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11”和“11·03”白格堰塞湖灾害发生时,位于下游的苏洼龙水电站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综合分析两次白格堰塞湖的规模、苏洼龙水电站上游围堰的防洪能力、围堰溃决造成的洪水叠加效应及工程应对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分别提出了利用上游围堰挡水和围堰主动坡口两种不同的应对措施。两种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堰塞湖灾害影响范围,有效减轻了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并确保了苏洼龙水电站工程人员及设备安全,可为研究与评价水电工程的防灾减灾效益,以及工程遭遇堰塞湖灾害时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问题,采用DB-IWHR溃坝洪水分析模型预测了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的溃决洪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法、分层马斯京根法、非线性马斯京根法演算了白格堰塞湖至巴塘、奔子栏、石鼓及梨园断面的洪水过程,并结合以上断面实测洪水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较好地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分层马斯京根法相比分段马斯京根方法,预测结果在峰现时差及洪峰相对误差指标上相对较优。非线性马斯京根法的预测成果在峰现时差上最为精准,但在各断面实测洪峰预测上偏大较多。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时效要求较高的堰塞湖溃决洪水演进计算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岷江上游旱涝灾害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基于1840~1949年间的旱涝灾害资料,结合数理统计、周期估算、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重建近110年来岷江上游旱涝序列,探索了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及演进周期规律,从太阳活动、ENSO等方面探究旱涝灾害成因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840~1949年间岷江上游地区共记载87次旱涝灾害事件,平均每1.26年就发生1次,整体上呈现出增加趋势。涝灾要远多于旱灾,以严重洪灾和特大洪灾为主,气候偏湿。旱灾主要发生在1912~1949年期间,1890~1899、1930~1939、1940~1949年的旱涝灾害最为集中连发。1930~1949年间旱涝灾害呈链状分布。岷江上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季节变化集中于夏、春、秋及春夏、夏秋连季。岷江上游旱涝灾害的小波分析主震荡周期为22年。在太阳黑子极值年、ENSO事件年前后出现旱涝的几率极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沙江上游攀枝花和直门达两个水文站及49个气象站1956~200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各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均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显著增加,但年径流量增加趋势并不显著;月径流量除在春末夏初显著增加外,其他各月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11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国家发改委关于金沙江苏洼龙水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正式核准金沙江苏洼龙水电站,这是金沙江上游干流获得核准的首座电站.该项目的核准,标志着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正式拉开了藏电外送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煤矿生产中常发生的灾害事故主要有冲击地压、顶压灾害、矿井水灾、热害和瓦斯爆炸等,巷道顶板事故是最主要的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煤矿巷道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顶板冒落,使开采工作停工,开采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主要分析产生煤矿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研究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岐兜溪是白濑水库上游的一条支流,沿溪分布众多的小煤窑,流域内由煤矸石引发的泥石流灾害造成河床淤积,对水库蓄水将造成较大影响。根据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及运动规律,提出采用控制煤矸石来源及"梯级拦渣法"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针对保护区面临的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产生的影响,研究保护区多种代表性鱼类的耦合需求,即对多种鱼类对栖息地流速、水深等的喜好综合考虑,确定多种鱼类的耦合生境需求。耦合生境的计算对于后续通过栖息地评价,确定天然状况下河流生态需水过程,进而提出金沙江下游梯级调度措施以达到有效保护河段珍稀特有鱼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龙川江流域上游地区河流泥沙输移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上游地区1970~2012年的逐月输沙量、径流量和降雨量等数据,采用均差累积曲线、Yamamot检验和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等方法,探讨了该区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川江上游输沙量年内分配极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1月,尤其是7~9月集中了全年输沙量的近70%;40多年来,研究区河流输沙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1984年为减少阶段,1985~2002年为增加阶段,2003~2012年为减少阶段;气候变化是龙川江流域上游年均输沙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相对较小,但越来越显著。研究结果为该区水电建设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最大水电基地,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对实现西电东送,优化和改善华中和华东地区能源结构,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效益,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江江梯级现划最末一级,位于宜宾市上游33公里,在四川省屏山县和云南省水富县交界处。正常蓄水位380米,最大坝高151米,总库容54.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7.4亿千瓦时。 溪落渡水电站是金沙江规划自下而上第二级,位于宜宾市上游184公里,在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处。正常蓄水位610米,最大坝高295米,总库容140.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440万千瓦,年发电量621.6亿千瓦时。 向家坝和溪落渡两座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2040万千瓦,年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是龙羊峡水电站经济运行及防洪调度的控制站,近几年,唐乃亥水文站与龙羊峡水电站入库水量差值越来越大,出现明显的水量不平衡现象,因此分析查找产生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更科学、更可靠的开展龙羊峡及龙刘梯级水库调度工作。  相似文献   

12.
滑坡体的稳定性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而地下水的运动是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现场调查,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法研究了库水位涨落与降雨联合作用下滩坑水电站库区绿草码头滑坡体的渗流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分析了滑坡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与程度,评价了滑坡在库水涨落与天然降雨联合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水涨落与天然降雨联合作用对滑坡稳定性有不利影响,滑坡存在渐近失稳的可能,需加强对滑坡的监测和巡查,以掌握滑坡体的变形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正常蓄水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在分析白龙江碧口水电站河口滑坡所处的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及达到淤排平衡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尤其水库游积对滑坡稳定性的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水库淤积对滑坡稳定性有益。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水电生态化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水电站建立生态补偿的策略、技术、标准、数量、程序、步骤等进行了讨论,指出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面临的困难,针对这些实际困难提出了有关生态补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藏的南部,其构造运动活跃、强震多发、地表侵蚀作用强烈,由崩滑(冰崩)—碎屑流—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要素组成的特大地质灾害链频繁发生。这类超高位超远程的链式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广、流域性成灾风险很高,近70年以来已发生15次特大地质灾害链堵江事件,造成很大破坏。研究发现,其发生与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丰富的降水以及较强的冰川活动紧密相关,而沿河谷分布的高陡斜坡处的松散堆积体则为地质灾害链的发生提供了物源。本文就此依次分析了其形成所需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和气象水文等条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①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调查与识别能力;②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③加强特大地质灾害链工程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鄂毕河干流科尔帕舍沃站及其支流额尔齐斯河上的鄂木斯克站逐月流量资料,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分析了新西伯利亚水电站对鄂毕河、布赫塔尔马水电站对额尔齐斯河下游流量序列的影响,找出序列的突变点,以此为分界点分别采用累积频率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突变点前后流量序列的年际变化情况,并根据年内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分析了突变点前后两站的年内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鄂木斯克站流量序列在1960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流量变幅较大,突变点后变幅明显减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后显著减小;科尔帕舍沃站流量序列在1962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后流量变幅无显著差异,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后同样显著减小。可见在大型水库的运行调节下鄂毕河流域流量序列的年际和年内分配情况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为2014年中国云南省鲁甸县“8·03”地震时形成的大型堰塞湖。基于堰塞坝的独特性,在应急抢险完成后,创新性提出“减灾兴利、整治利用”的综合治理理念,将红石岩堰塞湖改造成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为世界首座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水利枢纽工程。本文系统介绍了红石岩堰塞坝形成后应急抢险及后期整治利用的情况,工程已于2019年下闸蓄水,经历了高水位的考验,安全运行。通过本工程实践总结了乏信息条件下应急处置技术及整治利用方案、750m强震碎裂高陡边坡整治关键技术、130m级不连续宽级配堰塞坝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可为类似堰塞湖应急抢险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部分滑坡已显著变形,且随库水位下降过程响应明显,因此分析日降幅条件下库区动水压力型滑坡稳定性就十分重要。为此,采用GEO-studio软件分析库水位骤降条件下滑坡体不同区段的稳定性,发现库水位作用于滑坡体的下滑段时,滑坡体稳定系数随库水位下降而下降,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大,稳定系数下降越快,但若最终库水位一致,滑坡稳定性系数相差不大;库水位下降作用于滑坡体阻滑段时,滑坡表现出一定的动水压力效应,整体结果为浮托减重,稳定系数先下降后上升;整体而言提高日降幅对动水压力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黄河上游来水偏枯、龙羊峡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等特点 ,业主和设计单位审时度势 ,对公伯峡水电站施工期的设计洪水流量进行了压缩调整。此举不但解决了截流时间推迟后 ,大坝第一年的安全渡汛问题 ,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并对其它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