年,Vol 49,No.3,22~25(日)最近,日本炉材工业株式会社成功地开发了小型炉、热处理炉用小容量高速蓄热烧嘴并推向工业炉市场,获得国家优秀节能设备大奖。重点介绍了该小容量高速蓄热烧嘴的设备概要特点、燃烧方式、炉内搅拌特性,节能效果与基本技术参数。对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小型厂加热炉蓄热式改造,阐述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