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轮机性能评价的新准则——Yong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用相对内效率评价汽轮机性能时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了采用“Yong效率”作为评价汽轮机性能的准则。详细介绍了“Yong效率”的概念以及在评价汽轮机性能时的使用方法,并与相对内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典型的实例计算进一步证明Yong效率作为评价汽轮机性能指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轮机采用回热或再热后,汽轮机整机相对内效率不能准确反映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运行经济状态问题,提出采用级组相对内效率来评价汽轮机各段通流部分的运行经济状态。同时,针对喷嘴配汽凝汽式汽轮机中,各个级组相对内效率有不同影响因素,分别给出调节级、中间各个级组以及最末级组相结内效率应达值的确定方法。为识别汽轮机通流部分运行经济状态是否正常并诊断出引起其失常的具体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时,有时很难判断出是由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故障直接引起的,还是由于回热系统出现经济件下降故障间接引起的,这就给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诊断基准值的确定带来了难度.为此,综合考虑汽轮机通流部分与回热系统的特点后,采用级组的相对内效率来评价汽轮机各段通流部分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各个级组相对内效率影响因素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级组相对内效率基准值的确定方法.运行中,将级组相对内效率的实测值与基准值进行对比,有利于快速确定引起汽轮机整机相对内效率降低的原因和部位,为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两种定义方法物理意义上的等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丽华  李勇  赵会刚 《汽轮机技术》2004,46(4):278-280,311
从汽轮机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两种定义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计算分析了回热抽汽量、轴封漏汽量以及汽轮机通流部分状态变化对两种相对内效率的影响,指出在回热抽汽量及门杆和轴封漏汽量较大的变化范围内,其对两种相对内效率定义值的影响均可以忽略。而且,两种定义方法得到的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又都能反映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运行状态,从而说明二者在物理意义上的等价性。同时指出,在相对内效率监测及热力试验中,应该采用测量方法比较简单的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概念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洪文鹏  李勇 《汽轮机技术》2002,44(3):144-145
首先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概念进行了讨论,然后从汽轮机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一种计算汽轮机各缸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整机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为更准确地预测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热经济效益及汽轮机热经济性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线监测凝汽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时,由于排汽的湿度至今还没有一个可靠的在线测量手段,因而难以得到准确的排汽焓,从而使在线确定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在发电厂易测参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线监测凝汽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汽轮机的能量平衡及各效率间的耦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汽轮机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与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概念进行讨论指出汽轮机采用回循环环中间再热后,其相对内效率与理想循环热效率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最后,建议汽轮机热力试验中应该对回热系统运行条件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相对内效率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轮机低压缸相对内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多层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数学模型来计算汽轮机的低压缸相对内效率,并以某电厂300MW 汽轮机低压缸为例,对其相对内效率进行了实际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并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该神经网络数学模型为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在线性能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据《Злектричские станщии2008年9月号报道,提高整个汽轮机组相对内效率的途径之一是改进密封,并在中修间隔期内保持密封的性能和可维修性。近年来,蜂窝状密封技术在汽轮机组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它不仅用于汽轮机的新结构内,也可用于已运行机组改造中。  相似文献   

10.
当采用级组的相对内效率来诊断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故障时,需要将各级组的实测相对内效率与对应负荷下的应达值进行比较,来诊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以及故障的严重程度.对于由最后一段抽汽与低压缸排汽构成的最末级组,由于其排汽处于湿蒸汽区,目前尚无成熟准确的测量排汽焓的技术.所以很难确定最末级组相对内效率的应达值.在分析了影响凝汽式汽轮机最末级组相对内效率的主要因素后,给出了利用BP神经网络确定汽轮机最末级组相对内效率应达值的方法,为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级组效率变化对所在汽缸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一种计算级组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汽缸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计算模型,为汽轮机热经济性诊断及预测通流部分改造热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GE公司的汽轮机历来被公认具有持久的效率,文章叙述了效率变差的原因,以及在GE的汽轮机设计中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热力学“冲动式”设计思想、先进汽封技术的应用、使固体微粒腐蚀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的设计方法以及使水蚀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去湿措施,通过对实际性能数据的分析,证实GE的汽轮机具有优异的持久效率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低压缸排汽处于湿蒸汽区,排汽焓值不能够由压力和温度查得,低压缸的相对内效率亦无法准确计算。分析了目前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相对内效率的求取方法,结合考虑低压缸内效率受排汽流量和机组背压影响较为突出,提出了通过变背压试验的方法找到低压缸相对内效率的最佳值,以此来作为低压缸相对内效率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汽轮机抽汽作为吸收式制冷驱动热源的联产制冷,将供电、制冷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制冷要求也改善联产机组效率。通过引入抽汽yong增益概念,揭示了汽轮机抽汽特性规律,在此基础上从联产制冷目的yong效率角度比较了几种制冷方式,分析了汽轮机抽汽参数和相对内效率等因素对联产制冷能效性能影响规律,抽汽的yong增益比是联产制冷yong效率影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得结论对联产制冷吸收机的合理选用匹配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的汽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受到汽轮机本体相对内效率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反映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热经济性的问题,对汽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定义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汽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进行了分析。指出改进后的汽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不仅能准确反映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变化,而且不受汽轮机本体相对内效率的影响,从而更适合于对汽轮机的热经济性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部分负荷下,汽轮机单阀控制方式和顺序阀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对汽轮机在两种控制方式下的相对内效率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运行条件存在随机波动性,对汽轮机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以往的研究多将汽轮机的工作环境条件作为确定因素,未考虑其随机变化的影响。本文将汽轮机背压、径向气流角和进口流量作为服从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多项式混沌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仿真,研究了以上参数的随机波动对某汽轮机末两级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进口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对汽轮机末两级总体性能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当给定进口流量边界条件时,末两级效率的计算结果最高;在接近堵塞工况时,进出口条件的随机变化对通流流量的影响不大,但效率存在明显的波动,进口气流角对总体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当背压和进口流量存在随机波动时,末级动叶中激波位置小范围波动,激波位置对径向气流角的波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的高压缸效率是评价汽轮机高压缸本体性能的最重要指标。对于压水堆核电汽轮机而言,主蒸汽和高压缸排汽一般均为湿蒸汽,常用湿度测量的示踪剂法价格昂贵,不适用于机组的常规性能监测和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的核电汽轮机高压缸效率测试方法,通过在常规核电汽轮机性能试验测点的基础上,额外加装部分温度、压力和流量测点,结合第一级高压加热器、汽水分离器、两级再热器以及高压缸的能量平衡关系,计算得到核电汽轮机高压缸效率。以某EPR核电机组为案例,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测量不确定度,同时采用添加随机变量的方法对该测试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站汽轮机参数变动对相对内效率影响的解析算法的推导,并做了案例分析。案例表明,本解析算法具有计算准确度较高的特点。在汽轮机参数变动的情况下,该算法对提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计算准确度,继而提高汽轮机热耗率计算的准确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各缸相对内效率变化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峰 《热力透平》2008,37(2):121-123
介绍汽轮机高中低压缸相对内效率对整机相对内效率及热耗率的影响,主要通过公式的推导方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计算来验证公式的准确性.结果标明该公式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也为机组以后的改造维修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实例来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